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期貨市場的產生
1848年3月13日82位商人發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目的是改進運輸與儲存條件,為會員提供信息;
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進遠期合同,1863年,芝加哥貿易局通過一項法規,承認遠期合約 ;
1865年推出第一張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保證金制度(不超過合約價值的10%),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
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
Ⅱ 中鋼期貨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2年 中鋼期貨的前身中國鋼鐵爐料公司期貨貿易部成立
1998年9月 中鋼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取得經紀業務許可證,公司正式成立。
2002年1月 公司上海營業部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正式成立。
2002年1月 榮獲上海期貨交易所2001年度期貨交易二十強
2003年1月 公司大連營業部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
2003年1月 榮獲上海期貨交易所2002年度鋁期貨交易二十強
2003年1月 榮獲上海期貨交易所2002年度銅期貨交易二十強
2004年1月 公司網站正式運行。
2004年8月2日到5日,集團公司總裁黃天文同志到上海、杭州、寧波等地考察調研。考察期間,黃總先後聽取了中國鋼鐵爐料華東公司、中國冶金進出口上海公司、中國冶金鋼材加工公司上海分公司、中鋼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上海經營部、中國國際鋼鐵投資公司控股的上海富侖投資公司、中國冶金進出口浙江公司、中鋼集團國際貨運公司寧波分公司領導班子的工作匯報,對集團公司在華東地區的業務整合、專業化經營等情況進行了調研。此外,黃天文總裁還分別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王立華理事長、寧波港集團有限公司李令紅總裁等就進一步擴大雙方業務合作等事宜進行了座談。
2004年9月23日,黃總視察了中鋼期貨公司大連營業部,還參觀了大連商品交易所,並就大連營業部及中鋼期貨的業務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2004年10月14日,中國證監會下發了證監期貨字〔2004〕79號文《關於核准中鋼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變更法人的通知》,根據通知精神,我公司已在國家工商局申請變更,預計此項工作11月15日以前完成。
2004年10月29日,吳永勝總經理作為北京期貨商會理事參加了北京期貨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會議就有關「北京轄區期貨公司、營業部創建規范經營文明服務單位標准大綱」和「北京期貨機構公平競爭自律公約」進行了討論。
2004年11月17日,中國中鋼集團黃天文總裁在董志雄副總裁及有關職能部室負責人陪同下到我公司進行考察調研。
2005年1月 榮獲上海期貨交易所2004年度優秀會員
2006年1月 榮獲上海期貨交易所2005年度二十強會員
2007年1月 公司被評為上海期貨交易所2006年度交易優勝會員
2007年8月 中國證監會核准公司金融期貨經紀業務資格
2007年9月 公司注冊資本由6000萬變更為10000萬元
2007年9月 中國證監會核准公司金融期貨交易結算業務資格
2007年10月 武漢營業部成立
2007年10月 公司名稱由「中鋼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變更為「中鋼期貨有限公司」
2007年11月 武漢營業部舉行開業慶典
2007年11月 公司獲得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結算會員資格
2008年5月 經中國證監會核准(證監許可[2008]689號),中鋼集團公司出資2880萬變更為中鋼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880萬
2009年3月 經中國證監會核准(京證期貨發〔2009〕28號)公司地址由「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大街8號A座3015」變更為「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大街8號A座19層」。
2009年11月 經中國證監會核准(京證期貨發〔2009〕146號),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吳永勝」變更為「申仕伏」。
2010年5月 證監期貨字[2010]288號批復,注冊資本由壹億元變更到貳億捌仟萬元。變更後為中鋼中鋼股份有限公司出資2880萬元,占注冊資本10.28%,中鋼投資出資8187萬元,佔29.24%,中鋼爐料8187萬元,佔29.24%,中鋼貿易出資8186萬元,占注冊資本29.24%,江陰市華西線材廠出資560萬元,佔2%。
2011年9月 取得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資格
經中國證監會核准(證監許可〔2011〕1452號),取得「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資格,公司經營范圍變更為「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咨詢***'。
2012年7月 經中國證監會核准(京證期貨發〔2012〕65號),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申仕伏」變更為「吳立軍」。
Ⅲ 在這個市場我能活多久80後的期貨市場的奮斗歷程
看題目樓主應該是個80後吧,我也是的。
這個月才剛開的期貨戶,昨天才第一次操作,今天是第二天,兩天下來不虧不賺,以後多多交流。
Ⅳ 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史
一、初創階段:1991-1993年。
我國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經濟體制的前提下,開始逐步創建自己的證券市場,其中滬深證券交易所於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分別成立,從此我國的股票交易市場己經初具成形,以此更好的配置資源。上證所在剛剛開始掛牌交易的時候,上市證券的種類只有30種。
