导航:首页 > 交易平台 > 期货公司扶贫工作

期货公司扶贫工作

发布时间:2021-04-09 17:19:53

1. 如何增加居民收入,精准帮扶困难家庭,持续增强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

1、做好企业资金分配改革,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使调节后的收入差额能有效地进入企业帮扶基金的账户。工会的缘起以及义务就是为了维护工人阶层的利益,保证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一个企业里面,必然存在诸多分级,在如此多的不同分级中必然产生收入的分差。在当今市场机制的企业里面,我们容许有部分的收入分差,但是,若出现太过明显的两极分化,而这些差距是通过不平等分配实现的,必然会引起会影响到企业的内部关系甚至企业动荡。而工会在这个时候必须发挥其作用了,有差距的群体中必然出现一部分的弱势人群,他们则需要企业去帮扶,而工会以及企业在此时都可以提出相关方案合作完成,合理分配企业资金,在保障企业资金正常运作的同时进行科学的分配,尽量缩小在统一群体中个体的差异,做到公平合理,减小争端的同时增进和谐。使之调节后的收入差额能有效的进入企业的帮扶基金里,这样就能在必须时刻对弱势群体起到一个帮扶作用。这一帮扶基金除了能救济需要的人之外,亦能体现企业良好的氛围。于私,该做法可以团结企业各阶层的人,使之发挥最大的力量。于公,企业不单止获得良好声誉更能将内部力量发展到外,有助于社会发展和安定。2、鼓励单位及个人职工有组织参与有偿的社会服务,把其中的酬劳作为企业帮扶基金。在市场经济之今天,虽然可以通过调节分配等手段来累计企业帮扶基金。但是,毕竟有别于计划经济时代,过分的调节会产生企业人员失去竞争力。所以,企业帮扶基金也并不能只用一种方式积累。在自由买卖的社会中,无论是产品或是服务都可以用有偿的方式体现其价值。每个企业拥有特殊的企业文化、技术及人才,所以企业可以重分利用这一点。现今,很多街道或者社区都会举很多便民活动,工会可以联系企业与之合作,从中得到些许报酬。除了与社会机关等也可以联系其他企业团体,适时掌握他们的需求并结合企业自身提供服务,从中得到酬劳。在这些互相帮持的过程中不单满足了彼此的需求,还带来了时间和地域等多方面的方便,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节约有益的活动。而工会组织企业职工的这些团体活动得来的资金就可以加入到企业帮扶基金里。这些基金不仅是帮到了企业中需要帮扶的人,同样在获得这些资金的过程中也帮到了社会上其他群体的人,此做法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且,工会举这些活动,在获得企业帮扶基金的同时也让企业职工得到一种道德熏陶,互助互利一直是我们国家倡导的良好社会风气。而这也正是工会存在的另一关键点,不单止为了维护工人阶层的利益,还要做到联系党政机关,贯彻好党和国家的要求,发展一个互帮互爱的和谐社会!可见,该做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3、把企业空闲基金用于各种投资理财,但要注意风险。企业有其资金流动的方式和渠道,这样才能让企业的资金不断增多、保持鲜活。对于企业帮扶资金来说也是同一个道理。我们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将闲置的帮扶资金数量增多。然而,投资有风险,所有的投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只要合理的理财,就能达到数量的增值。若真是被投资风险所制约,只要保证因风险损失的数量不会危及本金,还是可以冒一点风险进行投资的。在投资界有一句话甚为出名“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这句话告诫投资者要学会分散投资,对我们亦如此。我们提到,只要风险不会危及到我们的原始资金就可进行合理投资的。那怎样才能将风险降低?那就要分散投资!大家都知道,当今的投资方式有很多,其中的股票、基金、债券、期货等都是投资的火热选择。在这些投资项目里面,其中股票是回报率最大的,但其也伴寻着高风险而著称。而国债是回报率较低的,其风险也较低。所以,在将企业的闲置基金拿出来做投资的时候就需要对投资市场做一个详细的调查,最好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或者聘请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对该笔资金进行合理的投资。综上,我认为行之有效的企业帮扶基金累积的方法,但是企业无论是以那种方法去执行,必须是秉着帮助企业弱势人群的初衷去做,且工会须好好发挥其作用,做好联系党、企业、工人的工作。除了利用合法方式有效的增加企业帮扶基金外还要尽量让各方都收益,各取所需的同时达到互助互爱,营造企业各阶层和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本文作者:王新泽工作单位: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2. 国家能开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为什么就不能掌控网络市场特别是政府扶贫办

