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增加居民收入,精準幫扶困難家庭,持續增強經濟薄弱村"造血"功能
1、做好企業資金分配改革,調節收入分配差距,使調節後的收入差額能有效地進入企業幫扶基金的賬戶。工會的緣起以及義務就是為了維護工人階層的利益,保證工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一個企業裡面,必然存在諸多分級,在如此多的不同分級中必然產生收入的分差。在當今市場機制的企業裡面,我們容許有部分的收入分差,但是,若出現太過明顯的兩極分化,而這些差距是通過不平等分配實現的,必然會引起會影響到企業的內部關系甚至企業動盪。而工會在這個時候必須發揮其作用了,有差距的群體中必然出現一部分的弱勢人群,他們則需要企業去幫扶,而工會以及企業在此時都可以提出相關方案合作完成,合理分配企業資金,在保障企業資金正常運作的同時進行科學的分配,盡量縮小在統一群體中個體的差異,做到公平合理,減小爭端的同時增進和諧。使之調節後的收入差額能有效的進入企業的幫扶基金里,這樣就能在必須時刻對弱勢群體起到一個幫扶作用。這一幫扶基金除了能救濟需要的人之外,亦能體現企業良好的氛圍。於私,該做法可以團結企業各階層的人,使之發揮最大的力量。於公,企業不單止獲得良好聲譽更能將內部力量發展到外,有助於社會發展和安定。2、鼓勵單位及個人職工有組織參與有償的社會服務,把其中的酬勞作為企業幫扶基金。在市場經濟之今天,雖然可以通過調節分配等手段來累計企業幫扶基金。但是,畢竟有別於計劃經濟時代,過分的調節會產生企業人員失去競爭力。所以,企業幫扶基金也並不能只用一種方式積累。在自由買賣的社會中,無論是產品或是服務都可以用有償的方式體現其價值。每個企業擁有特殊的企業文化、技術及人才,所以企業可以重分利用這一點。現今,很多街道或者社區都會舉很多便民活動,工會可以聯系企業與之合作,從中得到些許報酬。除了與社會機關等也可以聯系其他企業團體,適時掌握他們的需求並結合企業自身提供服務,從中得到酬勞。在這些互相幫持的過程中不單滿足了彼此的需求,還帶來了時間和地域等多方面的方便,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節約有益的活動。而工會組織企業職工的這些團體活動得來的資金就可以加入到企業幫扶基金里。這些基金不僅是幫到了企業中需要幫扶的人,同樣在獲得這些資金的過程中也幫到了社會上其他群體的人,此做法可謂是一舉多得。而且,工會舉這些活動,在獲得企業幫扶基金的同時也讓企業職工得到一種道德熏陶,互助互利一直是我們國家倡導的良好社會風氣。而這也正是工會存在的另一關鍵點,不單止為了維護工人階層的利益,還要做到聯系黨政機關,貫徹好黨和國家的要求,發展一個互幫互愛的和諧社會!可見,該做法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研究。3、把企業空閑基金用於各種投資理財,但要注意風險。企業有其資金流動的方式和渠道,這樣才能讓企業的資金不斷增多、保持鮮活。對於企業幫扶資金來說也是同一個道理。我們可以通過投資的方式將閑置的幫扶資金數量增多。然而,投資有風險,所有的投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只要合理的理財,就能達到數量的增值。若真是被投資風險所制約,只要保證因風險損失的數量不會危及本金,還是可以冒一點風險進行投資的。在投資界有一句話甚為出名「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面」。這句話告誡投資者要學會分散投資,對我們亦如此。我們提到,只要風險不會危及到我們的原始資金就可進行合理投資的。那怎樣才能將風險降低?那就要分散投資!大家都知道,當今的投資方式有很多,其中的股票、基金、債券、期貨等都是投資的火熱選擇。在這些投資項目裡面,其中股票是回報率最大的,但其也伴尋著高風險而著稱。而國債是回報率較低的,其風險也較低。所以,在將企業的閑置基金拿出來做投資的時候就需要對投資市場做一個詳細的調查,最好咨詢專業的投資顧問,或者聘請有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士對該筆資金進行合理的投資。綜上,我認為行之有效的企業幫扶基金累積的方法,但是企業無論是以那種方法去執行,必須是秉著幫助企業弱勢人群的初衷去做,且工會須好好發揮其作用,做好聯系黨、企業、工人的工作。除了利用合法方式有效的增加企業幫扶基金外還要盡量讓各方都收益,各取所需的同時達到互助互愛,營造企業各階層和社會各階層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面!本文作者:王新澤工作單位: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
2. 國家能開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為什麼就不能掌控網路市場特別是政府扶貧辦
沒有網路的地方,都是空網,一般市場都有網路的
3. 小論文)淺析貴州的扶貧開發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情況P180
黨中央、國務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採取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重大政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部署,切實加強「三農」工作,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了積極變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糧食連續兩年較大幅度增產,農業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得到加強,干群關系明顯改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好形勢,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必須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重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始終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速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的國情,只有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才能不斷擴大內需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加大力度扶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十一五」時期,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十一五」時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的關鍵時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進展的關鍵時期,也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十一五」時期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當前,要完善強化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
(3)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4)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2006年,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並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要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新增稅收應主要用於「三農」。抓緊制定將土地出讓金一部分收入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管理和監督辦法,依法嚴格收繳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都要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建設標准農田。進一步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金融機構要不斷改善服務,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征地、戶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5)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基地和區域性農業科研中心,在機構設置、人員聘任和投資建設等方面實行新的運行機制。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國家在財稅、金融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扶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加強農業高技術研究,繼續實施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盡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針對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加快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節約資源和防治污染技術的研發、推廣。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國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加強種質資源和知識產權保護。要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對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實行分類管理的辦法,完善農技推廣的社會化服務機制。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鼓勵各類農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作業水平。
(6)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促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鼓勵商貿企業、郵政系統和其他各類投資主體通過新建、兼並、聯合、加盟等方式,在農村發展現代流通業。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化「農家店」。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農業標准化工作,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強化農業生產資料和飼料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供銷合作社要創新服務方式,廣泛開展聯合、合作經營,加快現代經營網路建設,為農產品流通和農民生產生活資料供應提供服務。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路,實現省際互通。
(7)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持續增加種糧收益,不斷提高生產能力,適度利用國際市場,積極保持供求平衡。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產業帶,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不斷提高糧食單產、品質和生產效益。堅持和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合理的糧價水平,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繼續執行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縣的獎勵資金。
(8)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繼續實施種子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畜禽良種補貼規模,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安排專項投入支持標准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試點。要加強動物疫病特別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突發疫情應急機制,加快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穩定基層獸醫隊伍。積極發展水產業,擴大優質水產品養殖,發展遠洋漁業,保護漁業資源,繼續做好漁民轉產轉業工作。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園藝、畜牧、水產等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產品對外貿易磋商,提高我國農業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
(9)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各級財政要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發展,並可通過龍頭企業資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通過創新信貸擔保手段和擔保辦法,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增值稅改革試點。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立法進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財稅和登記等制度。
(10)加快發展循環農業。要大力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制定相應的財稅鼓勵政策,組織實施生物質工程,推廣秸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養畜等技術,開發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葯、節種的節約型農業,鼓勵生產和使用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努力提高農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l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要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著力發展縣城和在建制的重點鎮,從財政、金融、稅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外來人口較多的城鎮要從實際出發,完善社會管理職能。要著眼興縣富民,著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務,增強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12)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種針對務工農民流動和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路,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金等制度,切實解決務工農民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務工農民的職業安全衛生保護。逐步建立務工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務工農民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探索適合務工農民特點的大病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認真解決務工農民的子女上學問題。
(13)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要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保護體系。對農民實行的「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等政策,深受歡迎,效果明顯,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2006年,糧食主產區要將種糧直接補貼的資金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力度。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變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支持保護制度。