二、擴張階段:1994-1998年。
中國證券市場在此階段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運營。相關的法律制度得以逐步的建立健全,市場上市規模不斷的擴大。然而相應的問題也逐步的凸顯出來,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作假事件普遍出現在上市公司當中。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形象的叫做「賭場」。
三、規范發展階段:1999-2004年。
證券市場在此階段變得越來越規范。股票發行制度從2001年3月開始進行了調整,核准製取代了原來的審批制,監管機構開始更加嚴格的審核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視經營的合理性,促進公司質量的有效提升,進而使投資者獲得更強的自信。
四、改革階段:2003-2008年。
中國股票市場在2002-200_5年期間一直處於熊市的狀態,這主要是由於股權分置的存在。所以,股權分置改革也拉開了帷幕,以期能夠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資本市場能夠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融資和配置資源的功能,由此而成功上市的公司很多。
2006年,滬深股市的回升速度較為明顯,並且到2007年所達到的值己經創造了歷史之最,因此2006-2007年便出現了大牛市。
五、開拓創新階段:2008一至今。
我國股票市場由於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度變得十分萎靡。於是,我國於2009年開始執行經濟刺激計劃,小牛市又出現在了滬深股票市場。2010年4月,股指期貨正式出現在我國的證券市場,我國開始正式出現了金融衍生品市場。
(4)上海期貨市場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
一、滬、深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形成。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二、1992年,新中國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1992年2月,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三、1992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統一監管全國證券市場,同時將發行股票的試點由上海、深圳等少數地方推廣到全國。
四、1992年年底,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這是深化改革,完善證券管理體制的一項重要決策。
五、1993年9月,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
六、1995年5月,中國證監會經國務院同意,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
七、1996年12月,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八、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九、1998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證券法,這一法律於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十、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十一、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經報告國務院,決定在具體操作辦法出台前,停止執行這一辦法;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十二、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十三、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十四、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這一法律將於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五、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Ⅳ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一) 商品期貨
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商品期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和能源期貨等。
1. 農產品期貨。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准化合約被推出後,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的期貨品種出現。除小麥、玉米、大豆等穀物期貨外,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隨著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紐約、堪薩斯等地出現,棉花、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黃油、雞蛋以及後來的生豬、活牛、豬腩等畜禽產品,木材、天然橡膠等林產品期貨也陸續上市。
