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黄金期货外文参考文献
Gold futures glitter as stocks lose luster By: Polkuamdee, Nuntawun. Bangkok Post (Thailand), 02/02/2009; (AN 2W62W61380971000)
㈡ 求有关期货市场论文及近三年的相关参考文献!!
有关期货市场论
我知道如何安排
我来帮你
的
㈢ 对于期货专业可以参考的好的期刊、书籍或者网站(特别是针对写论文的)有哪些
可以看一下杂志《公民与法》,书籍可以看《中国期货》,网站可以上中国司法部网站
㈣ 8000字以上的金融相关论文
相关范文:
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僭越的动力机制与表现
[摘要] 虚拟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渗透与发展,贯穿着金融虚拟化的自我膨胀和扩张。货币虚拟化和信用创造为金融的虚拟化趋势提供了正向的内在动力,而以金融衍生品为特征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性不断突破信用框架提供了逆反的规避动力。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正在国际信用体系架构、信用货币发行和信用对象规制等过程中不断践履着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关键词] 金融虚拟化 信用制度 动力机制 表现
一、引言
伴随着货币虚拟化的发展,虚拟经济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纬度。以货币虚拟化为基础的金融虚拟化以及对金融虚拟化正负功能影响的探讨层出不穷,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各执一词,但不可回避的是,虚拟经济作为脱离传统“实体经济”范畴的新范式,在整体经济中的比例膨胀与金融虚拟化的不断扩张息息相关。金融虚拟性作为当代金融的一个突出特征,其演变历程中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态势,在经济虚拟化和全球化的催化下,似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由弱变强、以几何级数膨胀的趋势和规律。
从人类经济发展史的脉络看,任何经济逻辑中都留有人类的烙印,人们不仅参与经济活动,而且干预甚至掌控经济的内生过程,这个过程也匹配着人类经济制度的衍生过程。诺思认为:“制度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因此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诺思,2000,第110页)经济是一种复杂的制度安排,任何制度缺陷的存在都会使经济偏离正常的轨道。货币虚拟化发展趋势和信用的不断创设为金融虚拟化扩张提供了内在动力本源,而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金融规避行为所引发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化扩张提供了外在制度条件。下面我们将从金融虚拟性扩张与广义信用制度关系角度探讨当前金融虚拟化如何从不同层面突破信用制度框架。
二、正向动力: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
金融活动依托货币运动与信用创新实现对实体财富和虚拟财富的优化配置。货币是金融最原始的形态和萌芽,也是金融产生的内在本原,信用则为二者的过渡创造权利与义务的外在制度保障。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的伴生与互动共同构建了金融虚拟化的正向动力激励。
金融虚拟性的扩张过程内始于货币虚拟性的内在特性外化,货币虚拟化的趋势是在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并使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的材质上不断与实物背离的过程中实现的。“用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来代替另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1976,第95页)货币起源于商品之间的联系,使直接物物交换的自然过程转向了以货币为媒介进行间接交换的社会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孕育着信用。信用从一开始就具有替代货币流通和支付形式的原始冲动。
贵金属货币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它出现之前,商品交易是单纯的物物交换,偶然性的存在使商品所有者面临诸多交易“瓶颈”。货币虚拟性无论内在特质还是外在表现都受到货币形式原始状态的制约。此时,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延续更多依赖于一种社会契约。“尽管这些条款也许从来就不曾正式被人宣告过,然而它们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样的,在普天之下都是为人所默认或者公认的。”(卢梭,2002,第39页)贵金属货币的出现虽然缓解了商品内在矛盾,并使后者外在的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却只是为货币虚拟化外溢提供了可能。之所以是可能,除了实物货币自身价值的存在限制了价值虚拟表现外,不成熟的信用关系也从外部环境上制约着货币虚拟化的发生。这种可以与之结合并内化的制度框架,直到信用货币条件下才使货币虚拟化外溢成为可能。
信用货币(银行券、法币等)对贵金属货币的替代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货币虚拟化受货币材质的限制。尽管金本位、银本位或双本位制度是信用货币得以流通的基础,但公众对信用货币的认可度和信誉性仍存疑问,这种疑问在国家权威性和银行信用性的双重作用下被成功地解答了。此时,公众对信用货币的认可,已经超脱了实物商品或服务范畴,转而将前者提升到了国家和银行的信用层面。考夫曼(Gorge·Kaufman)有如下叙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行纸钞(随后被称为通货)的权利被转移给政府,……或者可以这么说,通货仅有名义价值,而且它的供给完全由政府决定。”(考夫曼,1998,第15页)银行信用可以创造货币,从而使货币数量实现多倍增长,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非现金结算制度的建立,为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提供了前提,在此前提下的货币增长并不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长,而是通过银行信用扩张来实现的,这使得原本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演化为纯粹的价值符号,货币实现了虚拟化的外溢。
