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期貨它是何時產生的
最早的期貨交易出現在十八世紀
下面引用一段文字說明期貨的定義:
一、期貨是什麼
期貨就是一種合約,一種將來必須履行的合約,而不是具體的貨物。合約的內容是統一的、標准化的,惟有合約的價格,會因各種市場因素的變化而發生大小不同的波動。
這個合約對應的「貨物」稱為標的物,通俗地講,期貨要炒的那個「貨物」就是標的物,它是以合約符號來體現的。例如:CU0602,是一個期貨合約符號,表示2006年2月交割的合約,標的物是電解銅。
二、期貨交易就是賺取差價
期貨交易實際上就是對這種「合約符號」的買賣,是廣大期貨參與者,看中發期貨合約價格將來可能會產生巨大差價,依據各自的分析,進而搏取利潤的交易行為。從大部分交易目的來看,也就是投機賺取「差價」。
說明一點,現在成交的期貨合約價格,是大家希望這個合約將來的價格變動(一般幾天或幾個月),所以它不一定等於今天的現貨價。
三、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以小博大」
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就在於可以用較少的資金進行大宗交易。
例如:以50萬元的資金,基本上可做1000萬元左右的交易。也就是說,交易者用50萬元的資金作為保證(即保證金)價值1000萬元的商品價格變化,所產生的盈虧都由交易者的50萬元資金承擔,差不多把資金放大了20倍。這就是所謂的「杠桿效應」,也可稱為「保證金交易」。這種機制使期貨具有了「以小博大」的特點。
四、期貨交易可理解為「買空賣空」
期貨交易買賣的是「合約符號」,並不是在買賣實際的貨物,所以,交易者在買進或賣出期貨時,就不用考慮是否需要或者擁有期貨相應的貨物,而只考慮怎樣買賣才能賺取差價,其買與賣的結果只體現在自已的「帳戶」上,代價就是萬分之幾的手續費和佔用5%左右的保證金,這一點可簡單地用通常所說的「買空賣空」來理解。
五、買、賣都可以
正由於可理解為「買空賣空」,使期貨交易可進雙向交易。即根據自已對將來行情漲跌分析,可先買進開倉,也可先賣出開倉,等價差出後,再進行反向的賣出平倉或買進平倉,以抵消掉自已開倉的合約。這樣自已的「帳單」上就只留下開倉和平倉之間的價差,同時,開倉佔用的保證金自動退回,從而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交易。
當然,期貨這種合約也可實際交割。一個開倉的買入合約,一直不平倉,到期限後(一般幾個月),交易者就必須付足相應貨物的貨款,得到相應的貨物。如果是賣出合約,就應交出相應貨物,從而得到全額貨款。作為投機者就應在合約到期前平掉合約。
六、期貨交易實例
假設一客戶認為,大豆價格將要下跌,於是以3000元/噸賣出一手期貨合約(每手大豆是10噸,保證金比例約9%),而後,價格果然跌到2900元/噸,該客戶買進一手平倉了結,完成一次交易。
毛利潤為:(3000—2900)×10=1000(元)
以上交易全部體現在帳單上,資金大約投入:
3000×10×9%=2700元,還應扣除交易費用大約十多元。
七、期貨合約內容介紹
期貨交易的合約內容是經國家證監會批准,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內容中除價格處,其他因素都是固定的。期貨合約中,與交易有關的一些主要內容如下:
合約單位:每次買賣的最小單位是一手。目前國內的商品期貨金屬類每手數量是5噸,農產品期貨類每手是10噸。
1,合約價值:每手合約的實際價值。以銅為倒:每手是5噸,再乘以現在期貨價格就是合約價值。另外,合約價值乘以保證金比倒(一般百分之幾),就是買或賣一手期貨要佔用的資金。
2,最小變動價位:、期貨行情中反映價格是每噸多少錢,目前國內期貨最小變動價位是:金屬類是10元/噸,每手是5噸,一個點位變動價值就是50元。農產品類是1元/噸,每手是10噸,一個點位變動是10元。
3,每日限價:為限制價格劇烈波動。國內期規定了`一定的當天漲跌幅度,為漲跌停板3%。
4,合約月份:金屬類為1、2、3、4、5、6、7、8、9、10、11、12月合約。農產品類為1、3、5、7、9、11月合約。