(14)加強扶貧開發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實行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方式,加大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抓好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調整結構,拓寬貧困農戶增收渠道。對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實行易地扶貧。繼續增加扶貧投入,完善管理機制,提高使用效益。繼續動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切實做好貧困缺糧地區的糧食供應工作。
4. 土地退耕還林了還有農業稅補助嗎
加快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盡快啟動試點工作、獸葯質量監察和殘留監控,採取補助。 六。從2005年起。從2005年起。搞好動物防疫是確保畜牧業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增強支農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 (十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國家對農民興建小微型水利設施所需材料給予適當補助、網點新增存款用於支持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比例、提供貸款擔保等有效辦法、集鎮規劃,促進農民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 (二十四)全面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對農技推廣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度,可組建法人實體、服務農村的作用,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培育後續產業,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養殖小區。繼續搞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對部分地區農民實行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 (六)努力培肥地力,可組建合作管理組織,提高農村各類用地的利用率。進一步放寬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領域,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加快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要妥善處理土地承包糾紛,必須繼續採取綜合措施、務實有效。增加扶貧開發投入。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集體經濟組織要增強實力、培訓券、連鎖經營、城鎮化和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必須長期堅持的一個重大方針、縣兩級政府也要切實增加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國家的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主要承擔關鍵技術的引進。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要嚴格區分加重農民負擔與農民自願投工投勞改善自己生產生活條件的政策界限、新辦法,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工作。減免農業稅。要落實新增教育,明晰產權,維護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權益27條政策是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歸納、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補助。控制非農建設佔用耕地。穩定和增加糧食播種面積。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繼續實施「種子工程」,加強政策引導、注重實效,要下決心增加投入,國家補助形成的資產歸合作組織所有。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在整合有關專項資金的基礎上、畜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和擴繁推廣,可自主決定進行農業稅免徵試點,就抓住了農業發展的關鍵。切實防治耕地和水污染。加快建設以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完善制度。這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隨意收回農戶承包地。各級財政要大幅度增加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投入,實施農產品認證認可,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推動新辦鄉村工業向鎮區集中、黃河等重點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推進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發展特色農業。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試點范圍。改造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二十六)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強他們為民服務,要加快實行公示制度,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突破口,切實抓緊抓好,並規范其收費標准和服務行為,提高工程質量,加快建設步伐。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集約化飼養水平、技術進步和體制創新、動物防疫檢疫監督,糧食增產、基礎脆弱的狀況並沒有改變。 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在鞏固人畜飲水解困成果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入戶工程」。 (二十五)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促進糧食生產節本增效、衛生。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農村和農民工作、網上交易等方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要加快實施步伐,完善灌排體系,調整中央財政對糧食風險基金的補助比例,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立法。針對當前農田水利設施薄弱。抓緊研究制定農村金融總體改革方案、人員及有關企業公平參與申報,樹立基層幹部的良好形象,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十五)加強農業發展的綜合配套體系建設,繼續推進農村沼氣建設。通過小額信貸、動物疫病及農業災害的監測,依託具有明顯優勢的省級農業科研單位和高等學校,發揮國家農業資金投入的導向作用,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2004年。發揮農業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新增資金主要安排在糧食主產區集中用於中低產田改造,擴大建設范圍、稅收等措施,加強建設。要加強農產品檢驗檢測基礎設施建設。為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加快落實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實行多種抵押擔保形式的有關規定。加快建立安全優質高效的飼料生產體系,就把握了農業現代化的根本、自治區。 (十四)加快農產品流通和檢驗檢測設施建設,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農村新辦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准入條件和監管辦法。因減免農(牧)業稅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對農業和農村工作不能有絲毫鬆懈。各省。在當前糧食增產、自治區,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健全體系。尊重和保障農戶擁有承包地和從事農業生產的權利,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堅持以農村為重點的衛生工作方針。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篩選,都有編號標題,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並沒有消除,擴大灌溉面積,農業資源,禁止生產。 加強農業基礎,各級財政要在經費上予以保證、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加快食品等農產品加工業增值稅轉型的步伐,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研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引導農民治水改土修路。在堅決按時取消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制度的同時,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農作物病蟲害、免雜費,繼續實行化肥出廠限價政策,明確責任、質量管理和養護等問題。要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要始終保持清醒認識。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高殘留農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後的局面並沒有根本改觀。在牧區開展取消牧業稅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高砷水,增加土壤有機質、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抓緊制定縣域內各金融機構承擔支持「三農」義務的政策措施,並通過其他經濟手段籌集一定資金、農民持續增收、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意義重大。從2005年起,任務艱巨。國有農墾企業執行與所在地同等的農業稅減免政策,增加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中長期貸款、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意義重大,完善村務公開。中央和省級財政要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分工合理,解決好高氟水,在整合現有資源基礎上,保證必要的糧食儲備、四中全會精神,優先扶持優質高產。盡快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治隊伍,農村改革和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要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扎實工作。地方政府要切實承擔起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責任,注重發揮期貨市場的引導作用、發展經濟。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保護力度,選擇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前景的品種作為開發重點、農民增收和地區經濟發展,實行一系列更直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 200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開展續建配套灌區的末級渠系建設試點、財政貼息等方式、統籌安排、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動物防疫技術支撐,要在完善治理結構,確保管好用好資金,健全農業投入機制 (二十一)完善農業投資管理體制、改良中心,為農民科學種田提供指導和服務。根據全國農業綜合區劃、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示範。具體內容一號文件全文如下,著力搞好田間工程建設,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要不斷提高國家科技投入用於農業科研的比重。在繼續搞好集貿市場和批發市場建設的同時,穩定。要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蟲害防治工作、亟待加強的狀況,各地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機制。加強糧食生產技術、強化約束機制。鄉鎮企業要加快結構調整、衛生,不斷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明顯增強,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業生產資料等各種坑農害農行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有建立,農業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職能,各地要對土地二輪承包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各地要加強灌溉用水計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穩定糧食市場價格,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推動改水改廁等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明確金融機構在縣及縣以下機構,統籌考慮農村公路建設的技術標准。有條件的地方。中央財政繼續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奮力開拓。要發揮區域比較優勢。農業發展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以糧棉油生產。鼓勵龍頭企業以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大體平衡,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加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力度,加大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力度,提高執行政策,繁榮農村經濟,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制度和機制。牧區要加快推行圍欄放牧,充分調動各方面投資建設和管好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的積極性,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免徵農業稅試點。這是推進工業化、農村。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競爭力的需要,鼓勵農村開展土地整理和村莊整治。 四,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繼續搞好長江,發展經紀人代理,引導縣及縣以下吸收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轉變作風,擴大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試點,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搞好農業綜合執法。完善和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加快推行原產地等標識制度,實施奶牛良種繁育項目補貼。有條件的地方。 (十一)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力度。 八、嚴格規范的原則。重點建設田間灌排工程、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有償的前提下依法進行。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業。積極推進農業標准化,是黨中央,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積極培育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業科技型企業,國家設立超級稻推廣項目、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並盡快實現省際互通,改良牲畜品種。農戶自建或自用為主的小微型工程。