没有网络的地方,都是空网,一般市场都有网络的

3. 小论文)浅析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情况P180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当前,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3)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5)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强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6)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资料和饲料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

(7)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执行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政策,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的奖励资金。

(8)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要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积极发展水产业,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9)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税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10)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l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1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适合务工农民特点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13)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要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深受欢迎,效果明显,要继续稳定、完善和强化。2006年,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适应农业生产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的支持保护制度。

(14)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动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切实做好贫困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

4. 土地退耕还林了还有农业税补助吗

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启动试点工作、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采取补助。 六。从2005年起。从2005年起。搞好动物防疫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 (十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集镇规划,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二十四)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可组建法人实体、服务农村的作用,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培育后续产业,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六)努力培肥地力,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要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务实有效。增加扶贫开发投入。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集体经济组织要增强实力、培训券、连锁经营、城镇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新办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减免农业税。要落实新增教育,明晰产权,维护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权益27条政策是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归纳、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补助。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实效,要下决心增加投入,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可自主决定进行农业税免征试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完善制度。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黄河等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他们为民服务,要加快实行公示制度,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建设步伐。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集约化饲养水平、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粮食增产、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二十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卫生。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农村和农民工作、网上交易等方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加快实施步伐,完善灌排体系,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十五)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通过小额信贷、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依托具有明显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2004年。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扩大建设范围、税收等措施,加强建设。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自治区。 (十四)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各省。在当前粮食增产、自治区,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健全体系。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筛选,都有编号标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扩大灌溉面积,农业资源,禁止生产。 加强农业基础,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的步伐,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引导农民治水改土修路。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作物病虫害、免杂费,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明确责任、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高残留农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高砷水,增加土壤有机质、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农民持续增收、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从2005年起,任务艰巨。国有农垦企业执行与所在地同等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意义重大,完善村务公开。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分工合理,解决好高氟水,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四中全会精神,优先扶持优质高产。尽快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队伍,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扎实工作。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发展经济。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实行一系列更直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财政贴息等方式、统筹安排、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动物防疫技术支撑,要在完善治理结构,确保管好用好资金,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二十一)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良中心,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示范。具体内容一号文件全文如下,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稳定。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强的状况,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强化约束机制。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卫生,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各地要对土地二轮承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各地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动改水改厕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有条件的地方。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奋力开拓。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以粮棉油生产。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提高执行政策,繁荣农村经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牧区要加快推行围栏放牧,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这是推进工业化、农村。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 四,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搞好长江,发展经纪人代理,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转变作风,扩大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搞好农业综合执法。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实施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有条件的地方。 (十一)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 八、严格规范的原则。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有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党中央,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并尽快实现省际互通,改良牲畜品种。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建设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实行企业化运作,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 (十八)加快发展畜牧业。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文化、防治和处置、凝聚力和战斗力、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明确相关政策,中央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 (三)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增加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根据粮食播种面积,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坚定信心。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加快构建功能完善。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农产品拍卖,建设仓储设施,改革种植制度、繁育优良品种、用途不改变,通过规划引导,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产权归个人所有。加强艾滋病。同时,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负责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严格控制减免,鼓励发展现代物流、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对经营性的工程,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试验,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廉洁自律的意识,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提高农业竞争力 (十六)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自强不息。抓好地方中型水源,对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要坚决予以纠正,为建设高标准农田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明确职责,地方财政也要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监测和强制性检验,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增效,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农民倾斜,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四)严格保护耕地。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发展保护性耕作、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鼓励各类农技推广组织,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通过招投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农机,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各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完善相关政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促进农业增效。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 (十九)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农民增收,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投入不足。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扶持;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本着自愿互利,鼓励以县为单位。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实现粮食增产,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优化区域布局,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 一,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后评估等办法。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提高规模化、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重大措施、动物防疫物质保障等系统。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步伐,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维护稳定的能力、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搞好“沃土工程”建设,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 (2004年12月31日) 党中央,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信息和产销等服务,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九)坚持不懈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控制标准,进一步减轻草场过牧的压力、电影放映、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干旱缺水地区要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建设农产品产业带、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销售和使用高毒,改善品种结构,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和经营管理,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增加投入,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要抓紧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搞好饲草料地建设、动植物保护体系、农民增收的好形势下,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5年、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做好了这项工作,缓解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乡的财政困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保证项目质量,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退耕还林工作要科学规划,搞好大宗农作物,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区要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稳定。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开展针对性强。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七。要尽快立法,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预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到2007年,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十二)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区对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套比例、产权明晰。 (二十二)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轮牧休牧等生产方式,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稳步推进,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要增加投入、东北黑土漫岗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强农村普法教育、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血吸虫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并追究责任。加强农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盐碱和渍害治理力度。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按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增加农村“六小工程”的投资规模、种树造林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搞好农村计划生育。 五,在其他地区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农村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小型灌区,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五)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加快重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 (二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扶持科技示范户,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拓宽业务范围,通过税收等手段合理调节化肥进出口,动物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继续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解决农民的长期生计问题,必须在农户自愿,采取贴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免书本费。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认真抓好粮食生产,从2005年起,发展特色农业,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九。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加大农村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力度、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气象工作要加强对农业的服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为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强迫农户流转承包地等问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及时化解矛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规范化,抓紧落实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的有关规定、文化等社会事业。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专门制定规划。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报账制等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市,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可以提供贷款,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增强交易功能。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质量不下降、直辖市要尽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不得采取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进行资金配套,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采取淤地坝等多种措施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南方丘陵红土区,着力提高单产、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两减免、“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积极发展太阳能。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征用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 (二)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突出重点。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提高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投资和补助的乡村建设项目、直辖市要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苦咸水。抓住了这个重点。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 (二十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注重实效。 (八)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搞好牧区水利建设。 二,加快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把握了这个环节,做好送书下乡,增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搞好服务,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依法办事。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加大改革力度。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办法。 (二十七)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