5,最後交易日:投資者具體買賣的期貨合約是有期限的,一般為一年左右,到期限的那一天就是最後交易日。這時必須平倉,否則就交割。
雖然期貨有這種時間限制,實際上並不影響交易。因為期貨價格波動頻繁,使開倉很快就能產生較大價差,從而有機會平倉。少量客戶願做長線的,可以在到期時平掉並同時在遠期合約上建立相應倉,也能達到做長線的目的。
八、期貨交易的風險源
風險和利潤總是同時存在的,期貨交易中,這一點體現得特別充分。由於這種機交易本身的特點,它的風險主要源於三個方面:
1, 貨交易最根本的風險,來源於「杠桿較應」
「杠桿較應」是期貨交易的原始機制,即保證金制度。它是期貨交易的最大根源。
假設一個交易者一筆50萬的資金用於股票或者現貨生意,交易者的風險只是價值50萬元的股票或者貨物所帶來的。如果50萬元的資金全部用於期交易,交易者承擔的風險就是價值1000萬左右的期貨或貨物所帶來的,這就使風險放大了20倍左右,當然相應利潤也放大20倍。應該說,這既是期貨交易的根本風險源,也是期貨交易的魅力所在。
我們常常會聽到「期貨會使你一夜暴富」或者「期貨能使你一夜破產」。這些說法的理論根據就是源於上面的原因。
2,貨交易的風險來源於價格方向的不確定性
期貨合約所針對的「貨物」,都是選擇價格變化大而且頻繁的「貨物」。
期貨價格的變化本質就是不確定性,也就是任何方法都不可能絕對肯定漲跌。這
點與股票和傳統生意相似。雖然行情的漲跌動力來源於這種「貨物」的供求關系
但是由於影響因素太多、太復雜,任何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全部信息,而且期貨的價格還有它自身的規律,這就使價格變化方向難以絕對的肯定,意味著交易者每筆買賣都有正確或錯誤的可能。
價格方向不確定性風險,雖然永遠存在,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去規避。我們所見的期貨贏家,都是規避這種風險的高手。
期貨市場中,交易者的「勞動」就是在不確定中尋找相對確定性,在無規律中尋找規律。
3,期貨交易的風險來源於「自已」
期貨市場動輒利益巨大,最能淋漓盡致地體現交易者人性的方方面面。
人都有弱點,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人的弱點在期貨交易中會被放大,幾十倍!這將是損害資金安全的一大危害,是交易者必須面對的又一大風險源。
貪婪、恐懼、急躁等普通的人性問題必須引起大家的注意,可以說,從事期貨交易也是對自身修養的加強。
這里必須指出一點,對人性的弱點應該是希望「引起大家注意」,而不是強行去克服弱點,否則,將事與願違。這里「引起大家注意」的含義是:要明白自已的短處,揚長避短,自已的缺點表現強烈時一定要加以迴避。
希望大家對期貨交易風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期貨交易就是迴避與利用風險的辯證關系,同時也希望大家能看到攀登期貨這座「金山」的樂趣。期貨能夠「使無數英雄競折腰」,同時,期貨也不計你如何卑微,只要擁抱機會就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九、期貨市場的結構
1、期貨市場的結構
期貨市場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嚴格市場。
我國期貨市場由國家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
期貨交易只能在期貨交易所進行,投資者只能通過期貨經紀公司參與、完成期貨交易。期貨公司就是交易所和投資者之間的橋梁通道。
2、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投資者
期貨交易所一般意義上理解,它是制定期貨交易規則的地方,是每筆交易成交的場所。投資者的資金和每筆交易都存放、記錄在此。
期貨公司核心工作是執行、維護交易規則,接受、送達交易信息,完成對每個投資者的交易結算。期貨公司從自身經營考慮,還可以用一切合理方式,進行市場營銷活動。