2. 金屬期貨。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誕生於英國。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當時的名稱是倫敦金屬交易公司,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1899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將每天上下午進行兩輪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銅、錫交易中。1920年,鉛、鋅兩種金屬也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工業革命之前的英國原本是一個銅出口國,但工業革命卻成為其轉折點。由於從國外大量進口銅作為生產資料,所以需要通過期貨交易轉移銅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倫敦金屬交易所自創建以來,一直生意興隆,至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依然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種有銅、錫、鉛、鋅、鋁、鎳、白銀等。 美國的金屬期貨的出現晚於英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以來,美國經濟從以農業為主轉向建立現代工業生產體系,期貨合約的種類逐漸從傳統的農產品擴大到金屬、貴金屬、製成品、加工品等。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於1933年,由經營皮革、生絲、橡膠和金屬的交易所合並而成,交易品種有黃金、白銀、銅、鋁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黃金期貨合約,在70-80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具有較大影響。
3. 能源期貨。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石油市場帶來巨大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能源產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種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氣、丙烷等。
(二) 金融期貨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急劇變化,固定匯率制被浮動匯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漸取消,匯率、利率頻繁劇烈波動,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期貨市場。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鎊、加拿大元、西德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內的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推出利率期貨合約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較大的金融期貨合約之一。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至此,金融期貨三大類別的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價格指數期貨均上市交易,並形成一定規模。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在歐洲和亞洲的期貨市場,金融期貨交易佔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也成為交易的主要產品。 金融期貨的出現,使期貨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改變了期貨市場的發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所都是在20世紀最後20年誕生的。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並且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 期貨期權
20世紀70年代推出金融期貨後不久,國際期貨市場有發生了新的變化。1982年10月1日,美國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一方新天地,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這是20世紀80年代初現的最重要的金融創新之一。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都具有規避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貨交易主要是為現貨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權交易不僅對現貨商具有規避風險的作用,而且對期貨商的期貨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規避風險的作用。相當於給高風險的期貨交易買了一份保險。因此,期權交易獨具的或與期貨交易結合運用的種種靈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目前,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期貨交易品種都引進了期權交易方式。
應當指出的事,在國際期貨市場發展過程中,各個品種、各個市場間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可以說,目前國際期貨市場的基本態勢是商品期貨保持穩定,金融期貨後來居上,期貨期權方興未艾。期貨期權交易的對象既非物質商品,又非價值商品,而是一種權利,是一種「權錢交易」。期權交易最初源於股票交易,後來移植到期貨交易中,發展更為迅猛。現在,不僅在期貨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開展期權交易,而且在美國芝加哥等地還有專門的期權交易所。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Ⅵ 2000年後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概況
WTO後中國期貨市場:現狀、問題和對策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投資者,無論是商品生產者還是需求者,無論是證券市場的參與者還是外匯市場的參與者,都迫切地需要規避價格風險的手段,這給中國的期貨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入世後資本市場的開放將使中國期貨市場直接面對國內外游資的沖擊,市場發展同時也面臨巨大挑戰。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改進?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市場是否能承受住入世的沖擊,是否能把握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取得跨越式發展。
一.期貨市場發展現狀