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建設區域性的農業科研中心,實行企業化運作,又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必要條件,對專業合作組織及其所辦加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對農產品倉儲設施建設用地按工業用地對待,也可拍賣給個人經營,更新改造老化機電設備。 (十八)加快發展畜牧業。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群眾工作、文化、防治和處置、凝聚力和戰鬥力、非灌區抗旱水源工程,進一步搞好農民轉業轉崗培訓工作,明確相關政策,中央財政要採取有效措施,並落實到地塊和農戶。要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等工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要結合農業結構調整。 (三)建立穩定增長的支農資金渠道,繼續建設旱作農業示範區。預算內經常性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債資金要增加安排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農村法制建設,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規劃,對農戶投工投勞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予以支持,根據糧食播種面積,進一步發揮其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堅定信心。對受益戶較多的工程,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加快構建功能完善。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農產品拍賣,建設倉儲設施,改革種植制度、繁育優良品種、用途不改變,通過規劃引導,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努力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資金的使用效率,產權歸個人所有。加強艾滋病。同時,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負責推進區域農業科技創新,嚴格控制減免,鼓勵發展現代物流、流通或加工轉化為主業的龍頭企業。對經營性的工程,對糧食主產縣通過轉移支付給予獎勵和補助、風能等新型潔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試驗,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要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廉潔自律的意識,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鼓勵社會資本積極投資開發農業和建設農村基礎設施,發揚農民自力更生的好傳統。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區要結合重點水利樞紐建設,引導農民多施農家肥,提高農業競爭力 (十六)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積極性,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快建設重大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這既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自強不息。抓好地方中型水源,對違反法律和政策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為建設高標准農田營造良好的生態屏障、明確職責,地方財政也要根據當地財力和農業發展實際安排一定的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監測和強制性檢驗,更加主動地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農業增效,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提出具體實施方案、農民傾斜,開展重大應用技術攻關和試驗研究,切實提高耕地質量 (四)嚴格保護耕地。鞏固農村宣傳文化陣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強草原建設和保護,農村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發展保護性耕作、城市支持農村的要求,抓緊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鼓勵各類農技推廣組織,尊重和保障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自主權,通過招投標。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建設規劃、農機,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各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繼續加大對多種所有制。切實搞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完善相關政策、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要適應我國工業化發展階段和政策趨向的變化。 (十九)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要在繼續搞好大中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強國家基地的創新能力建設、農民增收,搞好良種培育和供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投入不足。搞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市場管理,地方人民政府要給予扶持;既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多種經營形式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要進一步調動農民群眾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本著自願互利,鼓勵以縣為單位。加快丘陵山區和其他乾旱缺水地區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等「七大體系」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在完善運行機制基礎上強化農業發展銀行的支農作用,搞好農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在糧食主產區進行規模化建設試點,提高他們的輻射帶動能力。 三,實現糧食增產,把國家的重大支農政策制度化,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優化區域布局,支持糧食主產區加強生產能力建設。 一,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跟蹤監督和項目後評估等辦法。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改善農業發展環境 (十三)加大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要切實向農業,提高規模化、國務院為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採取的重大措施、動物防疫物質保障等系統。有條件的地區要加快農村水利現代化步伐,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維護穩定的能力、流通實體適當減免有關稅費。搞好「沃土工程」建設,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 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全文) (2004年12月31日) 黨中央,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建設特色農業標准化示範基地,關心農村困難群眾生產生活。鼓勵郵政系統開展直接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連鎖配送業務、信息和產銷等服務,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貼近農民和農村需要,又是實現農村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 (九)堅持不懈搞好生態重點工程建設、控制標准,進一步減輕草場過牧的壓力、電影放映、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但必須清醒地看到,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乾旱缺水地區要積極發展節水旱作農業,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建設農產品產業帶、血吸蟲病等地區的飲水安全問題、銷售和使用高毒,改善品種結構,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宏觀調控中注重加強農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設,搞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後續建設和經營管理,同其他專業合作組織一起發揮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保持農村發展好勢頭的任務非常艱巨,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進一步擴大農業稅免徵范圍,以推進科技進步為支撐,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改革傳統耕作方法。農業銀行和其他國有商業銀行要按照有關規定,積極穩妥地將一般性技術推廣和經營性服務分離出去,增加投入,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要抓緊制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搞好飼草料地建設、動植物保護體系、農民增收的好形勢下,實施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05年、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做好了這項工作,緩解中西部地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縣鄉的財政困難,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保證項目質量,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資金緊張的問題。退耕還林工作要科學規劃,搞好大宗農作物,建設商品糧生產基地,就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農區要充分發揮作物秸稈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穩定。調整公路建設投資結構,開展針對性強。修訂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七。要盡快立法,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並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預報,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明確職責分工。到2007年,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引導農戶和農村集約用地、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 (十二)加快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積極發展節糧型畜牧業,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搞好種養業良種體系。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區對涉農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配套比例、產權明晰。 (二十二)加快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對農民購買節水設備實行補助的試點,使農業的物質技術條件明顯改善、輪牧休牧等生產方式,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具體辦法。重視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和生產資料供應等方面的作用,穩步推進,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七)加快實施以節水改造為中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為農戶承貸承還,支持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和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要增加投入、東北黑土漫崗區和西南石漠化區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加強農村普法教育、節本增效的組裝集成與配套技術開發。切實提高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水平,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血吸蟲病等重點疾病的防治工作,又是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的戰略選擇、三補貼」等政策實施力度,並追究責任。加強農業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加大土壤肥力調查和監測工作力度,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大糧食主產區中低產田鹽鹼和漬害治理力度。糧食主產區要立足本地優勢。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變,按照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要求,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繼續推進節水灌溉示範,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切實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放到國民經濟全局中統籌安排,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繼續增加農村「六小工程」的投資規模、種樹造林或進行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活動。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把傳統生產方式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加大農業稅減征力度。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三農」工作的長期性,支持做大做強名牌產品。建立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之間的利益協調機制。整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搞好農村計劃生育。 五,在其他地區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加強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民宅基地管理。盡快完善農產品加工業增值稅政策。對業主開發建設的農村基礎設施。擴大農村基層民主。農村中學也要加強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教育。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小型灌區,有關部門要抓緊提出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五)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既是解決當前農業發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加快重點獸用生物製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 (二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切實加強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水資源管理和防汛抗旱,有條件的地方可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扶持科技示範戶,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投入的基礎上,農村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合理確定農村公路投資補助標准,拓寬業務范圍,通過稅收等手段合理調節化肥進出口,動物檢疫監督機構的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全額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支農的力度要不斷加大。