投資者是所有合法自然人或法人。投資者是具體的期貨合約買賣人,從交易性質來看,主要是投機和套期保值,其中以投機為目的的占絕大多數。這也是期貨發展方向。
十、國內期貨市場介紹
1、 上海交易所,以貴金黃色屬為主。主要品種有:銅、鋁、天然橡膠、燃油。
2、 大連交易所,以農產品為主。主要品種有:大豆、豆粕、玉米、豆油。
3、 鄭州交易所,以農產品為主。主要品種有:硬冬麥、強筋麥、棉花。
4、 期貨經紀公司,期貨公司作為期貨市場的主要部分,目前國內有百多家,經過多年打拚和市場考驗,大多數公司都形成了一套完善周道的服務體系,值得廣大投資者信任。
5、 投資者,這里我們不必計較「投相」或「投資」的准確定義,總之投資者就是期貨市場中合約是最終買賣者。投資者構成了整個市場的基礎。目前國內這一群體數有千萬之眾,整個市場資金量一般在百億數量級,再通過期貨的「杠桿效應」所產生的交易量十分驚人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期貨在國內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
B、怎樣參與期貨交易
參與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
一、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
二、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和心理准備。
期貨市場有一定風險,在期望得到高回報前,應考慮清楚自已是否具有風險承受能。
力。參與期貨的資金應該是自已「虧得起」的錢,切忌借錢做期貨。至於參與期貨交易的資金量,一般十多萬元就可開戶交易
三、選擇合法、正規的期貨公司。首先,合法的期貨公司應執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發的《工商營業執照》和中國證監會頒發的《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其次公司運作規范,實力雄厚,資信良好也是應考慮的重要因素。
四、選好居間人(各種基金)
所謂「居間人」,就是幫助投資者收集相關信息,提供買賣建議的人。他們以盈利提成等方式作為報酬。
投資者與居間人的關系約定,投資者應選擇居間人道德水平,專業能力和操盤風格。反過來,也應該讓居間人了解你的風險偏好度和承受能力,使居間人達到最佳工作狀態。在期貨市場中,84%以上成交量是由居間人完成的。一些優秀的專業居間人,為投資者創造了巨大的利潤,為期貨發展作出了長促的貢獻。
五、參與期貨交易的基本程序
1、 開戶
仔細閱讀並理解《期貨交易風險說明書》,對期貨交易的風險做到心裡有數。簽署《期貨經紀合同》以及《期貨市場投資者開戶登記表》,確立客戶與期貨公司的經紀關系。期貨經紀公司即向各交易所申請客戶交易編碼(類似於股票交易中股東代碼)和統一分配客戶資金帳號。
《期貨經紀合同》中最重要的兩點是,明確了交易指定人(居間人),約定出金時的印鑒和出金方式。
2、 入金、出金
客戶向期貨公司保證金封閉運行帳戶繳納期貨交易保證金方法:到期貨公司或其營業部現場辦理;從銀行匯兌到期貨公司指定帳戶(須備注資金匯入的客戶姓名及客戶資金帳號);通過銀期轉帳或期證轉帳系統自助辦理。
客戶出金時,須提供《期貨經紀合同》中約定的印鑒和身份證才能辦理,並以合同中約定的方式出金給客戶。遠程客戶可用約定方式將出金匯兌到指定帳戶。
3、 交易方式
國內期貨交易委託方式有:書面委託下單(書面委託居間人)、電話委託。
期貨交易競價方式為計算機揖合成交的競價方式,這與股票是一樣的,並遵循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在出現漲跌停板的情況時,則要遵循平倉優先的原則。
4、 每天交易結束後,期貨公司對客戶期貨帳戶進行無負債結算,即根據當日交易結果對交易保證金、盈虧、手繼費、出入金、交割貨款和其它相關款項進行主計算、劃撥。
5、 帳單確認
客戶對當日交易帳戶中記載事項有異議的(遠程客戶可通過電話或網上查詢),應當在下一交易日開市前向期貨經紀公司提出書面異議;客戶對交易帳戶記載無異議的,視為對交易結算的自動確認。