2001年對中國人來說是喜慶的一年:北京申奧成功、男足首進世界盃、中國正式加入WTO,等等;2001年對中國期貨市場來說也是喜慶的一年:經過六年的規范整頓之後,市場出現了恢復性增長,交易額和交易量比2000年增長近一倍,期貨市場在沉靜多年後逐步重新受到社會和投資者的關注。盡管從交易量來看市場似乎已經走出了低谷,在政府重拳規范治理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不易,但要說市場信心已完全恢復還為時尚早,從圖1可以看到由於期貨市場各類風險事件頻發,市場起伏跌宕,要想達到或超過1995年的歷史高位,市場還得先在質上給投資者更大的信心。
資料來源:2001年及以前的統計數據來自《中國證券期貨年鑒》,1995-2001,2002年數據來自鄭州商品交易所研發部。
期貨市場和其它資本市場一樣,其基本功能發揮情況和與國際市場的聯系程度將決定它是否能在國際化過程中經受住考驗。下面分別考察上海銅、大連大豆和鄭州小麥三個市場在不同階段的表現情況1。
1. 期貨和現貨價格關系
商品期貨市場基本功能的發揮取決於期貨和現貨價格關系,下列圖表說明了各個市場的情況。
圖2和表一說明上海銅期貨市場的走勢和現貨市場非常緊密,這表明期銅市場起到了很好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從各階段看,第二階段期貨、現貨價格相關性比其他兩階段差,第三階段的相關系數較前兩階段都高,說明上述兩個功能的發揮越來越好。
圖2 滬銅期貨、現貨價格走勢表 1 滬銅期現貨價格相關系數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9704 0.9598 0.9307 0.9822
資料來源:上海期貨交易所,其中期貨價格為三月合約日收盤價,現貨價1993年-1998年2月23日采自國家物資信息中心,之後采自安泰科《中國金屬通報》時間區間 1993.03.01-2001.12.28
從圖3看出,連豆市場期現貨價格相關性較好,但表2表明從1996年3月到2001年1月間雖然二者總的相關性不錯,為0.8288,但期間變化很大,1999年為0.7181,1999年後只有0.1092。而2000年9月到2001年8月二者的相關系數也不超過0.5。這說明大豆期貨市場基本功能發揮不是很好。
圖 3 連豆期貨現貨價格關系 表 2.連豆期貨現貨價格相關系數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8388 0.7181 0.1092/<0.5①
資料來源:大商所市場部。大豆現貨價格為吉林玉米批發市場、黑龍江糧油批發市場的每周現貨價的算術平均價,期貨價格為每周各合約結算價加權平均價。
分析圖4和表3,發現1996年以前鄭麥市場功能發揮比其他市場好,相關系數為0.97,但1996年以後就遠不及其他兩個市場,尤其是1999年以後相關系數僅為0.19,市場完全沒有發揮其基本功能。
圖 4 鄭麥期貨現貨價格關系 表 3 鄭麥期現貨價格相關系數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838931 0.9720 0.8559 0.1892
資料來源:鄭商所研發部。時間為1994年1月到2001年12月,期貨價格為鄭商所小麥交割月價格的每旬平均值,現貨價格為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小麥車板交貨價。
從以上分析得出,國內三個交易所在價格發現這一基本功能上表現各異。滬銅無論是總的情況還是各個階段表現最好,期貨現貨價格相關性強,市場運行平穩,連豆和鄭麥總區間和前兩個階段表現還好,但第三階段很差。
2. 國內外市場關系
從圖5和表4可得,滬銅從上市以來一直和全球最大的金屬期貨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保持著非常好的相關關系,滬銅價格不僅很好的反映了國內市場的供需情況,而且反映了國際市場的供需狀況,這說明滬銅市場和國際聯系緊密,是一個相對開放的,較成熟的市場。
圖 5 上海和LME三個月合約價格關系
表 4 上期所和LME期貨價格相關系數
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9542 0.9193 0.9128 0.9449
資料來源:上期所信息部,時間為1993.03.31-2002.02.28
由於缺少相關詳細數據,對連豆國內外關系的分析引用大商所研發部的資料,不能分階段對比。從圖6和表5中看出,連豆與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期貨市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聯系比較緊密,相關系數達到0.85左右,這說明作為中國大豆期貨價格很好的反映了國際期貨價格,能同時反映國內外的供需狀況,是一個較成熟的市場。
圖 6 大商所和CBOT的S0109合約價格走勢對比
表5 大商所與CBOT各合約相關系數統計表
合約
S0109
S0111
S0201
S0203
相關性
0.913
0.917
0.805
0.794
資料來源:大商所研發部,他們研究的是幾個代表性合約2000年到2001年與CBOT對應合約的相關情況。
從圖7和表6可得,鄭商所期貨價格和國際期貨價格的相關性不是很好,尤其是第三階段,相關系數僅為0.053,而且鄭商所小麥價格一直比CBOT高,這一方面說明小麥期貨作為最大的在交易期貨品種,和國際的聯系不緊密,市場開放度不夠,不能反映國際市場的供需狀況;同時也說明我國小麥現貨市場和國際市場存在差距,由於小麥是最大的糧食品種之一,國家和地方存在一定的保護政策,使得各地的現貨市場以及國內外的現貨市場出現分割,造成信息流和物質流不能同步,從使市場間長期維持較大差價,資源不能被有效配置。
圖 7 鄭商所和CBOT近交割月合約價格走勢對比
表6 鄭商所和CBOT期貨價格相關系數
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4530 0.5806 0.6357 0.0534
資料來源:鄭商所研發部。時間區間為1993年6月到2001年12月,數據由劉少華老師提供。
通過以上分析,從和國際市場的相關性角度來看,滬銅市場比較成熟,而且在不斷進步,連豆市場稍差,鄭麥市場則幾乎和國際市場不相關。結合期現貨關系分析,可以認為在規范程度和市場功能發揮程度方面,滬銅最成熟,連豆次之,鄭麥最後。
二.中國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
雖然兩次治理整頓使中國期貨市場從無序到初步規范化發展,雖然中國期貨市場在2001年出現了六年來的首次恢復性增長,但以上結果表明中國期貨市場離規范和成熟還很遠,市場存在以下問題:
1.市場法制不健全,市場信用不夠。中國期貨市場已經經過了12年的發展了,但「期貨法」始終不能推出,和證券市場相比,期貨市場的立法和執法都嚴重滯後了。
2. 現貨市場不發達,國內缺少大型的規范的現貨批發市場,和國際市場聯系也不夠,削弱了期貨市場基本功能發揮的效果。當代的經濟越來越全球化,這就要求市場的價格不僅要能反映國內市場的供求情況,而且還要能反映國際市場的供求狀況。成熟的現貨市場和遠期市場是期貨有序市場發展的必要條件[46],只有成熟的現貨市場才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現貨價格,只有成熟的遠期市場才能培養人們的套保意識,只有有了具有代表性的現貨價格和良好的套保意識,期貨市場才能很好的發揮其基本功能。