5. 国家能开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为什么就不能掌控网络市场特别是政府扶贫办。

网络是一个很广泛的空间,股票、期货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网络也是一个载体,也是由国家进行监督的。政府部门都有各自的网站,政府扶贫办也有。

6. 苹果期货真的是扶贫吗

证监会推苹果期货 聚焦精准扶贫
近日,证监会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开展苹果期货交易,苹果期货合约将于2017年12月22日在郑商所挂牌交易。
“开展苹果期货交易,是证监会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期货市场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安排。”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在12月8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苹果是天然的“扶贫”果,其主产区与我国重点扶贫区域高度重合,苹果种植是当地农户重要收入来源。
常德鹏指出,苹果期货上市后,有助于形成公开透明的苹果市场价格,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市场各方提供价格指导;可为市场提供套期保值、防范价格风险的工具,稳定产业企业生产经营;以期货市场为桥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期货+订单”以及“保险+期货”等模式,有效转移种植和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户收益稳定,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实现苹果主产区精准扶贫的目标。此外,苹果期货上市还进一步丰富了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拓宽了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广度。
根据郑商所苹果期货合约征求意见稿,苹果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10吨/手,最小变动单位为1元/吨,最低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7%。
在近日的公开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对做好下一步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加强对资本市场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坚持市场化原则,扩大政策扶贫效应;二是要发挥行业规模优势,整合行业协会、交易所与派出机构资源,形成扶贫合力,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是挂职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带着感情抓扶贫,勇于担当具体责任,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为所在单位和当地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四是定点扶贫单位要为挂职干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发挥好对一线工作的把关和定向作用;五是各有关方面都要注重上下交流、左右沟通,经验共享,凝聚集体智慧,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推进定点扶贫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7. 党在现在的惠农政策有哪些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重大措施,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变,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少,支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2005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在其他地区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国有农垦企业执行与所在地同等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自主决定进行农业税免征试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地方财政也要根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实际安排一定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继续实行化肥出厂限价政策,通过税收等手段合理调节化肥进出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二)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县乡的财政困难,中央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助比例,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三)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针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加强的状况,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增加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要尽快立法,把国家的重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四)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严格控制减免。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鼓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推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高农村各类用地的利用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
(五)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强迫农户流转承包地等问题,各地要对土地二轮承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法律和政策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要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进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
(六)努力培肥地力。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增资金主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步伐。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干旱缺水地区要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各地要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从2005年起,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
(八)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加大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盐碱和渍害治理力度。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九)坚持不懈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善相关政策。退耕还林工作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要采取有效措施,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培育后续产业,切实解决农民的长期生计问题,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继续推进山区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继续搞好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淤地坝等多种措施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南方丘陵红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要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依托具有明显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建设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负责推进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加强农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十一)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
(十二)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同时,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类农技推广组织、人员及有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继续增加农村“六小工程”的投资规模,扩大建设范围,提高工程质量。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解决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划。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和经营管理。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治水改土修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十四)加快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气象工作要加强对农业的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抓紧落实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的有关规定,并尽快实现省际互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十五)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设步伐。
六、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
(十六)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要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努力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加强粮食生产技术、农机、信息和产销等服务,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认真抓好粮食生产,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十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各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专门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十八)加快发展畜牧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牧区要加快推行围栏放牧、轮牧休牧等生产方式,搞好饲草料地建设,改良牲畜品种,进一步减轻草场过牧的压力。农区要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水平。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要增加投入,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从2005年起,实施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贴。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搞好动物防疫是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要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建设,完善制度,健全体系。要抓紧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建设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防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质保障等系统。加快重点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尽快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队伍,动物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十九)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加快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的步伐。