经济信用化使经济过程逐步摆脱了经济主体自身积累的依赖,转而依托外部资金来源的融资。由此,资本支付手段的职能被部分货币所有者创新为价值增值的手段。生息资本,进而虚拟资本开始登上经济舞台。客观地讲,虚拟资本的产生是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双重作用的结果,它亦成为金融虚拟化的开端。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带来预期收入的资本。它是由债券(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它们所代表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马克思,2004,第451页)对资本增值无限制的追求与自有资本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限制了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抑制了虚拟经济的发展。此时,为虚拟资本发展保驾护航的信用制度应运而生,“还有一种促进集中的力量,这就是信用制度。”(齐威格,1997,第280页)通过信用的媒介,一部分闲置的货币资本就可以由货币资本家贷给企业经营,使虚拟资本的积累大大超过了实体资本的积累,从而也就推动了金融虚拟化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贵金属货币还是信用货币,他们均是在一国内部以贵金属作为储备而介入金融活动的。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核算也仍然以国际公认的世界货币——黄金作为交易的货币汇兑基础,可以说,此时的货币虚拟化仍然提留在一国母体内部,还没有具备占领全球金融贸易活动的能力。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维持着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这成为虚拟资本跨越国界进行世界范围资本配置的障碍。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以及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国际虚拟化能力终于装备在货币身上,金融虚拟性也随之超越国界限制,真正在全球范围内来发挥其强大的虚拟化功能。
三、逆反动力: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规避动力
金融虚拟化过程随着对信用制度成熟和完善要求的不断提出而发展,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辩证联系。虚拟资本产生之前,金融虚拟化相对独立于信用制度之外,它的运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货币内生虚拟性突破各种束缚发展壮大的自然发展过程;虚拟资本产生之后,金融虚拟化一方面得到了实现虚拟性外溢的强大信用保证,另一方面自身的独立性又始终成为突破制度设定的框架在更大范围实施虚拟性扩张的内在冲动。
制度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约束。诺思(North)认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关联影响的框架,它们确定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讲,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尽管金融虚拟化要求信用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制度保障作用,但这种制度保障的存在也意味着将金融创新抑制在已知制度框架内,客观上又为金融虚拟性的扩张套上了一副无形的“锁链”。毕竟金融虚拟化源于货币虚拟化所表现的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作用与外化,是一个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客观过程,制度的衍生则是人类寻求自身价值实现得以保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人类主观意志对客观规律遵循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辩证地讲,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落后于金融虚拟扩张的,这就决定了早期金融虚拟化所推动的信用生成在虚拟性膨胀后又反过来成为制约其内在发展的桎梏。由此可见,金融的内在虚拟性仅仅表征着金融具有虚拟化的倾向与能力,而其虚拟化程度是否显著则受到不同历史阶段制度(尤其是信用制度)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这也为金融机构规避信用约束,实现虚拟创新提供了动力来源。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E.J.kane)于1984年提出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规避创新就是指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制度的管制以期达到理论最大化的目标模式。规制型金融创新意味着内在市场自发力量与外在市场机制相结合共同回避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所寻求的金融创新行为。凯恩的理论实际也为我们诠释当前金融虚拟化的全球性扩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金融市场的微观行为主体——金融企业或机构与宏观规制主体——政府和银行之间,存在着自由与管制的博弈。金融企业或机构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整体,其寻求的是以市场力量的自发运动来维系其价值创作、增值过程,实质上是金融虚拟化得以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企业或组织制度层面的体现。