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監管層叫停固定資產貸款
監管機構全面暫停12月份人民幣固定資產貸款投放的做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12月20日,多位商業銀行分支行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銀行分支機構已於12月17日前後收到地方銀監局的「暫停令」,要求月底之前暫停發放人民幣固定資產貸款。
「流動資金貸款和個人貸款不能隨意行政叫停,只能拿固定資產貸款開刀。」一位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坦言,監管機構此舉是為了防止年末個別分支行信貸再沖刺。事實上,前11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已達7.47萬億元,距離全年7.5萬億信貸紅線僅「一步之遙」。
不過,此次暫停固定資產貸款背後,監管層似乎有更長遠考慮。一位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此前監管部門內部曾醞釀出台政策,令到期的固定資產貸款必須嚴格按時收回,不得展期,一旦展期,將有可能直接將此貸款劃入次級類。
事實上,此次監管層下發的急件也明確表示,對到期的固定資產貸款合同必須嚴格按時收回,不得辦理展期;而到期未能償還的貸款也暫時不得辦理延期,即「不得展期,不得借新還舊」原則。
「禁止固定資產貸款展期,主要是針對地方政府平台貸和開發貸的。」上述人士坦言,但「一刀切」的做法引來不小爭議,一些銀行目前不願將此政策付諸實施。
12月16日,銀監會亦公開表示,要求商業銀行對信貸風險進行更為審慎、更為嚴格的管理,同時確保個人和企業的正常貸款需求得到滿足,特別是確保在建、續建項目和企業正常流動資金、個人貸款需求及其他日常金融服務不受影響。
為了保住全年7.5萬億的信貸紅線,監管層對狂飆突進的商業銀行不得不再下重手。此舉意味著12月後半月固定資產貸款被暫時封凍。
「不過到了年底,基本我們的業務也做得差不多了,不會再沖刺了。」上海一家法人銀行內部人士表示,該行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和個人貸款並未停止。
一位大型銀行江蘇分行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目前該分行的執行情況是,月底之前不準新簽固定資產貸款合同,包括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同時,到期的貸款均要求按期回收,不得展期,嚴禁借新還舊。
實際執行過程中,各家銀行對於監管精神的理解和執行略有差異。某政策性銀行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相比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執行要寬松很多,若合同已約定,銀行仍會按照合同約定發放貸款,「不可能完全叫停」。
不過,明令固定資產貸款不得展期的做法,仍然引發了商業銀行的爭議和擔憂。
上述股份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分析,盡管監管機構禁止展期和借新還舊初衷不錯,但「一刀切」的做法沒有考慮到商業銀行貸款實際操作需要。
比如,實際中,貸款期限往往與項目時間進程不匹配,一個三年期項目很有可能拿到的是一筆兩年期的貸款,開工兩年後,貸款到期,但項目尚未完工。如果沒有足夠的工程回款,銀行往往會通過展期方式來處理。
針對上述房地產開發貸和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展期後直接進入次級類貸款的說法,一家股份制銀行高管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確切通知,但他認為這不是沒有可能。
據上述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表示,監管層此舉意在進一步規范房地產開發商貸款,「目前貸款收緊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商往往通過銀信合作的方式獲得融資支持,為了獲得融資甚至不惜違規違法。嚴禁開發貸展期,旨在進一步收緊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鏈。」
「從監管角度而言,房地產調控明年仍將繼續,因此年底前暫停固定資產貸款,符合整個宏觀調控的方向。」一家城商行人士稱。
不過,實際執行中的阻力仍然很大。上述股份制銀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分析,假如政策落地,若非新老劃斷,即為允許銀行根據實際狀況變更還款期限。「只有這樣,銀行才能與企業達成新的還款協議。」