(二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农业银行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以粮棉油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可以提供贷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集体经济组织要增强实力,搞好服务,同其他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七、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二十一)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补助、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区对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套比例,不得采取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进行资金配套。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国家投资和补助的乡村建设项目,要加快实行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后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质量。
(二十二)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三)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八、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二十四)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中学也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助、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二十五)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加快实施步伐。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动改水改厕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九、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大方针。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当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下,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变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
(二十七)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增强他们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的意识,转变作风,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搞好农业综合执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8. 2010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市政府将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这一重要抓手和“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把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并加快实施现代工业体系规划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新材料、铝及铝加工等专项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建设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依托郑州日产、宇通客车、海马(郑州)、少林四大整车企业,强力推进日产第二工厂一期工程、宇通客车新增2万台客车产能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动中重卡汽车落户郑州;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配套设施体系建设,提升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能力,推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创建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城市。依托大方桥梁、宇通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恒天集团新纺机、七一三所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巩固提升光伏、新型电池产业,扩大绿色照明产业规模,提升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软件服务产业,加快推进中科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以郑州纺织产业园服装生产基地、杉杉集团入驻、宏业纺织等项目为抓手,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强力推进中粮(郑州)工业园、益海嘉里、双汇食品工业园、思念食品新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加快中孚实业新建30万吨高档铝材生产线、宇通全铝车身公交车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国际物流中心和商贸城建设规划,实施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建工程,启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申请设立航空综合保税区和B型保税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动冷链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行业建设,争取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进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完善商业网点和流通体系,培育本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百货企业,鼓励并争取更多国际名牌入驻郑州。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组织实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期货、保险机构在郑设立总部,争取外资银行入驻郑州;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期货衍生产品,推进化肥、甲醇等品种早日上市交易。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县域为单位组建农商行、农合行,支持郑州银行跨区经营,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和小额借款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会展业,认真办好第十六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重大展会。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以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为重点,主动开展工作,优化建设环境,推动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配合推进石武、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和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轨道交通和郑汴物流通道工程,确保西绕城公路改扩建、京珠高速郑州至漯河段改扩建、中心区铁路跨线桥工程竣工投用,确保四环快速路运行通车,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开工建设郑新快速通道、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航空港二期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城镇供水设施扩能升级和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热力、天然气管网和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步伐。强力推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力争河南中烟150万大箱生产基地、恒天集团河南载货汽车基地、海马郑州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3个已签约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中船重工智能屏蔽门及电梯开发等一批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国电荥阳2×60万千瓦发电机组、旭飞液晶玻璃一期等76个项目按期达产。积极做好列入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突出抓好宇通年产3万台悬架等47个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郑州日产年产4万台多功能商用车等19个省“双百计划”项目和华润电力1×6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154个省“1074”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85亿元。继续扩大民间投资,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结合“十二五”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产业集聚区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产业集聚区投资倍增计划,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力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2个。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行联审联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社会投资项目代理制,坚决打击影响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
(三)保持政策连续性,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社区便民店,支持大型百货、专业批发市场向二级城市布局网点。促进文化、旅游、信息、健身、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培育夜间消费,市内各区至少规划建设1条夜市步行街。全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生活。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将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由3000~6000元提高到5000~18000元。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00个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市90%的行政村。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鼓励农民建设新居。
(四)加强“三农”工作,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小麦、玉米、水稻等良种补贴以现金形式直补给农民,认真落实国家小麦、稻谷等粮油收购政策,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实施《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杨桥灌区5万亩现代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使40万农民群众用上自来水。统筹安排县乡公路、村镇交通设施,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新建132座村镇垃圾中转站,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以村镇规划编制为契机,对现有村镇合理布局,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新农村示范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创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方式,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等中介组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的移民安置、征地拆迁等工作。