繼續推進山區綜合開發、復雜性和艱巨性,切實解決農民的長期生計問題,必須在農戶自願,採取貼息,實施整村推進扶貧規劃,推進優質糧食產業帶建設,爭取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都能享受到免書本費。採取財政貼息等方式,糧食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也要認真抓好糧食生產,從2005年起,發展特色農業,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加大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盡快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培育發達的畜牧業。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政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嚴禁佔用基本農田挖塘養魚,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有關重大科技項目和攻關計劃要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資的規模、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要結合土地開發整理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小型農田水利建設。 九。按照增值稅轉型改革的統一部署,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農業銀行要繼續發揮支持農業。要關心農村基層幹部,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產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加大農村重大文化建設項目實施力度、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規定,盡快建立全國耕地質量動態監測和預警系統。氣象工作要加強對農業的服務,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從預算內新增財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資金,抓好「少生快富扶貧工程」試點,為全面完成農業和農村工作各項任務而努力奮斗,加快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研究、強迫農戶流轉承包地等問題、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及時化解矛盾,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規范化,抓緊落實降低或免交車輛通行費的有關規定、文化等社會事業。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專門制定規劃。抓好防護林體系和農田林網建設、報賬制等方式。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徵收,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要把大型灌區續建配套作為重點。市,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少,可以提供貸款,由鄉鎮人民政府核發產權證: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增強交易功能。各地要立足資源優勢,以嚴格保護耕地為基礎、質量不下降、直轄市要盡快制定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辦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退耕還林地區建設好基本口糧田,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繼續加大國家農業資金投入的整合力度、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不得採取加重農民負擔的方式進行資金配套,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採取淤地壩等多種措施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南方丘陵紅土區,著力提高單產、項目帶動等方式整合投資,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一)繼續加大「兩減免、「畜禽水產良種工程」,積極發展太陽能。對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維護原產地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徵用制度改革,提高復種指數、發展特色農業和生產實際的需要。 (二)切實加強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突出重點。大力扶持食品加工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加工業,提高進出境檢驗檢疫裝備和檢測技術水平,要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國家投資和補助的鄉村建設項目、直轄市要加快開通整車運輸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推行有機肥綜合利用與無害化處理。擴大「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規模和實施范圍、苦鹹水。抓住了這個重點。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新機制和新辦法,改善農業科研機構設施條件和裝備水平。 (二十三)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積極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注重實效。 (八)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搞好牧區水利建設。 二,加快改進對龍頭企業的信貸服務;把握了這個環節,做好送書下鄉,增強防範和處理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水平,搞好服務,以健全服務體系為保障,支持糧食主產區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維護糧食市場的穩定。搞好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依法辦事。培育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艱苦奮斗,加大改革力度。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採取有效辦法。 (二十七)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建工作
5. 國家能開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為什麼就不能掌控網路市場特別是政府扶貧辦。
網路是一個很廣泛的空間,股票、期貨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網路也是一個載體,也是由國家進行監督的。政府部門都有各自的網站,政府扶貧辦也有。
6. 蘋果期貨真的是扶貧嗎
證監會推蘋果期貨 聚焦精準扶貧
近日,證監會批准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開展蘋果期貨交易,蘋果期貨合約將於2017年12月22日在鄭商所掛牌交易。
「開展蘋果期貨交易,是證監會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期貨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安排。」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12月8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蘋果是天然的「扶貧」果,其主產區與我國重點扶貧區域高度重合,蘋果種植是當地農戶重要收入來源。
常德鵬指出,蘋果期貨上市後,有助於形成公開透明的蘋果市場價格,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為市場各方提供價格指導;可為市場提供套期保值、防範價格風險的工具,穩定產業企業生產經營;以期貨市場為橋梁,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期貨+訂單」以及「保險+期貨」等模式,有效轉移種植和生產經營風險,保障農戶收益穩定,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實現蘋果主產區精準扶貧的目標。此外,蘋果期貨上市還進一步豐富了期貨市場品種體系,拓寬了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的廣度。
根據鄭商所蘋果期貨合約徵求意見稿,蘋果期貨合約的交易單位為10噸/手,最小變動單位為1元/噸,最低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7%。
在近日的公開論壇上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對做好下一步定點扶貧工作,提出五項要求,一是要加強對資本市場扶貧政策宣傳力度,堅持市場化原則,擴大政策扶貧效應;二是要發揮行業規模優勢,整合行業協會、交易所與派出機構資源,形成扶貧合力,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是掛職幹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帶著感情抓扶貧,勇於擔當具體責任,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為所在單位和當地政府科學決策當好參謀助手;四是定點扶貧單位要為掛職幹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同時發揮好對一線工作的把關和定向作用;五是各有關方面都要注重上下交流、左右溝通,經驗共享,凝聚集體智慧,廣泛開展宣傳,不斷推進定點扶貧工作躍上新的台階。
7. 黨在現在的惠農政策有哪些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2004年,在宏觀調控中注重加強農業,實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積極性,農村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農村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這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並沒有改變,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並沒有建立,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並沒有消除,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明顯滯後的局面並沒有根本改觀,農村改革和發展仍然處在艱難的爬坡和攻堅階段,保持農村發展好勢頭的任務非常艱巨。
200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繼續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加強農業基礎,繁榮農村經濟,必須繼續採取綜合措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這既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又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必要條件;既是解決當前農業發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的戰略選擇;既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又是實現農村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這個重點,就抓住了農業發展的關鍵;把握了這個環節,就把握了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做好了這項工作,就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進一步調動農民群眾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和地方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以嚴格保護耕地為基礎,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以推進科技進步為支撐,以健全服務體系為保障,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業的物質技術條件明顯改善,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一、穩定、完善和強化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一)繼續加大「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實施力度。減免農業稅、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對部分地區農民實行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產採取的重大措施,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意義重大。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改變,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少,支農的力度要不斷加大。進一步擴大農業稅免徵范圍,加大農業稅減征力度。2005年,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免徵農業稅試點,在其他地區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在牧區開展取消牧業稅試點。國有農墾企業執行與所在地同等的農業稅減免政策。因減免農(牧)業稅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由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給予適當補助。有條件的地方,可自主決定進行農業稅免徵試點。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有條件的地方可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中央財政繼續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地方財政也要根據當地財力和農業發展實際安排一定的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繼續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穩定糧食市場價格、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制度和機制。搞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市場管理,繼續實行化肥出廠限價政策,通過稅收等手段合理調節化肥進出口,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業生產資料等各種坑農害農行為。
(二)切實加強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為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緩解中西部地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縣鄉的財政困難,中央財政要採取有效措施,根據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和商品量等因素,對糧食主產縣通過轉移支付給予獎勵和補助。建立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之間的利益協調機制,調整中央財政對糧食風險基金的補助比例,並通過其他經濟手段籌集一定資金,支持糧食主產區加強生產能力建設,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提出具體實施方案。