3. 期貨市場中品種結構不合理,缺少金融期貨等衍生品,限制了期貨市場的規模擴張。現在交易的12個品種中只有小麥和銅屬於大品種,但因交割標準的限制,實際符合標準的現貨量也不是很大,這使得現貨大戶或資本大戶有力量操縱市場價格。從國際的經驗來看,金融市場最終主角是金融衍生品,包括股指期貨、匯率期貨、利率期貨和相關的期權,而這些產品中國市場都沒有。
4. 融市場開放程度不夠。我國利率和匯率都沒有實現市場化,金融行業對境外資本又一直採取禁入態度,所以限制了國內外游資的流動性,造成市場缺血。
三. 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應對WTO後市場地挑戰,筆者認為中國期貨市場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 加強市場法制建設,完善市場監管和自律體系。一方面要盡快出台《中國期貨法》和相關法規,完善法制建設,另一方面則要建立行業自律體系,加強行業職業道德建設。
2. 加強糧食和相關產業流通體制改革,建立發達的現貨市場。首先在對農產品的補貼上政府可以考慮借鑒發達國家差價補貼或是幫助農民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等經驗來替代定價收購。這樣一是能使我國農業政策和世界接軌,適應加入WTO以後逐步開放市場的挑戰;二是能使我國現貨市場的價格更全面的反映整個市場的供求狀況,有利於現貨市場的完善和形成權威的現貨價格信號,從而為期貨市場提供正確的信息。其次要加快糧食批發市場整合步伐,建設現代的大型糧食批發市場。
3. 培養理性的市場主體,保證期貨市場健康發展。我國現階段從事期貨經紀業務的公司大多剛達到證監會要求的資本底線,嚴重限制了公司各項業務的開展。要借鑒證券市場發展的經驗,在市場規則的指導下培育大型的期貨公司和專業投資集團,以保證期貨市場快速理性的發展。在發展現有投資機構的同時,考慮建立期貨投資基金,為期貨市場增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不是缺少資金,而是缺少有效的投資方式,國際資本市場和國內股票市場發展的經驗表明,建立投資基金可以加快市場完善的步伐。
4. 開發和恢復上市更多的期貨品種,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我國現在新品種上市還是審批制,不能由市場說話,應該參照國際經驗,引入核准制,讓市場決定期貨品種的存亡。即使暫時保留審批制,經過多年的治理整頓,當年造成風險事件的主客觀環境都已得到改善,應該順應市場需要,盡快推出這些期貨品種,以適應加入WTO後各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競爭。
5. 加快資本市場的整合和開放步伐,為中國資本市場在國際中爭取一席之地。我國資本市場不僅和國外有割裂,就是國內的各個市場,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股票市場、利率市場、期貨市場和保險市場等等幾乎互相隔絕,尤其是期貨市場和其他市場之間更是如此。一方面要放鬆對資金自各市場間流動的限制,包括在國內外市場間的流動的限制,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本的效率;另一方面要開發聯系各個市場的金融產品,現階段主要是推出金融期貨,如股票期貨、股指期貨和利率期貨等,為資金流動提供渠道。只有有了充分的市場流動性和多樣的投資工具後,才能吸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只有有了規范運作的市場環境和適度的規模,中國資本市場才能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Ⅶ 盤點一下中國股市的成長歷程、及大事記
中國股市大事記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開放,上證綜指從99.98點一直上漲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點,漲幅達1329.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聯農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股票上市,當日上證綜指跌至386.85點,收盤393.52點。此後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漲幅296.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上證綜指從1558.95點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點,跌幅達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後管理層的堅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稱「三大政策」。上證綜指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漲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點,漲幅達215.33%。
1995年5月18日,停止國債期貨交易,出現三天井噴行情。
1996年1月22日,上證綜指低至514.16點,此時民間認為宏觀調控即將結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此輪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證社指從516.46點漲至1258.69點,漲幅143.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目前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引起市場暴跌。上證綜指由1200點附近下跌至865.58點。此後一路上揚,最高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18點,漲幅74.47%。
1999年5月19日,行情井噴。上證綜指由18日的1059.87點到1999年6月30日1756.18點,漲幅65.70%。
此後持續了兩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
2001年6月26日,國有股減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證綜指由14日最高的2245.43點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點,跌幅39.93%。