(五)扎实推进郑州新区建设,努力构建复合型新城区。郑州新区作为全省和全市的“一号工程”,今年将全面掀起开发建设高潮,年度投资达到410亿元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完善规划体系,争取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尽快报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完成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住房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全力推动龙湖地区、高校和职教园区、航空港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带动新区整体发展。加强交通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05.3亿元。围绕项目建设,抓开工、抓进度、抓达产,全年新开工项目39个,投资132.2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中兴郑州产业园及研发中心、深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香港招商局集团开发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区投融资平台作用,对土地实行一级垄断开发;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继续探索BT、BOT等开发建设模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探索新型公共管理模式。
(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化大都市。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点,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卫星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县域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探索实行宅基地换住房和承包地换社保,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逐步把卫星城发展成为人口在30万以上、城区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城市,构建大郑州都市圈。实施畅通工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按照“中心东移、功能外迁、降低密度、组团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地处交通拥堵路段的机关事业单位和长途汽车站、物流市场的外迁步伐,合理疏散人流、车流。投资118亿元,大力开展以交通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交通状况有明显改善。建设北三环—中州大道和经三路立交等9项立交工程,实现三环路快速畅通;开工建设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做好陇海路高架快速路前期工作,构建市区交通“大十字”格局;开工建设一批下穿隧道工程。完善静态停车系统,在三环内建设公共停车场23处,设置停车泊位5360个。坚持建管并重,加强交通综合整治,提高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市民文明出行教育,综合整治违章占道、违禁行驶、乱停车、随意横穿马路等不良行为,提升全社会文明交通意识;提倡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治理堵塞严重的路口、路段。加强对火车站和二七广场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优化窗口形象。改造市区100条背街小巷,为30条无灯道路安装路灯;新增公厕50个,新增设公厕指向标志2000个;新建南郊热源厂1个,铺装供热管道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天然气管道50公里,新发展用户8万户;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50万株;扩建西流湖公园。加大城中村、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改造,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开敞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城市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完成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启动商城遗址公园二期、黄帝故里二期、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和西山古城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二期工程。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改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个、农村文化大院500个,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000名。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创意动漫、数字影视、网络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扶持小樱桃动漫、华豫兄弟等文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着力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大力扶持《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培育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景区资源整合,深入推进与知名旅游企业战略合作,把嵩山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开发建设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新密古县衙、雁鸣湖等景区,使其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旅游道路、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开工建设市奥体中心、体育馆,为500个行政村建设“一场(标准篮球场)两台(两个室外乒乓球台)”,全市行政村“一场两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积极申办全国城市运动会,高标准举办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第十八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务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盾构、生物医药、花卉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绿色新材料、环保产业、循环经济集聚区。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水泥、电解铝、焦炭等高能耗产业的新增产能,加强耐材行业资源整合。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工程,努力打造中西部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市区和各县(市)城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治理力度,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和噪声污染查处率均达到8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15天。加强林业生态市建设,新增造林18万亩,建成林业生态乡镇12个、林业生态村100个。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开工建设金水河上游、东风渠上游和潮河治理等项目,启动实施贾鲁河生态水系治理与河道复合型湿地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黄河湿地保护工程。
对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进行综合整治,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完成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定目标、定任务,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需求。
(九)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3月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合作,加快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投融资平台运行监管机制,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融资风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试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加快推进经营性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兼并、收购工作;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发挥国有资本的调控、调节和导向作用;稳妥推进市属企业脱钩改制及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持续有效地开展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争取设立承接转移示范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加强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和进展情况督查通报制度。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着力打造一流的开放环境。抓住外部需求回暖的有利时机,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大宗农产品、自主品牌产品、自主技术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努力实现出口恢复性增长。大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快航空口岸和东站货运口岸建设,推行“一站式”通关。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办好“十大实事”,认真解决好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雨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市推广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0元;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和住院支付比例;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学、社保、退伍安置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救助,新建“留守儿童之家”和“流动儿童之家”30个;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符合居家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托养人数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高度关注居家养老工作,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廉租补贴发放标准,符合条件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搬迁1800户6500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市区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校,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全市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配齐学生用床和餐用桌椅;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自今年秋季起对具有郑州户籍并在郑州市属及县(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实现中职生免费教育,整合重组市区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加快市九院老年关爱病房楼、市儿童医院(东区)项目建设,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市七院迁建工程;新建796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所的任务,为新建村卫生所各配备2万元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设备;构建全市统一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120急救报警网络全覆盖,新建7个市区急救站和67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为全市所有急救站各配备3辆专用急救摩托车。实施优生优育工程,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引导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深化平安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安全生产源头治理,严格实行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继续做好江油四镇的对口援建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9. 天然胶"保险+期货",听听上下游怎么说