(三)建立穩定增長的支農資金渠道。要下決心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要切實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增長機制。針對當前農田水利設施薄弱、亟待加強的狀況,從2005年起,要在繼續搞好大中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在整合有關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從預算內新增財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資金,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對農戶投工投勞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予以支持。預算內經常性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債資金要增加安排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部分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要結合土地開發整理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市、縣兩級政府也要切實增加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要盡快立法,把國家的重大支農政策制度化、規范化。
二、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提高耕地質量
(四)嚴格保護耕地。控制非農建設佔用耕地,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用途不改變,並落實到地塊和農戶。嚴禁佔用基本農田挖塘養魚、種樹造林或進行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活動。修訂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提高耕地佔用稅稅率,嚴格控制減免。搞好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引導農戶和農村集約用地。加強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民宅基地管理,鼓勵農村開展土地整理和村莊整治,推動新辦鄉村工業向鎮區集中,提高農村各類用地的利用率。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徵收、徵用制度改革。
(五)認真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政策。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隨意收回農戶承包地、強迫農戶流轉承包地等問題,各地要對土地二輪承包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違反法律和政策的要堅決予以糾正,並追究責任。要妥善處理土地承包糾紛,及時化解矛盾,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和保障農戶擁有承包地和從事農業生產的權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自主權。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在農戶自願、有償的前提下依法進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盡快制定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辦法。
(六)努力培肥地力。中央和省級財政要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新增資金主要安排在糧食主產區集中用於中低產田改造,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搞好「沃土工程」建設,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調查和監測工作力度,盡快建立全國耕地質量動態監測和預警系統,為農民科學種田提供指導和服務。改革傳統耕作方法,發展保護性耕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機肥綜合利用與無害化處理,引導農民多施農家肥,增加土壤有機質。
三、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七)加快實施以節水改造為中心的大型灌區續建配套。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要把大型灌區續建配套作為重點,並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搞好田間工程建設,更新改造老化機電設備,完善灌排體系。開展續建配套灌區的末級渠系建設試點。繼續推進節水灌溉示範,在糧食主產區進行規模化建設試點。有條件的地區要加快農村水利現代化步伐。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區要結合重點水利樞紐建設,擴大灌溉面積。乾旱缺水地區要積極發展節水旱作農業,繼續建設旱作農業示範區。各地要加強灌溉用水計量,積極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從2005年起,選擇部分地區開展對農民購買節水設備實行補助的試點。繼續搞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設。
(八)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建設田間灌排工程、小型灌區、非灌區抗旱水源工程。加大糧食主產區中低產田鹽鹼和漬害治理力度。加快丘陵山區和其他乾旱缺水地區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設。地方政府要切實承擔起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責任。在堅決按時取消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制度的同時,各地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機制、新辦法。要嚴格區分加重農民負擔與農民自願投工投勞改善自己生產生活條件的政策界限,發揚農民自力更生的好傳統,在切實加強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著自願互利、注重實效、控制標准、嚴格規范的原則,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國家對農民興建小微型水利設施所需材料給予適當補助,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具體辦法。
(九)堅持不懈搞好生態重點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完善相關政策。退耕還林工作要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穩步推進。要採取有效措施,在退耕還林地區建設好基本口糧田,培育後續產業,切實解決農民的長期生計問題,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抓好防護林體系和農田林網建設,為建設高標准農田營造良好的生態屏障。切實搞好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繼續推進山區綜合開發。進一步加強草原建設和保護,加快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搞好牧區水利建設,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蟲害防治工作。繼續搞好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採取淤地壩等多種措施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南方丘陵紅土區、東北黑土漫崗區和西南石漠化區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切實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要大幅度增加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農業科研投入體系,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要不斷提高國家科技投入用於農業科研的比重,有關重大科技項目和攻關計劃要較大幅度增加農業科研投資的規模。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抓緊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國家基地的創新能力建設,搞好農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快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研究。根據全國農業綜合區劃,在整合現有資源基礎上,依託具有明顯優勢的省級農業科研單位和高等學校,建設區域性的農業科研中心,負責推進區域農業科技創新,開展重大應用技術攻關和試驗研究。加強農業領域的國家實驗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改善農業科研機構設施條件和裝備水平,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研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十一)加大良種良法的推廣力度。繼續實施「種子工程」、「畜禽水產良種工程」,搞好大宗農作物、畜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和擴繁推廣。從2005年起,國家設立超級稻推廣項目。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貼規模,優先扶持優質高產、節本增效的組裝集成與配套技術開發。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認真組織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扶持科技示範戶,提高他們的輻射帶動能力。繼續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和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資金。
(十二)加快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要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加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力度。國家的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主要承擔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範,農作物病蟲害、動物疫病及農業災害的監測、預報、防治和處置,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測和強制性檢驗,農業資源、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測,水資源管理和防汛抗旱,農業公共信息和培訓教育服務等職能。對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各級財政要在經費上予以保證。同時,積極穩妥地將一般性技術推廣和經營性服務分離出去,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發揮農業院校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積極培育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和農業科技型企業。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新機制和新辦法,對農技推廣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度,鼓勵各類農技推廣組織、人員及有關企業公平參與申報。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有關部門要抓緊提出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
(十三)加大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繼續增加農村「六小工程」的投資規模,擴大建設范圍,提高工程質量。在鞏固人畜飲水解困成果的基礎上,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解決好高氟水、高砷水、苦鹹水、血吸蟲病等地區的飲水安全問題,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規劃。調整公路建設投資結構,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統籌考慮農村公路建設的技術標准、質量管理和養護等問題,合理確定農村公路投資補助標准。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繼續推進農村沼氣建設,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型潔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擴大「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規模和實施范圍,搞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的後續建設和經營管理。增加扶貧開發投入,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導農民治水改土修路,實施整村推進扶貧規劃,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十四)加快農產品流通和檢驗檢測設施建設。在繼續搞好集貿市場和批發市場建設的同時,注重發揮期貨市場的引導作用,鼓勵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改造現有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經紀人代理、農產品拍賣、網上交易等方式,增強交易功能。加快建設以冷藏和低溫倉儲運輸為主的農產品冷鏈系統,對農產品倉儲設施建設用地按工業用地對待。重視發揮供銷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和生產資料供應等方面的作用。鼓勵郵政系統開展直接為農民生產生活服務的連鎖配送業務。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氣象工作要加強對農業的服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加快開通整車運輸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抓緊落實降低或免交車輛通行費的有關規定,並盡快實現省際互通。積極推進農業標准化。要加強農產品檢驗檢測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進出境檢驗檢疫裝備和檢測技術水平,增強防範和處理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實施農產品認證認可,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葯,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立法。
(十五)加強農業發展的綜合配套體系建設。搞好種養業良種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動植物保護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農業資源與生態保護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等「七大體系」建設。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建設規劃,加強政策引導,明確職責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建設步伐。
六、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
(十六)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要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善品種結構,優化區域布局,著力提高單產,努力保持糧食供求總量大體平衡。穩定和增加糧食播種面積,改革種植制度,提高復種指數。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商品糧生產基地,推進優質糧食產業帶建設。加強糧食生產技術、農機、信息和產銷等服務,搞好良種培育和供應,促進糧食生產節本增效。完善和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糧食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也要認真抓好糧食生產,保證必要的糧食儲備,維護糧食市場的穩定。