2004年1月31日,「國九條」發布,短暫行情持續到2004年4月9日最高1778.22點。
2005年4月29日,股改試點工作啟動。
2005年6月6日,滬市跌破千點。
2005年下半年,新《證券法》出台,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出台,權證重返市場。
2006年,中國股市告別了漫漫「熊」途,開始步入良性循環。期間,上證綜指從1月4日的1163點起步,之後幾乎是以單邊上行之勢穩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聯合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規定國外投資者對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後新上市公司兩類對象進行戰略投資,可以採取有條件的定向發行和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發布,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辦法》實施股權激勵。
2006年5月18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實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這標志著「新老劃斷」全面啟動。
2006年6月8日,滬深股市單邊暴跌,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跌幅分別為5.33%和4.64%,均創下2002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紀錄。
2006年6月19日,中工國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塊上市,標志著「全流通」大幕正式拉開,「股權分置」「一股獨大」這一困擾中國股市多年的頑疾,從此成為歷史。
2006年7月5日,國內資本市場的「航母」級公司——中國銀行正式登陸A股市場。
2006年9月18日, 受A、B股並軌傳聞的影響,滬深B股暴漲。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銀行A股H股分別在上海、香港兩地掛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證綜指收盤報2017.28,為2001年7月27日以來的收盤新高。人民幣升值和股改實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轉牛的兩大重要因素。
2006年12月6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959億元,創中國股市有史以來單日成交量之最。
2006年12月29日,上證綜指以距2700點僅一步之遙的2698.90點創出新高。按照12月29日的收盤指數計算,滬市和深市的全年漲幅各達到130.4%和132.3%。伴隨股指的持續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8日,滬深市場總市值分別達到68714億元和173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7.5%和85.5%。
2007年1月4日,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刊出《致股指期貨投資者的一封信》。該信指出,自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成立,待相關准備工作完成後,中國將正式開展股指期貨交易。股指期貨產品的推出將意味著我國股市有了「做空機制」,這將是我國股市交易制度上的重大變化。
以後,滬深兩市步入大牛市。
Ⅷ 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1990年10月12日 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中國期貨市場誕生。
1992年9月 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經紀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開業。
1993年5月28日 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標准化期貨合約,實現由現貨到期貨過渡。
1993年11月4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中國期貨市場規范整頓開始。
1994年4月6日 國務院關停一些大期貨品種——鋼材、食糖、煤炭的期貨交易;同年9月29日暫停粳米、菜籽油期貨交易。
1994年5月16日 國務院辦公廳批轉國務院證券委《關於堅決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若干意見的請示》?開始對期貨交易所全面審核、嚴格控制國有企事業單位參與期貨交易、嚴格查處各種非法期貨經紀活動。
1994年10月 天津、長春聯合期貨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等14家試點交易所成立。
1998年8月 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將原14家期貨交易所合並為大連、鄭州、上海三家。
1998年11月24日 中國證監會批准重新修訂後的大豆、小麥、綠豆、銅、鋁、天然橡膠等六個合約。
2001年3月5日 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寫入「十五」計劃綱要。
2002年6月1日 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宣布新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和《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自2002年7月1日開始實施。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燃料油、玉米、棉花相繼上市交易。
Ⅸ 歷史上幾次著名的期貨
期貨國內上市品種
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豆粕、豆油、玉米、棕油、塑料
鄭州商品交易所:小麥、棉花、白糖、菜油、PTA
上海期貨交易所:銅、鋁、鋅、天膠、燃油、黃金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滬深300指數(目前僅做模擬盤)
世界著名期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