而以金融稳定为宏观目标的政府和银行则必须兼顾双面责任,即一面保持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为金融企业或机构提供信用制度支持;另一面要对这种动力实施管制,使其限制在可以调节的范围内,即设定并实施的规章制度框架。金融企业或机构通过创新来规避管制,一旦危机金融稳定,政府又会加以管制,这种管制将导致新一轮的规避行为。管制和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从当前全球虚拟经济发展的态势看,金融虚拟性的规避创新主要通过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创设与泛化表现出来。广义的金融衍生品不仅仅涉及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合约,而且应当涵盖基于实体标的产权证券化或债权证券化所形成的混成组合型衍生产品。这种宽口径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交易是对既定制度规范圈设框架的突破,它使国家决策和信用规制的对象“进化”得虚无化,从而为金融虚拟化的膨胀与扩张提供了一种逆反动力。
四、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从理论上讲,当前金融虚拟化的扩张是失去了有效信用控制的必然结果。当贵金属非货币化之后,所有的货币形式都失去了自然控制其在市场中流通的数量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面对货币的不断虚拟化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各国的货币发行主体必须依靠国家制定的信用制度来控制各国信用货币的供给量,约束金融虚拟化的扩张。然而,20世纪后半叶的全球化和虚拟经济的强势发展使得任何一个进入世界经济大家庭的国家和地区都失去了独立有效控制信用供给的能力。金融虚拟性扩张使国别信用制度一方面无法再为金融虚拟性提供强有力的信用保证,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虚拟化在全球的扩张。因此,实现对信用制度多方位、全角度的僭越越来越成为金融虚拟化在全球扩张的必然要求。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对信用制度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一国虚拟化货币主导国际信用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所设定的是以美国为中心国家,欧洲和日本为边缘国家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这个框架内,经济货币格局表面上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但实质却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体系。因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发达国家都在试图维持两个固定比率,即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和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固定比率。尽管1973年固定汇率制度的解体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率“脱钩”,但各国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关系却固定下来,并且成为当今全球国际汇兑的主体,“美元金本位”成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例如,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货币计价的比例来看,美国的国际贸易只占全球国际贸易的13.5%,而以美元计价的国家贸易却占全球国际贸易的近半数,政府部门的国际资本流动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的,有的国家甚至国内也采用美元计价。在国际汇兑中也不例外,世界上大概40个国家的货币采用钉住美元或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
美元在全球货币市场的独霸地位使这种一国的虚拟化货币支配着国际金融体系。各国储备的不再是黄金和美元,而是只有美元或美元资产(以美元计价的外债)。这就使美国政府或企业可以凭空创造出各种金融虚拟工具来实现以前“金本位”下无法平衡的国际收支逆差。从下表所表现的美国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到2005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看,2005年的7915.08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与1973年的71.4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相比,32年的经常项目逆差增长了大约112倍。在这些经常项目中,除了美元外还存在着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另外,与1973年44.86亿美元的金融项目逆差相比,2005年美国7854.49亿美元的金融项目顺差较之1973年增长了近176倍,从而实现了美元的巨额“出口”。尽管美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债务人”,但他却成功的使美元触角伸入到世界各个角落。这表明一国在拥有国际“铸币权”的条件下,可以使一国虚拟化货币不再受到任何国别信用制度的约束,彰显了金融虚拟化扩张对信用制度的突破和国际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
资料来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S.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ccounts Data
2.“美元金本位”引发各国信用货币的膨胀