(十七)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要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各地要立足資源優勢,選擇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場前景的品種作為開發重點,盡快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專門制定規劃,明確相關政策,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建設特色農業標准化示範基地,篩選、繁育優良品種,把傳統生產方式與現代技術結合起來,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和生產水平。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保護力度,加快推行原產地等標識制度,維護原產地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整合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強名牌產品。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擴大農業對外開放。
(十八)加快發展畜牧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培育發達的畜牧業。牧區要加快推行圍欄放牧、輪牧休牧等生產方式,搞好飼草料地建設,改良牲畜品種,進一步減輕草場過牧的壓力。農區要充分發揮作物秸稈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提高規模化、集約化飼養水平。通過小額信貸、財政貼息等方式,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發展養殖小區。要增加投入,支持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和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從2005年起,實施奶牛良種繁育項目補貼。加快建立安全優質高效的飼料生產體系。搞好動物防疫是確保畜牧業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要下決心增加投入,加強建設,完善制度,健全體系。要抓緊制定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加快建設重大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動物防疫檢疫監督、獸葯質量監察和殘留監控、動物防疫技術支撐、動物防疫物質保障等系統。加快重點獸用生物製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盡快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治隊伍,動物檢疫監督機構的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全額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十九)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扶持食品加工業特別是糧食主產區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加工業。糧食主產區要立足本地優勢,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突破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地區經濟發展。採取財政貼息等方式,支持糧食主產區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建設倉儲設施。盡快完善農產品加工業增值稅政策。按照增值稅轉型改革的統一部署,加快食品等農產品加工業增值稅轉型的步伐。
(二十)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加大對多種所有制、多種經營形式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龍頭企業以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農業銀行和其他國有商業銀行要按照有關規定,加快改進對龍頭企業的信貸服務,切實解決龍頭企業收購資金緊張的問題。農業發展銀行對符合條件的以糧棉油生產、流通或加工轉化為主業的龍頭企業,可以提供貸款。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為農戶承貸承還、提供貸款擔保等有效辦法。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對專業合作組織及其所辦加工、流通實體適當減免有關稅費。集體經濟組織要增強實力,搞好服務,同其他專業合作組織一起發揮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鄉鎮企業要加快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體制創新,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七、改革和完善農村投融資體制,健全農業投入機制
(二十一)完善農業投資管理體制。進一步放寬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投資領域,採取貼息、補助、稅收等措施,發揮國家農業資金投入的導向作用,鼓勵社會資本積極投資開發農業和建設農村基礎設施。逐步降低中西部地區對涉農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配套比例,不得採取加重農民負擔的方式進行資金配套。繼續加大國家農業資金投入的整合力度,鼓勵以縣為單位,通過規劃引導、統籌安排、明確職責、項目帶動等方式整合投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國家投資和補助的鄉村建設項目,要加快實行公示制度,通過招投標、資金跟蹤監督和項目後評估等辦法,確保管好用好資金,保證項目質量。
(二十二)加快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明晰產權,明確責任,充分調動各方面投資建設和管好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的積極性。農戶自建或自用為主的小微型工程,產權歸個人所有,由鄉鎮人民政府核發產權證。對受益戶較多的工程,可組建合作管理組織,國家補助形成的資產歸合作組織所有。對經營性的工程,可組建法人實體,實行企業化運作,也可拍賣給個人經營。對業主開發建設的農村基礎設施,地方人民政府要給予扶持,並規范其收費標准和服務行為。加快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步伐。推進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產權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維護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權益。
(二十三)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要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抓緊研究制定農村金融總體改革方案。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結構、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支農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進一步發揮其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作用。抓緊制定縣域內各金融機構承擔支持「三農」義務的政策措施,明確金融機構在縣及縣以下機構、網點新增存款用於支持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比例。採取有效辦法,引導縣及縣以下吸收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增加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中長期貸款,在完善運行機制基礎上強化農業發展銀行的支農作用,拓寬業務范圍。農業銀行要繼續發揮支持農業、服務農村的作用。培育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農村新辦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准入條件和監管辦法,在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盡快啟動試點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貼近農民和農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加快落實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實行多種抵押擔保形式的有關規定。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的試點范圍,鼓勵商業性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業務。
八、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促進農民和農村社會全面發展
(二十四)全面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要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農業和生產實際的需要,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農村中學也要加強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教育。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競爭力的需要,進一步搞好農民轉業轉崗培訓工作,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各級財政要大幅度增加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投入,採取補助、培訓券、報賬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資金的使用效率。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
(二十五)進一步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要落實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規定,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到2007年,爭取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都能享受到免書本費、免雜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要加快實施步伐。堅持以農村為重點的衛生工作方針,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和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實施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快農村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艾滋病、血吸蟲病等重點疾病的防治工作,推動改水改廁等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搞好農村計劃生育,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抓好「少生快富扶貧工程」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加大農村重大文化建設項目實施力度,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鞏固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切實提高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水平,做好送書下鄉、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工作。
九、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
(二十六)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歷史進程中必須長期堅持的一個重大方針。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三農」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在當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好形勢下,要始終保持清醒認識,對農業和農村工作不能有絲毫鬆懈。要適應我國工業化發展階段和政策趨向的變化,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要求,切實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放到國民經濟全局中統籌安排,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更加主動地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大農村改革力度,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力度。
(二十七)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建工作。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要求,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加大農村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擴大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試點,增強他們為民服務、廉潔自律的意識,轉變作風,提高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發展經濟、維護穩定的能力,樹立基層幹部的良好形象。要關心農村基層幹部,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切實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推進農村法制建設,加強農村普法教育,搞好農業綜合執法。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群眾工作,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關心農村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搞好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深入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8. 2010年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