在上述大型銀行人士看來,2010年年底監管層暫停固貸的做法,足以為明年的地方政府平台貸款,特別是城建貸款敲響警鍾。
上述人士介紹,固定資產類貸款包括基本建設投資、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以及其他固定資產四大類,而受「暫停令」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城建貸款和房地產開發貸。
上述股份行信貸管理部人士坦言,12月初,銀監會下文規范信貸資產轉讓,嚴禁拆分性貸款轉讓,銀行信貸騰挪的空間所剩無幾。
同樣,12月份恰是商業銀行爭奪項目儲備蓄勢待發的關鍵月份,但時過境遷,在信貸收縮的預期下,銀行競爭反而少了些硝煙味。
「各家銀行項目儲備已經被開發得差不多了。」一位大型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表示,盡管明年是「十二五規劃」首年,地方政府也有著強烈的「上新」沖動,但2011年新上工項目報批會很困難。
12月11日,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出了明確信號,規定2011年要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堅決防止借「十二五」時期開局盲目鋪攤子、上項目。
在上述大型銀行人士看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達的核心精神,一是要嚴控新項目,二是保證在建項目。
「『四萬億』項目,大量是2009年新批的,工期一般在三年左右,明後年大多數項目面臨集中收尾的局面。」上述人士坦言,在建項目後續資金需求量依然很大。
對於銀行而言,上述人士表示,由於中長期貸款,一般會有一兩年寬限期,銀行業真正還本付息的壓力將表現在2012年。比如江蘇一些地縣級融資平台,一個平台負債就達到100多億,一年光利息就有4億-5億。
B. 期貨公司有沒有監管機構
期貨公司歸證監會管。期貨帳戶的資金由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監管,在其網站可以查詢自己的帳戶資金情況(簡稱中國期監,原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由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決定設立)。
C. 監管層嚴禁場外配資入市是什麼意思
場外股票配資原理是產品涉及中引入劣後級和優先順序,通過以銀行為主的配資途徑,使劣後級投資人在股票操作中實現加杠桿,博取額外收益。
1,在股票市場有融資融券。
2,很多人不夠條件,無法進行股票融資融券。
3,社會上就成立了一些融資公司,專門借錢給股民炒股。這就是場外配資。
4,股民借錢後可能虧損導致還不出錢,所以場外配資公司就把埠接入證券公司,可以控制股民的賬戶,一旦股價下跌倒警戒線,配資公司就可以強行賣出股民的股票,用來還錢。
4,由於國家嚴查,埠無法進入證券公司,無法控制股民帳戶,配資公司就不敢借錢給股民,這就等於減少了市場資金,當然是利空。
D. 為什麼我國近幾年來並沒有新設立的期貨公司
每一個東西的存在都有它的價值在裡面,期貨公司也是穩步在發展,只不過速度可能有些慢,新開的公司可能少,以至於你沒有發現而已。
90年代開始期貨就開始了穩步的發展,到了2006年的時候也算小有規模了,期貨自古有之,到現在還在發展就說明了它有存在的價值。
不過期貨確實是個風險比較大的行業,沒有膽色,沒有眼光不敢輕入,再者加上這個市場最近好像也不怎麼景氣,所以很多人都在觀望吧。
E. 我是個新手期貨購買者,近一個月左右賠了十幾萬,現在覺的這家期貨公司屬於違規操作,可是我又沒有證據證
正規的期貨交易可以在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查到自己的資金狀況,到期貨公司開戶時他會給你一個監管中心的用戶名和密碼,用於查詢自己資金的結算情況。
F. 為什麼監管層要求金融行業「底層穿透」
泛金融直銷聚合平台金匯金融為了保障投資者權益,對平台金融產品進行分級,對用戶進行風險承受能力測評,鼓勵並使得用戶購買符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這樣,主要是為了防止高風險產品向低風險承受能力客戶錯誤銷售。
G. 證監會監管層釋放了一個什麼信號
在A股市場上,很多上市公司說停牌就停牌,而且停得總是讓人猝不及防,不僅頻率高、范圍廣,還持續時間長。如今,這一現象恐怕將成歷史。
2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回應「上市公司長期持續停牌」時稱:
下一步,證監會將不斷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強化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停復牌的一線監管,在保障停復牌功能順暢發揮的同時,引導上市公司審慎行使停牌權利,維護市場交易的連續性和流動性。
超兩百家公司停牌十餘家公司去年開始停牌