6、 銷戶
客戶不需要保留其資金帳戶時,在對其資金帳戶所有交易和資金進出確認無誤,且資金帳戶中無資金和持倉,填寫《銷戶申請表》,即可辦理銷戶。遠程客戶可以用約定方式異地辦理。
❷ 期貨是怎麼產生的
在傳統的交易中,我們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叫做現貨交易。期貨則是現在簽訂交易合約,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易。
舉個例子,三郎是個在江戶時代賣飯團的店家,但是近來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三郎擔心戰爭發生時會造成米價飆漲,最後會導致他不夠錢買米來做飯團。所以三郎決定在下一季的白米收成前,先用現在價格,和米商把未來的這批米買下來!因此三郎付了訂金給米商,並簽訂了一張『買下未來白米』的契約,而這就是期貨的前身。
期貨和現貨最大的區別在於
•保證金
•保證金即日結算
•到期後通常不用實物交割
只要記住這三點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期貨了。
保證金:三郎想預定三個月後的米,於是他和米商商定,將三個月後用1000/噸的價格買下一噸米,並且簽訂了一張合約,三郎和米商都沒有交訂金(保證金)。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950/噸。三郎一想,自己要是不履行合約,而在別人那裡買米,可以便宜個50,於是,他決定違約,在別人那裡買米。結果是三郎賺了50,而米商虧了50。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的時候沒有交保證金,所以米商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為了確保違約的事情不發生,三郎和米商決定在簽訂合約的時候各拿出總金額一定比例的金錢作為保證金,交給村長大人作公證,無論哪一方違約,保證金都歸另一方所有。
於是,三郎和米商愉快地簽了合約,並各拿出了總金額10%也就是100的保證金,這下總該沒有問題了吧?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500/噸。三郎琢磨著,自己違約的話,會損失100保證金,但是可以便宜500買到米,總的來說還是賺了400,於是三郎又選擇了違約。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時所交的保證金(100)不足以彌補米商的虧損(500),所以米商得自己承擔損失。
也就是說,單單靠保證金制度不能杜絕違約的現象出現。
為了更好的讓雙方履行合約,村長想出了第二個辦法,也就是保證金即日結算制度。
現在從頭來過,三郎和米商簽了合約,三郎和米商各交了100的保證金。
誰想到第一天一過去,米價就跌到了900/噸。村長一想,現在三郎的損失已經和保證金一樣了,要是明天米價再跌,三郎肯定要違約。於是村長從三郎的保證金那扣了100,把這100交給了米商,並且,將合約的內容更新為,三個月之後三郎付給米商900購買1噸的米。
三郎算了算,發現村長的做法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利益:
米商也算了一下,發現村長的做法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但是,三郎卻發現,自己的保證金已經為0,為了繼續履行合約,就得在明天之前補上合約金額10%的保證金,也就是900 x 10%=90。
當三郎交了保證金之後,如果明天米價繼續跌,村長又會重復上面的做法,確保雙方無法通過違約來規避損失。
在兩個月之後,三郎的飯團店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了,這個時候一噸米的價格仍為1050/噸。三郎心想:自己已經不再需要這一噸米了,沒有履行合約的理由,但是如果選擇違約,則會損失保證金100,這可如何是好?