美元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各国在外汇储备中主要以美元储备为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2年里,经常项目逆差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元大量无节制的外流,贸易顺差国获得美元货款,除留在各国商业银行境外金融机构的美元头村外,大部分回到本国按照美元与本国货币的汇兑比率兑换成本国货币。大量美元的涌入必然促使本国货币管理当局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国信用货币出现膨胀。这一点对于国际经常项目顺差的国家显得尤为明显。以中国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新华网)。按照1美元兑换6.8元人民币的比率计算,中国累计发行了近10.4万亿人民币,即使中央银行用短期债券对增发的人民币进行对冲,也会导致银行间市场的扩张。作为仅次于现金的流动性非常强的资产,短期债券使银行市场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冲才能使这部分现金始终停留在银行间而不扩散到民间市场上。另外,各国滞留下的大量美元则作为国家的外汇储备通常以购买美国等货币开放国家的政府或大企业债券保存下来。(刘骏民,2007,2)这些债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虚拟资产,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外汇储备国的金融风险。比如我国经济在2008年初所遭受的美国次贷款危机的影响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一国的信用制度在外来国际货币的冲击下不仅显得非常脆弱,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为国外虚拟化货币在本国的扩张提供了信用服务。
3.金融衍生品泛化加速信用规制对象虚无化
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信用行为和关系,其借助的工具就是对信用货币供求机制的有效管理来保证信用的维系。然而,随着金融虚拟化的不断扩展,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变得逐渐虚拟化、缥缈化。金融衍生品的泛化则使信用规制的箭头更加无所适从。在以往货币金融工具和普通证券阶段,由于金融交易是以实体经济的存量作为交易基础的,尽管具有一定虚拟性,但它仍然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期货与期权、指数期货与期权等从出现就是十足的虚拟资产或产品,不仅其质是虚拟的,而且从量上也是交易者想象的结果,具有绝对的虚拟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带着众多投机者对未来虚无缥缈的预期冲击着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1849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就正式推出了远期和期货交易。当今,金融衍生品交易正在爆炸式地增长,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5年载文称,国际金融市场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种,并且还将不断增加。2004年有组织金融衍生合约交易总额为1143.9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0.7%。货币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7.2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62.7%。利率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1043.2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1.3%。股票指数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93.5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3.4%。场外衍生市场交易未清偿合约名义金额在2004年6月底比2003年12月底增长11.6%,达220万亿美元(2004年世界统计年鉴)。以上数据说明,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壮大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几乎可以无限设计,只要符合人们短期牟利的投机心理,人们就可以不断地实现金融创新的泛化。
五、结语
虚拟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其虚拟性,它可以凭空创造、无中生有,基于它脱离实体经济的特性给予国家经济表面的繁荣或泡沫,使国家信用在调控国别信用行为和规避风险方面变得软弱无力。金融虚拟化扩张表现出巨大的投机性,而这种投机性背后却隐含着无法估量的危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金融虚拟化已经在宏观领域支配着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幅增加都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金融虚拟化支配或牺牲的对象,谁也不能逃脱。既然不能逃避,那就勇敢面对。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速国家金融、信用体系的成熟,完善对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信用规制等措施,保障我国金融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02
[4](英)乔治·考夫曼:现代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保罗·齐威格:资本主义发展论[M].商务印书馆,1997
[6](美)D·C·诺思: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中文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刘骏民李曙军:全球流动性膨胀与经济虚拟化[J].开放导报,2007年(2)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㈤ 关于期货论文`~~
农产品很好啊
关键在于切入点,不要泛泛而谈,找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研究,这样也比较容易
提示一下:比如可以写农产品的季节性问题,或者基于种植面积的跨品种套利,或者是基于贸易的跨市套利!