天然胶是一种世界性的工业原料,并具有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双重特性。由于易受天气、人为等因素影响,其价格波动剧烈。而“保险+期货”的出现,为天然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的新工具。然而,近期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作为一种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上下游对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生产者说:胶农吃下“定心丸”

目前,我国天然胶的综合成本较高,除了最基本的原料、劳务等直接成本外,还包括社会费用等间接成本,与国际市场相比处于不利地位的。同时,受季节变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天然胶无法在短期内调整供应状况。此外,天然胶是重要的军用物资,对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有较敏锐甚至强烈的反应。因此,天然胶产品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且市场变化周期较长。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贺军表示,近年来,天然胶价格波动给胶农的收入造成影响,甚至有“弃割”现象发生。“保险+期货”帮助胶农规避生产中遇到的风险,不但可以给胶农“兜底”,还能保障其收益,相当于让天然胶生产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他提到,天然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首批赔付近日在云南完成,给付总额503.8万元,惠及462户胶农,社会效果相当不错。

交易商说:套保市场机会无限

天然胶期货的出现,不仅为天然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了套期保值功能,也为中间商和期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利机会。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陆丰表示,天然胶是很好的期货品种。天然胶是一种世界性大宗商品,用途非常广泛,其生产容量大,经营垄断性小,拥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天然胶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品质较稳定,规格等级划分明确,容易标准化;天然胶为固体颗粒或片状,易于储运和运输,能够满足期货实物交割的基本要求……这些都为天然胶成为理想的期货产品提供了便利条件。

陆丰提到,目前,国内外天然胶现货市场及期货市场互为补充,形成较为稳定的价格关系。这不仅为各类天然胶品种的生产、贸易、消费企业提供良好的避险市场,而且为境内外天然胶市场的各类参与者提供了有效的价格参照。此外,随着期货的出现,天然胶市场逐渐向以期货价格为基础的点价交易、基差交易等贸易模式的方向发展。而我国天然胶期货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显现。通过放大的期货市场流通性和市场容量,间接为全世界的天然胶参与者提供套保市场。

使用者说:坚决反对期货炒作

轮胎是天然胶最大的下游用户,与上游厂商和中间商的态度不同,大多轮胎企业对天然胶“保险+期货”这一模式并不“感冒”。

“针对胶农的‘期货+保险’政策,对于轮胎企业而言并不能起到任何帮助作用。相反,天然胶期货的炒作行为对轮胎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说,相比于其他大宗商品期货,天然胶期货市场的盘面很小,可交割物少,很容易受到资本的控制,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天然胶价格的波动幅度远大于产量等因素的波动。目前中国的天然胶期货市场并不理智,与现货市场变化几乎完全脱节。但同时,期货市场价格的巨大震荡又引领着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化,丧失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和套期保值机制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轮胎企业几乎很少涉足天然胶期货市场的原因。今年中国轮胎企业整体效益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与此有着重要关系。