正好,三郎的鄰居吉永開了一家飯店。吉永想預定一個月後的米,村長便撮合吉永和三郎簽訂了一份合約,規定一個月後吉永向三郎支付1050買下1噸米。
三郎通過簽訂一張賣出米的期貨合約,抵消了買入米的期貨合約,不用進行實物交割,還凈賺了50。
三郎發現自己只需要用10%的金額,就可以做上一筆買賣,這種杠桿操作令收益波動變得很大。三郎開始學著在低價買入米的期貨,在高價賣出米的期貨,變成了一個投機者,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總結:
三郎買了米的期貨→建倉
三郎持有米的期貨直到合約到期→持倉
合約到期的時候,三郎交錢換米→交割
在合約到期前,三郎把這張合約(米)賣給其他人→平倉
❸ 期貨是怎麼出現的
萌芽:
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出現過中央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以及帶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最初的期貨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
第一個出現:
第一家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所1848年成立於美國芝加哥,該所在1865年確立了標准合約的模式。
我國期貨:
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現代期貨交易所應運而生。我國有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四家期貨交易所,其上市期貨品種的價格變化對國內外相關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期貨形成:
最初的現貨遠期交易是雙方口頭承諾在某一時間交收一定數量 的商品,後來隨著交易范圍的擴大,口頭承諾逐漸被買賣契約代替。這種契約行為日益復雜化,需要有中間人擔保,以便監督買賣雙方按期交貨和付款,於是便出現了1571年倫敦開設的世界第一家商品遠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改進運輸與儲存條件,為會員提供信息,1848年,82位商人發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進遠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穀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種被稱為「期貨合約」的標准化協議,取代原先沿用的遠期合同。這種標准化合約,允許合約轉手買賣,並逐步完善了保證金制度,於是一種專門買賣標准化合約的期貨市場形成了,期貨成為投資者的一種投資理財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
期貨的歷史: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與CBOT兩家交易所曾進行多項期貨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令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國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並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大連、營口、奉天等15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期貨交易所在中國大陸絕跡幾十年,到1992年鄭州設立期貨交易所,展開另一波期貨熱炒風潮,各省市百花齊放,最多曾經一度同時開設超過50家期貨交易所,超過全球其他國家期貨交易所數目的總和。中國國務院在1994年及1998年,兩次大力收緊監管,暫停多個期貨品種,勒令多間交易所停止營業。自1998年後,中國大陸合法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三所,前者經營能源與金屬商品期貨,後兩者經營農產品期貨。到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首項推出的產品為滬深300股指期貨。
希望您能採納。
❹ 期貨是怎樣產生的
期貨最早產生於美國,期貨交易的產生,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9世紀中期,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由於這樣的交易方式,使得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他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現貨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同時,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肯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的價格下跌的風險。
❺ 什麼是期貨
交易信號是通過技術指標運行情況來進行分析的常規形態,但這個信號也不完全是准確的,具體還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析。而其實在期貨市場上是沒有絕對的什麼交易信號的。技術指標給出的形態信號,一般來講是參與者的一個心理界限,只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
好的交易信號都是在某一次贏利裡面可以賺取整個交易時間段裡面大部分財富,如果.不去執行每一個交易信號的話,最終就不可能賺取足額的財富。
當錯過以後就會在不斷的發展中,慢慢的失去了對信號的信心,就算是執行了,但是頻繁的止損,有時甚至是連續的止損,在持倉過程中,也逐步的開始了松動,不會等待下一次平倉信號的出現再平倉離場,在這種不斷的反復中,一般的散戶就會去找別的交易信號,但是他們又在重復著上一個輪回,最終逐步的迷失了自己,持倉能力也越來越弱,甚至只能做短線。而短線交易者如果沒有足夠的反應能力,同時又經常性的持倉過夜,則有可能隨著時間的發展就讓自己的資金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最終也對期貨市場失去了信心,這樣最終就會離開市場。
❻ 期貨市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
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現貨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
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
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與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6)期貨交易方式產生和存在的前提條件是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徵: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期貨市場風險的存在具有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
2、風險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貨市場的風險與股票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徵。
3、風險的可控性
盡管期貨市場風險較大,但卻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