㈥ 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关于钢铁期货)
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
我不答了。
我试着答一下。
1
系统风险。跟股票的差不多。就是齐涨齐跌。无法控制。
保证金不充足就是风险,会面临强平的风险。
不会操作也是,到交割的时候还没平仓,这就惨了,听说过曾经一个合约连续19个跌停。
这是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所有人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连续19个交易日跌停,基本面什么都没有消息。结果最后得到答案是,浙江有个大户,2亿做多这个品种,但是快要到交割日期了,他没有那么多现货去交割,所以只有平仓,2亿资金啊,当时中国期货交易量还不活跃,所以就连续打出19个跌停。
2.期货风险的预警与控制
我知道的控制有:期货交易所会在快到期的时候增加保证金。这是按比例增加的,具体在交易所的网站查。
对了,你要的答案可以在各大期货交易所看,官方网站有关于这些的论述。
比如你在开户之前他会给你看电视,就是看录象,这个录象内容就是关于期货风险提示的内容。
还有大客户持仓报告,还有最大持仓量。比如股指期货就有最大持仓量限制,这个是防止认为的控制操作市场。
还有涨跌停限制。还有熔断机智,熔断就是一旦期货市场某品种交易出现异常,就会触发熔断机制,比如。。我也不晓得什么情况会触发熔断机制,反正就是正常交易时间突然停止交易,整个品种都不能交易,好象短时间涨太多就会熔断,成交量异常也会熔断。一般熔断是5分钟吧,就像电开关的保险丝一样,符合过大保险丝就断了。
还有就是监管层,监管层的要求都比较高,还有比如设立期货公司的条件,期货公司懂事长的都要求有一定条件,这也是风控的一部分。
期货丛业人员资格证考试的教材就有介绍这些,我是凭记忆给你的答案,我以前考过这个。
㈦ 棉花期货有关的论文
中国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李慧茹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功能一直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借助信息共
享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棉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
结果表明:棉花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都扮
演价格发现角色,且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处于主导地位。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价格发现;信息共享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830. 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221 (2006) 0620095205
Re search on Price Discovery in Chine se Cotton’s Future s Market
L I Hui2ru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 Beijing 100083 , China)
Abstract :Price discovery in spot and futures market s is very important .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measures price
discovery in Chinese cotton’s spot and futures market s with the information share model , variance decomposi2
tion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The result s show that there are bi2directional lead relations and long2run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otton’s spot and futures prices. Moreover , both spot and futures market s
play important price discovery roles and the futures market is more dominant than the spot market .
Key words :mathematical economics ; price discovery ; information share model ;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
variance decomposition
0 引言
研究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对了解和揭示中国棉花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2004 年6 月1 日棉花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目前对其运行效率和作用发挥情况还
缺乏定量分析和较全面地把握。具备价格发现功能的期货市场价格运行方向与现货市场基本一致,同时
二个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否则,投资者就可以进行套利。
本文将借助信息共享模型、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对郑州棉花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进
行分析,并对该期货市场的功能和运行效率做出客观评价。
1 数据选取和研究方法
为了得到连续的期货合约序列,选取最近期月份合约作为代表。ln f t 为每日收盘价对数序列,文中简
称期货价格,lnst 代表国家棉花价格指数(CN Cotton Index) 的对数序列,文中简称现货价格,其中st 代表
国家棉花价格指数(来源:郑州商品交易所网站) ,时间跨度为2004 年6 月1 日至2006 年4 月30 日。
为了系统分析郑州棉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本文首先对期货与现货价格序列进行
单位根检验,从而确定两组序列的平稳性。如果两个价格序列非平稳且存在协整关系,则可以相应的建立
向量自回归模型和信息共享模型。
111 向量自回归模型
该模型通常用来描述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1 ] ,其数学表达式为:
yt = A1 yt - 1 + A2 yt - 2 + ⋯+ Apyt - p + B1 xt + B2 xt - 1 + ⋯Bqxt - q +εt (1)
式中yt 是内生变量向量, xt 是外生变量向量,εt 为随机扰动向量, Ai , Bj 为待估计的参数矩阵, p 为
VAR 模型的滞后阶数。
112 信息共享模型
非平稳的随机变量进行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时会产生“伪回归”, 协整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协整是指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如果时间序列{ Xt } 和{ Yt } 满足: (1) 它们的一阶差分是平
稳的; (2) 存在非零常量α,使得εt = Yt - αXt 是平稳的,则{ Xt} 和{ Yt} 是协整的。
若棉花期货和现货价格是协整的,就可以利用信息共享模型来研究二者的引导关系:
Δln f t = wf + df vecmt - 1 + ∑k
i =1αf iΔln f t - i + ∑k
i =1 bf iΔlnst - 1 +εf t (2)
Δlnst = ws + dsvecmt - 1 + ∑k
i =1αsiΔln f t - i + ∑k
i =1 bsiΔlnst - 1 +εs t (3)
其中Δ代表一阶差分, vecm = ln f +αlns + c 表示系统对均衡状态的偏离程度,称作误差修正项; df
和ds 为误差修正项系数, k 为滞后阶数;εst和εf t为残差项,服从正态分布,其中下标f 和s 分别代表期货
市场和现货市场;αs i , bsi ,αf i , bf i为短期调整系数。修正项系数df 和ds 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可以识别期货
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Granger 因果关系的方向;二是当系统偏离均衡状态时,可以测量期货价格和现货价
格的调整速度和方向,从而判断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所处的地位。
1. 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IRF)
为进一步刻画期货价格变动与现货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应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研究。脉
冲响应函数的主要思想是分析信息共享模型中残差项的一个标准差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变动的冲击作
用。(2) 和(3) 式中, 如果εst 发生变化, 不仅影响当前的Δlnst 的值发生改变, 而且还会影响到今后的
Δlnst 和Δln f t 的取值。所以该函数可以显示任意一个变量的扰动如何通过模型影响其它变量,最终反馈
到自身的过程[2 ] 。
1. 4 方差分解( Variance Decomposition)
信息共享模型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pt = p0 + Ψ( ∑t
k =1εk )τ+ Ψ( L )εt
其中pt = (ln f t ,lnst ) T 为2 ×1 向量, p0 为2 ×1 的常数列向量,τ= (1 ,1) T , Ψ( L ) 为带滞后算子的矩
阵多项式,Ψ(1) εt 包含了随机扰动项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波动的长期作用,εt = (εs t ,εf t ) T 。由于价格
变动反映了市场对新信息的作用,如果一个市场所占的信息份额相对较大,则说明其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发
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数量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 5. 0 进行数据处理和计量实证研究。
2 实证分析结果
首先,建立郑州棉花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ln f t = 0. 137 + 1. 06ln f t - 1 - 0. 130ln f t - 2 + 0. 183ln f t - 3 - 0. 1295ln f t - 4 +
0. 079lnst - 1 + 0. 189lnst - 2 - 0. 33lnst - 3 - 0. 33lnst - 4 +εt (5)
因为棉花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是一阶单整I (1) 序列, 可以对其进行Johansen 协整关系检验(表
1) 。由迹统计量的值可知二者存在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并令其等于vecm :
vecm = ln f - 0. 6069lns - 3. 764
96 运 筹 与 管 理 2006 年第15 卷
表1 棉花期货和现货价格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
零假设H0 特征值迹统计量5 %临界值
不存在协整关系0. 029 605 16. 204 574 15. 494 713
至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0. 005 086 2. 350 418 3. 841 466
对vecm 序列也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它是平稳的且取值在0 附近上下波动,所以上述协整关系是正
确的,棉花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2. 1 信息共享模型的实证结果
根据(2) 和(3) ,本文得到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信息共享模型:
Δln f t = 2. 5 ×10 - 5 - 0. 013 vecmt - 1 + 0. 77Δln f t - 1 - 0. 053Δln f t - 2 + 0. 131Δln f t - 3
(0. 06) ( - 1. 32) (1. 615) ( - 1. 129) (2. 83) (6)
+ 0. 075Δlnst - 1 + 2. 262Δlnst - 2 - 0. 265Δlnst - 3
(0. 59) (1. 991) ( - 2. 119)
Δlnst = - 7. 24 ×10 - 5 + 0. 009 vecmt - 1 + 0. 033Δln f t - 1 + 0. 181Δln f t - 2 + 0. 146Δln f t - 3
( - 0. 46) (2. 61) (1. 91) (1. 053) (0. 853) (7)