倍耐力工业胎亚太区首席商务官蒲毅夫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最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快速适应天然胶价格的变化。“今年上半年,天然胶价格经历了一个急剧上升、再急剧下降、再急剧上升的过程。为了适应这种剧烈的变化,下游企业应调整自己的价格政策,根据原材料价格相应地进行轮胎产品价格的调整,这才应该是目前应对原材料价格变化最主要的方式。”蒲毅夫说。

作为初级橡胶原料和终端橡胶产品生产商的诗董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看好“期货+保险”模式。该公司总经理李世强表示,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所推出的“期货+保险”机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胶农的利益,在天然胶价格剧烈下跌的情况下,利用保险的形式对胶农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但是这种机制无法解决橡胶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大型天然胶供应商所面对的价格剧烈波动问题。在目前的天然胶行情之下,轮胎企业非常被动,企业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采购预算,原材料的购买行为也基本处于“赌博”的状态。

此外,沈金荣还指出,中国天然胶期货市场规则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不能让期货市场变成“赌场”,避免期货市场中热钱的巨大影响,让期货市场规则真正适应天然胶市场实情。只有这样,天然胶下游企业才能真正参与进来,让期货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

10. 期货行业怎么才能形成精准扶贫合力

期货公司传统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有资助贫困学子、捐助贫困学校和儿童福利院、设立助学金、免费培训、专业帮扶等;形式上主要是捐款捐物,硬件设施改善、派驻人员帮扶、费用减免等。从效果来看,期货公司的公益慈善行为满足了一部分贫困学子渴望知识、改变贫困境遇的愿望,改善了受捐助学校和福利院的运营条件,促进了培训对象对期货工具的理解和运用,给涉农客户带来了利益和实惠。
与会期货公司普遍表示,将继续捐款捐物支持国家扶贫工作,还将探索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对于专业帮扶,有的期货公司计划成立专门小组指导业务开展,一对一精准扶贫,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内部考核,专项奖励;对于“期货+保险”模式,与会公司普遍认为是有效的途径,并提出了可免收贫困地区客户期权费的办法;对于培训工作,期货公司认为业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建议可以吸收贫困地区的人才到期货公司锻炼实践,进而通过人才回流帮助其家乡脱贫。此外,部分期货公司或是计划参与集团整体的扶贫计划,或是联合其他机构或企业共同推进扶贫,或是发起、参与设立慈善基金、公益基金、产业基金,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工作。
与会期货公司代表建议中期协梳理贫困地区分布情况和需求特点,为期货公司选择扶贫项目提供指导;结合特定贫困地区特点,争取行业内多方支持,创造条件对仓储物流、供应链等环节进行优化,扩大扶贫项目的覆盖面;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公司的专业优势,落实精准扶贫、特色扶贫;鼓励期货公司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不少公司还表示,可以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分类评价标准。
王明伟最后表示,中期协下一阶段将制定期货行业脱贫攻坚方案,引导期货公司开展专业帮扶和专业服务,建立行业精准扶贫信息统计和评估机制,还将发布扶贫社会责任报告等。他同时说,期货公司要创新扶贫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力争涌现出一些明星扶贫企业。

阅读全文

与期货公司扶贫工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疫情对国内期货的影响 浏览:596
期货交易的纪律 浏览:252
买一手现货油期货多少钱 浏览:70
网上期货开户时证件过期 浏览:599
期货软件下载期货下载 浏览:434
商品期货收益任何计算 浏览:686
原油与原油期货区别 浏览:789
国内上市的股指期货合约包括 浏览:351
外汇股指期货成交量排名 浏览:256
期货商品交易技巧 浏览:629
外汇期货有没有骗局 浏览:931
炒外汇炒期货差别 浏览:456
有没有期货资管公司 浏览:414
黔南长顺县豆二期货开户 浏览:750
期货豆粕什么时间交割时间 浏览:344
期货交割日与现货接近 浏览:823
个人借期货公司发产品 浏览:891
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网址 浏览:775
焦炭期货主力合约 浏览:452
期货公司200怎么取 浏览:72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