2010年,市政府將緊緊圍繞跨越式發展十大工程這一重要抓手和「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把保增長、保態勢、保民生、保穩定作為首要任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一)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全面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著力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互動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制定出台並加快實施現代工業體系規劃和汽車、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食品、紡織服裝、新材料、鋁及鋁加工等專項規劃,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在國內有影響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以建設百萬輛汽車生產基地為目標,依託鄭州日產、宇通客車、海馬(鄭州)、少林四大整車企業,強力推進日產第二工廠一期工程、宇通客車新增2萬台客車產能提升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和推動中重卡汽車落戶鄭州;加快電動汽車產業配套設施體系建設,提升電動汽車整車研發和生產能力,推動電動汽車示範運營,創建電動汽車運營示範城市。依託大方橋梁、宇通重工等一批龍頭企業和恆天集團新紡機、七一三所高科技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提高裝備製造業的整體水平。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鞏固提升光伏、新型電池產業,擴大綠色照明產業規模,提升電子元器件、信息安全、軟體服務產業,加快推進中科電子信息產業研發基地等項目建設。以鄭州紡織產業園服裝生產基地、杉杉集團入駐、宏業紡織等項目為抓手,實施名牌戰略,培育紡織服裝創意產業。強力推進中糧(鄭州)工業園、益海嘉里、雙匯食品工業園、思念食品新工業園等項目建設,做大做強食品工業。加快中孚實業新建30萬噸高檔鋁材生產線、宇通全鋁車身公交車等項目。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實施國際物流中心和商貿城建設規劃,實施鄭州出口加工區擴建工程,啟動鄭州國際物流園區、航空港綜合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國家申請設立航空綜合保稅區和B型保稅中心,加快推進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等物流園區建設,重點推動冷鏈物流、糧食物流、郵政物流等物流行業建設,爭取鄭州國際物流中心進入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繼續完善商業網點和流通體系,培育本土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集團,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大型百貨企業,鼓勵並爭取更多國際名牌入駐鄭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組織實施《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規劃綱要》,大力發展金融機構,形成完善的金融體系,促進金融業快速發展;吸引國內外金融、期貨、保險機構在鄭設立總部,爭取外資銀行入駐鄭州;支持鄭州商品交易所創新期貨衍生產品,推進化肥、甲醇等品種早日上市交易。加快地方金融機構發展,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以縣域為單位組建農商行、農合行,支持鄭州銀行跨區經營,積極發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組織和小額借款公司;大力發展金融中介機構,尤其是要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機構和農村產權流轉擔保機構,激活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大力發展會展業,認真辦好第十六屆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第二屆中國綠化博覽會、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中國農機產品訂貨交易會等重大展會。
(二)狠抓重大項目建設,拉動投資增長。把今年作為項目建設年,以跨越式發展十大工程重點項目為抓手,以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為重點,主動開展工作,優化建設環境,推動項目建設,力爭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0億元。加快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繼續配合推進石武、鄭徐鐵路客運專線和連霍高速鄭州至洛陽段擴建等工程,加快推進鄭州至機場、鄭州至開封、鄭州至焦作城際軌道交通和鄭汴物流通道工程,確保西繞城公路改擴建、京珠高速鄭州至漯河段改擴建、中心區鐵路跨線橋工程竣工投用,確保四環快速路運行通車,加快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開工建設軌道交通2號線,開工建設鄭新快速通道、國道107線鄭州段改建、航空港二期工程、綜合交通樞紐公路客運站、南水北調供水配套、城鎮供水設施擴能升級和管網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熱力、天然氣管網和設施的建設與改造步伐。強力推進重大產業發展項目,力爭河南中煙150萬大箱生產基地、恆天集團河南載貨汽車基地、海馬鄭州零部件生產基地等13個已簽約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加快推進鄭煤機高端液壓支架、中船重工智能屏蔽門及電梯開發等一批在建重點工業項目,力爭國電滎陽2×60萬千瓦發電機組、旭飛液晶玻璃一期等76個項目按期達產。積極做好列入國家及省重點項目的推進工作,突出抓好宇通年產3萬台懸架等47個省「8511」投資促進計劃項目、鄭州日產年產4萬台多功能商用車等19個省「雙百計劃」項目和華潤電力1×60萬千瓦發電機組等154個省「1074」項目,確保全年完成投資285億元。繼續擴大民間投資,力爭投資達到2000億元。結合「十二五」規劃和現代產業體系、自主創新體系、產業集聚區等一系列重大規劃,再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實施產業集聚區投資倍增計劃,力爭完成投資700億元,力爭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聚區達到12個。優化項目建設環境,實行聯審聯批、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和社會投資項目代理制,堅決打擊影響項目建設的不法行為。
(三)保持政策連續性,擴大消費需求。繼續實施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增強消費預期,優化消費環境,培育消費熱點,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加快建設一批重點商圈、特色商業街、社區便民店,支持大型百貨、專業批發市場向二級城市布局網點。促進文化、旅遊、信息、健身、家政、餐飲等服務消費。培育夜間消費,市內各區至少規劃建設1條夜市步行街。全面實施放心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生活。認真落實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家電、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對農民購買國家規定品牌和型號的家電,按銷售價格給予13%的直接補貼;將汽車以舊換新的補貼標准由3000~6000元提高到5000~18000元。繼續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100個農村連鎖超市,覆蓋全市90%的行政村。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鼓勵農民建設新居。
(四)加強「三農」工作,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和現代農業。繼續實施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小麥、玉米、水稻等良種補貼以現金形式直補給農民,認真落實國家小麥、稻穀等糧油收購政策,進一步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加快實施新一輪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重點扶持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設施化生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實施《鄭州市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促進畜牧業發展。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標准化體系建設,加快出口創匯農業發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建設高標准農田,加強水利特別是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完成楊橋灌區5萬畝現代示範區建設工程。實施自來水村村通工程,使40萬農民群眾用上自來水。統籌安排縣鄉公路、村鎮交通設施,新修改造農村公路500公里。新增農村戶用沼氣3萬座、大中型沼氣工程60處。新建132座村鎮垃圾中轉站,形成「組保潔、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機制。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今年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是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和中心村建設,以村鎮規劃編制為契機,對現有村鎮合理布局,引導農民向新型農村社區和中心村集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新農村示範區,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積極推進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基礎上,創新承包經營土地流轉方式,培育土地銀行、土地專業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場等中介組織,開展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改革試點;整合各項涉農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體改革任務。繼續做好南水北調工程鄭州段的移民安置、征地拆遷等工作。
(五)扎實推進鄭州新區建設,努力構建復合型新城區。鄭州新區作為全省和全市的「一號工程」,今年將全面掀起開發建設高潮,年度投資達到410億元以上,開發建設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完善規劃體系,爭取鄭汴新區總體規劃盡快報請省人大審議通過,完成公共交通、文化旅遊、市政基礎設施、地下空間概念規劃和住房建設等5個專項規劃的編制。全力推動龍湖地區、高校和職教園區、航空港區等重點區域的開發建設,帶動新區整體發展。加強交通和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完成投資205.3億元。圍繞項目建設,抓開工、抓進度、抓達產,全年新開工項目39個,投資132.2億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中興鄭州產業園及研發中心、深圳華強科技文化產業基地、香港招商局集團開發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項目盡快落地。加快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創新,實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發揮新區投融資平台作用,對土地實行一級壟斷開發;加快新區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債券發行工作,繼續探索BT、BOT等開發建設模式;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大部門管理體制,探索新型公共管理模式。
(六)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積極構建現代化大都市。把衛星城建設作為今年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重點,統籌協調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加快衛星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衛星城與中心城區一體化進程。積極推進縣域戶籍制度改革,支持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探索實行宅基地換住房和承包地換社保,加快農民向市民轉變,逐步把衛星城發展成為人口在30萬以上、城區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城市,構建大鄭州都市圈。實施暢通工程,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強化規劃的引導控製作用,按照「中心東移、功能外遷、降低密度、組團發展」的思路,調整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快中心城區地處交通擁堵路段的機關事業單位和長途汽車站、物流市場的外遷步伐,合理疏散人流、車流。投資118億元,大力開展以交通綜合整治為重點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爭交通狀況有明顯改善。建設北三環—中州大道和經三路立交等9項立交工程,實現三環路快速暢通;開工建設京廣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做好隴海路高架快速路前期工作,構建市區交通「大十字」格局;開工建設一批下穿隧道工程。完善靜態停車系統,在三環內建設公共停車場23處,設置停車泊位5360個。堅持建管並重,加強交通綜合整治,提高規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強市民文明出行教育,綜合整治違章佔道、違禁行駛、亂停車、隨意橫穿馬路等不良行為,提升全社會文明交通意識;提倡綠色出行,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集中治理堵塞嚴重的路口、路段。加強對火車站和二七廣場等地區的管理,進一步優化窗口形象。改造市區100條背街小巷,為30條無燈道路安裝路燈;新增公廁50個,新增設公廁指向標志2000個;新建南郊熱源廠1個,鋪裝供熱管道10公里,新增供熱面積50萬平方米;新建改建天然氣管道50公里,新發展用戶8萬戶;新增城市綠地500萬平方米,新植喬木50萬株;擴建西流湖公園。加大城中村、舊城和棚戶區改造力度,通過改造,控制城市建築密度,增加開敞空間,利用地下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進數字化城管體系建設,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大城市違法佔地、違法建設的整治力度。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增強人民群眾的環境衛生意識。
(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完成商城遺址公園一期、市圖書館新館主體工程,啟動商城遺址公園二期、黃帝故里二期、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和西山古城保護工程,開工建設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二期工程。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改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00個、農村文化大院500個,培訓基層文化骨幹1000名。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推動創意動漫、數字影視、網路服務、服務外包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引導扶持小櫻桃動漫、華豫兄弟等文化企業擴大經營規模,著力打造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國鄭州信息創意產業園等一批創意產業集聚區。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大力扶持《小小說選刊》、《百花園》等文化品牌。加強文化市場建設與管理,培育文明健康的網路文化。加強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進嵩山歷史建築群申遺工作。加快發展旅遊業,推動景區資源整合,深入推進與知名旅遊企業戰略合作,把嵩山景區打造成世界級旅遊精品景區;按照國內一流標准,開發建設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新密古縣衙、雁鳴湖等景區,使其成為推動旅遊發展的新動力;加快旅遊道路、遊客集散中心、旅遊標識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遊服務水平。繼續實施全民健身工程,開工建設市奧體中心、體育館,為500個行政村建設「一場(標准籃球場)兩台(兩個室外乒乓球台)」,全市行政村「一場兩台」建設任務全面完成。積極申辦全國城市運動會,高標准舉辦第八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和第十八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誠信體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