+ 0. 30Δlnst - 1 + 0. 141Δlnst - 2 + 0. 149Δlnst - 3
(6. 381) (2. 913) (3. 24)
由(6) 和(7) 式知,误差修正项系数df 和ds 分别在10 %和5 %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当系统偏离均
衡状态时,误差修正项对期货价格的变动具有负向调整作用,而对现货价格的变动起到正向调整作用。进
一步考察短期调整系数发现,在5 %置信水平下,期货市场的现货系数bf i ( i = 1 , 2) 和现货市场的期货系
数αs1均显著;其它期货和现货系数均不显著。由此可知,在5 %的置信水平下,棉花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
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 因果关系,即期货价格的变动能够影响到现货价格的变动,同时现货价格的变化影
响到期货价格变动。总之,棉花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都能用误差修正项来描述, 且二者间存在双向引导
关系。
21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刻画期货价格变动与现货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来进
行研究。它的主要思想是分析信息共享模型中残差项的一个标准差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变动的冲击作
用。它显示出任意一个变量的扰动如何通过模型影响其它变量,最终反馈到自身的过程[2 ] 。
从图1 来看,期货价格对来自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立刻有较强反应, 价格增加了0. 751 % , 在第2
个交易日达到最大的1 % ,但是其影响时间不长,缓慢下降至0. 81 %。来自现货价格的标准差新息对期货
价格的影响是缓慢上升的,在最终达到最大的0. 2 %。图2 显示了现货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反
应使得价格马上增加0. 35 %左右,在第9 个交易日达到最高点0. 71 % ,不久便缓慢下降到0. 65 %。来自
期货价格的标准差新息对现货价格的影响是稳步上升的,在第28 个交易日达到最大0. 63 % ,而且有持续
上升趋势。
图1 期货价格对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
第6 期 李慧茹:中国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97
图2 现货价格对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
2. 3 方差分解的实证结果
通过分解价格变动的方差,本文求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波动的方差在价格发现功能中所占的比重,
定量地刻画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
表2 棉花价格的方差分解(单位: %)
方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滞后期
来自于来自于
现货价格期货价格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1 96. 805 3. 195 0 100
2 94. 514 5. 486 0. 019 99. 981
3 92. 578 7. 422 0. 316 99. 684
4 91. 101 8. 899 0. 654 99. 346
100 33. 880 66. 120 7. 822 92. 178
表2 给出了棉花的方差分解结果,可知对期货价格变动长期作用部分的方差,当滞后期为1 时,总方
差全部来自期货市场, 随着滞后期的增加, 总方差中来自于现货市场的部分呈上升趋势, 最终趋于
7. 822 % ,而来自于期货市场的部分则呈下降趋势,最终趋于92. 178 %。对现货价格变动长期作用部分的
方差,当滞后期为1 时,96. 805 %来自于现货市场,随着滞后期的增加,总方差中来自于现货市场的部分呈
下降趋势,则最终趋于33. 88 % ,而来自于期货市场的部分则呈上升趋势,最终趋于66. 12 %。通过计算,
在棉花市场上,来自于期货市场的平均方差为79. 15 %略大于现货市场的平均方差20. 85 %。因此,棉花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均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且期货市场处于主导地位。这说明郑州棉花期货市场起到
了价格发现功能,其运行状况良好。相对于我国的大豆和小麦[3 ] ,棉花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强,这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棉花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市场运行更有效。
3 结论
本文利用日收盘价格,借助信息共享模型、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
之间的价格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棉花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引导关系和长期均衡
关系,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具有预测作用,表明我国棉花期货市场的运行是比较有效;期货价格和现货价
格对自身的标准差新息立刻有较强反应,期货价格的新息对现货价格的影响更大;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
差分解结果表明: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棉花市场环境较好,价格发现能力和运行效率逐步提高,这为利用期货规避风险,
增强棉花市场宏观调控实施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的必要性
和紧迫性,应尽快提升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 增强我国抵御外国期货市场冲击的能
力,维护国内棉花期货市场的经济安全。
98 运 筹 与 管 理 2006 年第15 卷
参考文献:
[ 1 ] 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Eviews 应用[M] .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0 :166 ,1732174.