中國證券報(ID:xhszzb)記者梳理Wind數據發現,截至7月28日,A股共有254隻股票處於停牌狀態。其中,深深房A、東方電子、*ST華澤、沙鋼股份、中環股份、德奧通航、長信科技、量子高科、信威集團、*ST愛富、東陽光科、ST雲維、*ST前鋒、中房股份14家公司的起始停牌日在上一年度(2016年);*ST新億起始停牌日為2015年12月7日。
「總的來看,上市公司停復牌新規發布後,上市公司停牌數量已大幅減少。」常德鵬表示,2016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日均停牌家數已較2015年下降了約2成;停牌時間已大幅縮短,超過90%的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時間已控制在3個月內,基本形成了穩定的市場預期。
但同時也應看到,常德鵬強調,我國資本市場仍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市場不成熟、制度不健全、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依然存在,資本市場中內幕交易、「跟風式」、「忽悠式」重組等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的行為還時有發生。
「停復牌制度在保障信息公平披露的同時,還承擔了防控內幕交易、鎖定發行價格以及完成資產管理部門前置審批等功能,客觀上造成個別上市公司停牌時間較長等問題,引起了市場關注。」常德鵬進一步補充道。
因此,做好停復牌制度的改革,需要在維護資本市場秩序和保護投資者交易權之間做到有機平衡。
H. 期才秀期貨公司是否受證監會監管
期才秀是騙子公司,我們都是受害者,證監會要嚴厲查處該公司,給我們幾百號人一個說法,如果網上查了沒有你們證監會的批准我們也不會上當的。
I. 證監會監管層如此大批量發行新股,是不是要故意搞垮中國股市呀
監管層希望慢牛,但是實際上很難做到,中國股市從來就是牛短熊長。
J. 新形勢下期貨公司如何對營業部進行有效管理
一、「轉換門」事件暴露出期貨公司現有管理模式的缺失 前段時間,某期貨公司的一個營業部從管理者和普通員工到客戶整體轉換門庭一事震驚業界。行業內各公司之間人員流動本屬平常,可像這么大規模的整體流動卻是前所未有。營業部的員工跳槽無非是為了更廣闊的職業前景和較好的薪酬待遇,但客戶跟隨從業人員跳槽又能得到什麼?為什麼客戶寧願跟隨從業人員跳槽也不願意留在原有期貨公司?這並不是一件單純的跳槽事件,其背後隱藏的管理危機足令我們警醒。但縱觀整個期貨市場,幾乎所有的公司在對營業部的管理上都與該公司相似。這正說明,期貨公司的管理到了一個亟需改革的時候了。 以前營業部大多依靠公司支撐,由於期貨公司網點稀少,營業部除了承擔單一的客戶開發職能外,很少承擔其他職能,管理起來十分方便。期貨公司對營業部普遍採取單獨核算、業務分區管理的模式。這一被諸多跨國公司早期所常用的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擁有眾多的業務增長點,公司整體效益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從期貨市場以及期貨公司的發展歷史來看,這種管理模式在期貨市場發展的初期以及期貨公司起步之初效果十分明顯。但隨著市場的發展,這種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明顯: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公司對外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客戶對公司的認可度不高;對內生活在公司「高壓」之下的營業部員工對公司普遍缺乏歸屬感,工作上出現精神離職的現象也大范圍地存在。各個公司在一味強調業務擴張的同時卻忽視了客戶服務,最終形成了客戶只認可某個從業人員而對公司不認可。再加上近來期貨公司之間的人員流動十分頻繁,人才也嚴重流失,因此出現部分客戶甚至絕大部分客戶隨從業人員流動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二、新形勢下期貨營業部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日益臨近,商品期貨品種不斷增加,期貨營業部的潛在客戶群也被放大,營業部正逐步轉換為期貨公司從事市場開拓的主要力量,承擔的職能也由單一的客戶開發轉換成為集客戶開發和客戶服務於一體,成為樹立公司形象的窗口,同時也是期貨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可以預見未來期貨公司營業部的市場開拓能力會越來越強,在期貨公司中的地位及話語權也越來越重要。因此,目前各家公司都紛紛在一線甚至二線城市增設營業部,但是新設立的營業部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以及如何對越來越多的營業網點進行有效管理則是當前期貨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之一。