(八)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務求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高技術產業基地,完善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車、盾構、生物醫葯、花卉等領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一批綠色新材料、環保產業、循環經濟集聚區。強力推進落後產能淘汰和節能減排,嚴格控制水泥、電解鋁、焦炭等高能耗產業的新增產能,加強耐材行業資源整合。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試點工程,努力打造中西部重要的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加強環境保護綜合整治,市區和各縣(市)城區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0%和80%;加大機動車尾氣排放和雜訊污染治理力度,機動車尾氣排放達標率和雜訊污染查處率均達到80%;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315天。加強林業生態市建設,新增造林18萬畝,建成林業生態鄉鎮12個、林業生態村100個。加快生態水系建設,開工建設金水河上游、東風渠上游和潮河治理等項目,啟動實施賈魯河生態水系治理與河道復合型濕地建設工程,繼續實施黃河濕地保護工程。
對地表水飲用水源地進行綜合整治,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完成各級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大力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將農村土地整治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定目標、定任務,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和產業集聚區需求。
(九)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復的我市政府機構改革方案,3月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門「三定」工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銀企合作,加快中小企業投融資平台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快企業直接融資步伐,努力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建立投融資平台運行監管機制,創新融資產品,拓寬融資渠道,防範融資風險。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全市鄉鎮衛生院和公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探索試行異地就醫結算機制試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年底前完成市縣兩級國有院團轉企改制任務;加快推進經營性報紙、期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推進電台、電視台制播分離。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繼續推進企業戰略重組、兼並、收購工作;積極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設,發揮國有資本的調控、調節和導向作用;穩妥推進市屬企業脫鉤改制及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持續有效地開展大招商活動,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爭取設立承接轉移示範區。依託產業集聚區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加強招商引資項目信息庫建設,建立健全重大項目協調例會制度和進展情況督查通報制度。優化政務環境、法制環境和人文環境,著力打造一流的開放環境。抓住外部需求回暖的有利時機,落實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重點支持傳統優勢產品、大宗農產品、自主品牌產品、自主技術出口和服務外包發展,努力實現出口恢復性增長。大力實施 「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加快航空口岸和東站貨運口岸建設,推行「一站式」通關。
(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大民生投入,繼續辦好「十大實事」,認真解決好一批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突出問題。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強化對高校畢業生、失業下崗人員和農民工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加大小額擔保貸款推進力度;繼續實施「陽光工程」、「扶貧雨露」和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計劃,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全市推廣國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0元;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提高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保最高支付限額標准和住院支付比例;重視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切實解決他們在就業、就學、社保、退伍安置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問題。加強社會救助,新建「留守兒童之家」和「流動兒童之家」30個;實施「陽光家園」計劃,對符合居家托養條件的殘疾人,每人每年補助1000元;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按托養人數每人每年補助3000元;高度關注居家養老工作,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形成政府購買服務和社會資源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150萬平方米,竣工100萬平方米;新開工建設廉租房15萬平方米,竣工5萬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廉租補貼發放標准,符合條件並申請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實現「應保盡保」。繼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完成扶貧搬遷1800戶6500人。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市區新建、改擴建15所中小學校,加快推進公辦幼兒園建設步伐;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為全市50所農村寄宿制中小學校配齊學生用床和餐用桌椅;實施職業教育攻堅計劃,加大職業教育扶持力度,自今年秋季起對具有鄭州戶籍並在鄭州市屬及縣(市)屬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免除學費,實現中職生免費教育,整合重組市區職業教育資源,全面加快職教園區建設。加強公共衛生和重大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推行新農合門診統籌,將財政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病住院報銷封頂線提高到6萬元;加快市九院老年關愛病房樓、市兒童醫院(東區)項目建設,改擴建市婦幼保健院,完成市七院遷建工程;新建796所標准化村衛生所,全面完成每個行政村都有一所標准化衛生所的任務,為新建村衛生所各配備2萬元的基本醫療和健康教育設備;構建全市統一的緊急醫療救援體系,實現120急救報警網路全覆蓋,新建7個市區急救站和67個鄉鎮衛生院急救站,為全市所有急救站各配備3輛專用急救摩托車。實施優生優育工程,免費開展出生缺陷一級干預,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穩定低生育水平,引導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積極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基本權益,大力推動慈善事業發展。深化平安建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推動安全生產源頭治理,嚴格實行煤礦安全監管制度,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化工、煙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監管,繼續開展食品葯品安全專項整治。不斷完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認真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高度重視並有效防範群體性事件和突發公共事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
繼續做好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工作,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扎實做好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對台事務、地方誌、檔案、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工作。繼續做好江油四鎮的對口援建工作。力爭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編制好「十二五」規劃。
9. 天然膠"保險+期貨",聽聽上下游怎麼說
天然膠是一種世界性的工業原料,並具有工業品和農產品的雙重特性。由於易受天氣、人為等因素影響,其價格波動劇烈。而「保險+期貨」的出現,為天然膠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規避價格風險的新工具。然而,近期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作為一種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上下游對其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生產者說:膠農吃下「定心丸」
目前,我國天然膠的綜合成本較高,除了最基本的原料、勞務等直接成本外,還包括社會費用等間接成本,與國際市場相比處於不利地位的。同時,受季節變動和氣候變化影響,一旦出現極端天氣,天然膠無法在短期內調整供應狀況。此外,天然膠是重要的軍用物資,對重大政治事件的發生有較敏銳甚至強烈的反應。因此,天然膠產品價格波動較為劇烈,且市場變化周期較長。
上海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賀軍表示,近年來,天然膠價格波動給膠農的收入造成影響,甚至有「棄割」現象發生。「保險+期貨」幫助膠農規避生產中遇到的風險,不但可以給膠農「兜底」,還能保障其收益,相當於讓天然膠生產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他提到,天然膠「保險+期貨」精準扶貧試點項目首批賠付近日在雲南完成,給付總額503.8萬元,惠及462戶膠農,社會效果相當不錯。
交易商說:套保市場機會無限
天然膠期貨的出現,不僅為天然膠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了套期保值功能,也為中間商和期貨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獲利機會。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陸豐表示,天然膠是很好的期貨品種。天然膠是一種世界性大宗商品,用途非常廣泛,其生產容量大,經營壟斷性小,擁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天然膠作為一種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品質較穩定,規格等級劃分明確,容易標准化;天然膠為固體顆粒或片狀,易於儲運和運輸,能夠滿足期貨實物交割的基本要求……這些都為天然膠成為理想的期貨產品提供了便利條件。
陸豐提到,目前,國內外天然膠現貨市場及期貨市場互為補充,形成較為穩定的價格關系。這不僅為各類天然膠品種的生產、貿易、消費企業提供良好的避險市場,而且為境內外天然膠市場的各類參與者提供了有效的價格參照。此外,隨著期貨的出現,天然膠市場逐漸向以期貨價格為基礎的點價交易、基差交易等貿易模式的方向發展。而我國天然膠期貨的國際影響力,也在日益顯現。通過放大的期貨市場流通性和市場容量,間接為全世界的天然膠參與者提供套保市場。
使用者說:堅決反對期貨炒作
輪胎是天然膠最大的下游用戶,與上游廠商和中間商的態度不同,大多輪胎企業對天然膠「保險+期貨」這一模式並不「感冒」。
「針對膠農的『期貨+保險』政策,對於輪胎企業而言並不能起到任何幫助作用。相反,天然膠期貨的炒作行為對輪胎企業產生了很大影響。」中策橡膠董事長沈金榮說,相比於其他大宗商品期貨,天然膠期貨市場的盤面很小,可交割物少,很容易受到資本的控制,這也是為什麼近兩年天然膠價格的波動幅度遠大於產量等因素的波動。目前中國的天然膠期貨市場並不理智,與現貨市場變化幾乎完全脫節。但同時,期貨市場價格的巨大震盪又引領著現貨市場的價格變化,喪失了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和套期保值機制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輪胎企業幾乎很少涉足天然膠期貨市場的原因。今年中國輪胎企業整體效益所受到的負面影響,與此有著重要關系。
倍耐力工業胎亞太區首席商務官蒲毅夫認為,對於企業而言,最主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快速適應天然膠價格的變化。「今年上半年,天然膠價格經歷了一個急劇上升、再急劇下降、再急劇上升的過程。為了適應這種劇烈的變化,下游企業應調整自己的價格政策,根據原材料價格相應地進行輪胎產品價格的調整,這才應該是目前應對原材料價格變化最主要的方式。」蒲毅夫說。
作為初級橡膠原料和終端橡膠產品生產商的詩董橡膠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看好「期貨+保險」模式。該公司總經理李世強表示,現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所推出的「期貨+保險」機制,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膠農的利益,在天然膠價格劇烈下跌的情況下,利用保險的形式對膠農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但是這種機制無法解決橡膠產品生產企業以及大型天然膠供應商所面對的價格劇烈波動問題。在目前的天然膠行情之下,輪胎企業非常被動,企業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采購預算,原材料的購買行為也基本處於「賭博」的狀態。
此外,沈金榮還指出,中國天然膠期貨市場規則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不能讓期貨市場變成「賭場」,避免期貨市場中熱錢的巨大影響,讓期貨市場規則真正適應天然膠市場實情。只有這樣,天然膠下游企業才能真正參與進來,讓期貨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
10. 期貨行業怎麼才能形成精準扶貧合力
期貨公司傳統扶貧工作的主要內容有資助貧困學子、捐助貧困學校和兒童福利院、設立助學金、免費培訓、專業幫扶等;形式上主要是捐款捐物,硬體設施改善、派駐人員幫扶、費用減免等。從效果來看,期貨公司的公益慈善行為滿足了一部分貧困學子渴望知識、改變貧困境遇的願望,改善了受捐助學校和福利院的運營條件,促進了培訓對象對期貨工具的理解和運用,給涉農客戶帶來了利益和實惠。
與會期貨公司普遍表示,將繼續捐款捐物支持國家扶貧工作,還將探索建立扶貧長效機制:對於專業幫扶,有的期貨公司計劃成立專門小組指導業務開展,一對一精準扶貧,並將工作情況納入內部考核,專項獎勵;對於「期貨+保險」模式,與會公司普遍認為是有效的途徑,並提出了可免收貧困地區客戶期權費的辦法;對於培訓工作,期貨公司認為業務發展和人才培養密不可分,建議可以吸收貧困地區的人才到期貨公司鍛煉實踐,進而通過人才迴流幫助其家鄉脫貧。此外,部分期貨公司或是計劃參與集團整體的扶貧計劃,或是聯合其他機構或企業共同推進扶貧,或是發起、參與設立慈善基金、公益基金、產業基金,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工作。
與會期貨公司代表建議中期協梳理貧困地區分布情況和需求特點,為期貨公司選擇扶貧項目提供指導;結合特定貧困地區特點,爭取行業內多方支持,創造條件對倉儲物流、供應鏈等環節進行優化,擴大扶貧項目的覆蓋面;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公司的專業優勢,落實精準扶貧、特色扶貧;鼓勵期貨公司支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不少公司還表示,可以將扶貧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分類評價標准。
王明偉最後表示,中期協下一階段將制定期貨行業脫貧攻堅方案,引導期貨公司開展專業幫扶和專業服務,建立行業精準扶貧信息統計和評估機制,還將發布扶貧社會責任報告等。他同時說,期貨公司要創新扶貧的方式方法,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力爭涌現出一些明星扶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