[ 2 ] 李子奈,叶阿忠. 高等计量经济学[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 3 ] 刘庆富,王海民.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研究[J ] . 财经问题研究,2006 (4) :44251.
[ 4 ] Pesaran M H , Shin Y. Generalize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n linear multivariate models [J ] . Economics Letters , 1998 , 58 (1) : 17229.
[ 5 ] Hasbrouck J . One security , many markets : determining the contributions to price discovery [J ]. Journal of Finance , 1995 , 50(4) : 117521199.
[ 6 ] Shen C H , Wang L R. Examining the validity of a test of futures market efficiency : a comment [J ] . Th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 1990 ,
10 (2) : 1952196.
[ 7 ] Johansen 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J ] .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and Control , 1988 , 12 :2312254.
[8 ] Johansen S. Estima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in gaussia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J ] . Econometrics , 1991 , 59
(6) : 199121580.
[9 ] Garbade K D , Silber W L. Price movement and price discovery in the futures and cash markets [J ]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1983 , 65 (2) : 2892297.
[ 10 ] Yoon B , Brorsed B W. Market inversion in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 [J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 2002 , 34 :4592476.
[ 11 ] Brorsed B W, Fofana N F. Success and failure of agricultural futures contracts [J ] . Journal of Agribusiness , 2001 , 19 :1292145.
(上接第82 页)
参考文献:
[ 1 ] 中国人民银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部. 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M] .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 2 ] 涂川,冯耕中,高杰. 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融资[J ] . 预测,2004 ,23 (5) :68277.
[ 3 ] 冯耕中,李鹏. 库存商品融资业务诠释[J ] .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 ,2 :24226.
[ 4 ] 于洋,冯耕中. 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J ] . 管理评论,2003 ,15 (9) :45250.
[ 5 ] Comptroller of the urrency , administrator of national banks.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inventory financing[R] . Controller’sHandbook , 2000 ,1275.
[ 6 ] Merton R.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 ] .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1974 , 49 : 4492470.
[ 7 ] Stulz R , Johnson H. An analysis of secured debt [J ]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5 , 14 : 5012521.
[ 8 ] Jokivuolle E , Peura S. Incorporating collateral value uncertainty in loss given default estimates and loan2to2value ratios[J ] .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 2003 , 9 (3) : 2992314.
[9 ]Cossin D , Hricko T.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with risky collateral : a methodology for haircut determination[J ] . Ecomomic Notes ,
2003 , 32 (2) : 2432282.
[ 10 ] Cossin D , Huang Z , Aunon2Nerin D. A framework for collateral Risk control determination[ Z] . Working paper ,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2
ing paper series , 2003 , 1 : 147.
[ 11 ] Jarrow R , Turnbull , S. Pricing derivatives on financial securities subject to credit risk[J ] . Journal of Finance , 1995 , 50 (1) : 53285.
[ 12 ] Jarrow R , Lando D , Turnbull S. Markov model for the term structure of credit risk spreads[J ] .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 1997 , 10 (2) :
4812523.
[ 13 ] Duffie D , Singleton K. Modeling term structure of defaultable bonds[J ] .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 1999 ,12 :6872720.
[ 14 ] Smith J , McCardle K. Valuing oil properties : intergrating option pricing and decision analysis approaches[J ] . Operations Research ,1998 , 46
(2) :198 - 217[ 15 ] Brennan M , Schwartz E. Evaluating natural resource investment [J ] . Journal of Business , 1985 , 58 (2) : 1352157.
[ 16 ]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R] . Basel of Switzerland :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 2003.
[ 17 ] Francesco S. Allocation of risk capital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J ] . Financial Management , 1999 , 28 (3) : 952111.
[18 ] Bangia A , Diebold F , Schuermann T , Stroughair J . Modeling liquidity risk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aditional marke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 Z] . Working paper , Oliver , Wyman & Company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1998 , 1216.
[ 19 ] Erwan L. Incorporating liquidity risk in vaR models[ Z] . Working paper. Universitéde Rennes , 2001 : 1219.
第6 期 李慧茹:中国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