目前,期貨公司必須改變對營業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辦法。 三、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幾種管理模式及特點 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至少要涉及到三個層面的問題: 首先是狹義的管理模式,即總部對營業部的管理模式;其次是廣義的管理模式,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具體的管理模式,而且包括公司的治理結構的確定、總部及各下屬營業部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劃分、營業部組織架構的具體形式選擇以及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第三個層面是對與管理模式相關的一些重要外界因素的考慮,涉及到業務戰略目標、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流程體系以及管理信息系統。按照期貨公司總部的集、分權程度,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大致可以分為操控型、戰略管理型和財務管理型三類。 操控型:也就是目前業界比較通行的管理模式。總部從業務目標到實施幾乎什麼都管,營業部只負責市場開拓。為了保證業務目標的達成,總部的各種職能管理非常深入。如總部負責管理各營業部管理團隊及業務骨幹人員的選拔、任免。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為了保證總部能夠正確決策並能解決各種問題,總部要設立大量的職能部門,機構臃腫程序繁瑣。一份普通的市場開發計劃可能會涉及幾個部門,需要不同的領導審批。等到領導審批完畢,早就錯過了計劃的最佳執行時機。這種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為「上是頭腦,下是手腳」。在這種管理制度下,業務人員在公司的地位低下,缺乏積極的工作態度,提供給客戶的服務自然做不到盡心盡力,也許還會敷衍了事。客戶對公司的企業文化及服務理念也很難認同理解,自然也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戰略管理型:公司總部負責公司的財務、資產運營和整體的戰略規劃,各營業部同時也要制定自己的業務戰略規劃,並提出達成規劃目標所需投入的資源預算。總部只負責營業部的設立,在具體工作上給予有附加價值的建議,批准其預算,再交由營業部執行。為了保證各營業部目標的實現以及公司整體利益的最大化,公司總部的規模並不大,主要工作進行綜合平衡、提高綜合效益。如平衡各營業部間的資源需求、協調各各營業部之間的矛盾、推行「無邊界企業文化」,高級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範經驗的分享等等。這種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為「上有頭腦,下也有頭腦」。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跨國公司都採用或正在轉向這種管理模式。受營業網點的影響,目前很少有期貨公司採用這種管理模式,但隨著期貨公司自身實力的不斷加強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很多期貨公司在對營業部的管理上不得不面臨轉型的問題。 財務管理型:公司總部只負責整體的財務和資產運營、財務規劃、投資決策和實施監控,以及營業部的設立及規劃工作。各營業部每年會給定各自的財務目標,這有點類似承包責任制的味道。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各營業部業務的相關性不大。總部主要負責資產運作,因此總部的職能人員並不多,主要是財務管理人員。這種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為「有頭腦,沒有手腳」。 還有其他一些模型設計方式,如分成經營式、戰略式和控股公司三種模型,其基本原理也與前面描述的模型相似。也可以分成兩大類,純粹的管理和具有市場開發的管理。純粹的管理是公司對營業部的業務沒有直接的指導,主要負責對外宣傳、樹立公司的品牌;具有部分市場開拓功能的管理是通過公司戰略、業務單元戰略和公司的職能部門等方式對營業部業務進行協調和影響,公司可以考慮設置統一服務、統一推廣、統一研發等功能。 可見,操控型和財務管理型是集權和分權的兩個極端,戰略管理型則處於中間狀態。而戰略管理型也比較符合期貨市場以及期貨公司發展的需要。 四、健全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體制 我國期貨業相關法律法規正在逐步完善中,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也需要期貨公司在很長時間內進行不斷的實踐和探索。 首先,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需要一個科學、明確的戰略方向,要確定基本的管理思路。 其次,應該重新明確和調整總部的職能定位,把該管的管起來,不該管的堅決放下去。例如:一些營業部的規模已成倍地擴大,而公司的管理者對營業部仍然沿用原有的一套組織結構和管控模式,這自然是行不通的。目前形勢下,對營業部改革和向營業部放權勢在必行。 再次,由於戰略目標和管控模式的改變,相應的支撐體系如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流程和學習系統都要跟上。比如,部門職責的變化必然引起崗位職責的變化,從而相應的績效考核指標也應進行調整。再如,原有部門權力職責的改變必然要求有新的工作流程相匹配。 一個行業或公司在不同的發展周期,其管理及經營模式需要相應的轉變。在市場起步期,營業部首先需要去開拓市場,力爭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需要強有力的市場渠道開發能力,因此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在這些方面的功能必然首先突出出來。到了快速增長期,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則需要滿足保持現有的市場份額和爭奪新的、更高端的市場。因此,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需要突出創新。而到了成熟期,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則需要在進一步提升上述各種能力的基礎上,更加滿足開發現有客戶的潛在價值和強化對客戶深層次服務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企業,特別是服務性企業如銀行、保險公司、咨詢公司等以客戶群劃分來搭建自己的組織結構的原因。 目前期貨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期貨行業歸根到底也是屬於金融服務業,大可以參照銀行業的模式來進行管理。因此,筆者認為,期貨公司對營業部的管理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管理觀念。目前期貨行業正在發生重大變革,金融衍生品的引入必將大大吸引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到期貨市場中來。同時,由於個人和廣大企業對期貨的逐漸理解和接受,也將會有更多的企業運用衍生品進行避險、套期保值和投資。因此,營業部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業務開拓部門,要想發揮出較好的規模效益,發揮其信息據點的作用,期貨公司就必須轉換管理觀念。管理職能要由操控型管理向戰略型管理轉變。 2.期貨公司要想實現對營業部的有效監控,離不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營銷管理、風險管理、人才培養等制度,並要注重營業部的規范化建設以及適當授權。如果一味讓營業部脫離公司的發展而獨大,營業部整體轉換門庭的案例仍有可能繼續上演;反之若公司對營業部監控過嚴,則營業部難具競爭力。要想改變對營業部的監管「嚴則死,放則亂」的現象,就要依據營業部的規模確定其承擔的職能以及相應的分配機制。公司除給予營業部必要的自主權外,其日常業務也應當接受公司總部相關職能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3.積極進行創新,包括產品創新、營銷手段創新、技術創新、風險管理創新等。目前國內大部分的期貨公司都沒有形成品牌效應,營業部在開展業務以及客戶服務上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支撐平台。因此,期貨公司在對營業部的後台支持上,除了提供必要的硬體設施保證客戶交易暢通外,還要建立強大的研發中心以及客戶服務中心,在服務手段以及服務內容上創新,對所有營業部的客戶進行統一的服務,培養客戶對公司而非個人的認可,形成品牌效應。 4.完善激勵機制。由於國內期貨市場起步較晚,期貨公司盈利能力仍然較弱,導致期貨公司的激勵機制嚴重滯後和缺乏創新性。科學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及對公司的歸屬感。期貨公司應當依據「責權明晰、適度授權、務實高效、合理分配」的原則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和考核制度。對營業部的考核除考核業務成績外,還可以依據不同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