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期貨存在的意義
期貨存在的意義主要是:價格發現功能,規避風險功能
發現價格
由於期貨交易是公開進行的對遠期交割商品的一種合約交易,在這個市場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點,對各種信息的不同理解,通過公開競價形式產生對遠期價格的不同看法。期貨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反映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預期性的特點,有利於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迴避風險
期貨交易的產生,為現貨市場提供了一個迴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使期現貨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迴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
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現貨價格同時受共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動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於有交割機制的存在,在臨近期貨合約交割期,期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
交割:期貨交易的了結(即平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對沖平倉;二是實物交割。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機制的存在,使期貨價格變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交易的兩大功能使期貨市場兩種交易模式有了運用的舞台和基礎,價格發現功能需要有眾多的投機者參與,集中大量的市場信息和充沛的流動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為迴避風險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時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價格的波動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過合約的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參考資料: 期貨市場教程
期貨--網路
⑵ 期貨的作用和重要性
期貨的作用
一、規避風險功能——套期保值
1.利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價格走勢相同的原理,同事在兩個市場上交易,用一個市場上生產的收益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從而鎖定生產利潤和生產成本,這就是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
2.通過期貨交易,套期保值者可以把現貨市場上的價格波動風險轉移給尋求風險利潤的投機者。
3.期貨市場採用「公平、公正、公開」的集中競價交易,產生能反映未來市場供求狀況的期貨價格。在成熟的期貨市場作用下,期貨企業往往採用期貨價格作為現貨交易的報價。
二、期貨市場的作用
期貨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
1.提供分散、轉移價格風險的工具,有助於穩定國民經濟。
2.為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3.有助於本國奪曲國際定價權。
4.促進本國經濟的國際化。
5.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貨在微觀經濟中的作用:
1.鎖定生產成本,實現預期利潤。
2.利用期貨價格信號,組織現貨生產。
3.期貨市場拓展現貨銷售和采購的渠道。
4.期貨市場促進企業關注產品質量問題。
期貨的重要性
期貨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發現價格,因為在期貨市場中買方和買方對未來價格的預期通過提前交易達成一致,這個提前的交易綜合了市場上對未來商品的供求關系,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第二個作用是為企業規避風險提供一個手段,比如一個企業在未來要賣出一批產品,但是根據公司預判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未來的商品價格會下跌,導致收入下降,那麼這時企業則可以選擇以高於預期價格的價格賣出期貨,以達到為未來商品保值的目的。
⑶ 期貨到底對實體經濟有多大影響
股指期貨交易策略 一 股指期貨的正確理解: 股指期貨是金融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在發達市場,股指期貨已經成為必備的風險管理工具之一,為投資者廣泛運用。
首先,股票市場的長期走勢,是由宏觀經濟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決定的。股指期貨價格是反映股票指數價格變動預期的一個外生因素,股指期貨並不改變股票市場的長期走勢。加入了股指期貨這一元素後,現貨市場包含的信息量更多,對信息的反應速度更快,因而現貨市場的運行效率更高。同時,由於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對股票市場的短期走勢會有影響。
其次,任何衍生品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積極作用也是逐漸形成的。從成熟市場推出股指期貨的情形來看,推出初期,股指期貨的成交量通常不大。此後,隨市場規模和風險管理需要的增長,股指期貨市場逐漸壯大。
再次,應當正確認識股指期貨的風險。任何金融衍生工具給投資者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帶來風險,股指期貨也不例外。但是,風險並非來自股指期貨本身,而是取決於參與者採取何種交易策略以及相關的風險控制措施。因此,投資者應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精確度量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投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選擇合適的投資策略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說,股指期貨對投資。 二 股指期貨市場中的投資者:(一)投資的概念:
投資指根據對市場的判斷,把握機會,利用市場出現的價差進行買賣,從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投資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獲得價差利潤,但投資是有風險的。
1、投資是期貨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主要作用如下:
1)承擔價格風險。期貨投資者承擔了套期保值者力圖迴避和轉移的風險,使套期保值成為可能。
2)提高市場流動性。投機者頻繁地建倉,對沖手中的合約,增加了期貨市場的交易量,這既使套期保值交易容易成交,又能減少交易者進出市場所可能引起的價格波動。
3)保持價格體系穩定。各期貨市場商品間價格和不同種商品間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投機者的參與,促進了相關市場和相關商品的價格調整,有利於改善不同地區價格的不合理狀況,有利於改善商品不同時期的供求結構,使商品價格趨於合理;並且有利於調整某一商品對相關商品的價格比值,使其趨於合理化,從而保持價格體系的穩定。
4)形成合理的價格水平。投機者在價格處於較低時買進期貨,使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上漲,在較高價格時賣出期貨,使需求減少,這樣就使價格波動趨於平穩,從而形成合理的價格水平。
2、股指期貨市場中的投資主體:
期貨市場上的投資者是指願意以自己的資金來承擔價格風險,通過自己的預測買賣期貨合約,並希望能夠在價格變化中獲得收益的投資者。投資者是風險愛好者,為了獲得差價利潤,主動承擔交易風險。股指期貨市場中的投資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類型:
1)機構投資者
股指期貨市場中的投資者首先是專業水平較高的券商、符合條件的基金、QFII等機構投資者,雖然這些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對沖證券市場上的風險,但他們當中同樣潛藏著一定的投資力量,在合適的時機也會轉化為投資者。
2)國內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游資(包括國內的和國外的)也是十足的投機者。這些資金都是逐利而生的,哪裡有利、能得大利、可快速得利,就游向哪裡。
3)實力較強的股民
雖然股指期貨的門檻較高,但50萬——100萬元的門檻對不少人來說也不算多。這部分人在股市中嘗到甜頭後,也渴望在期貨市場展露手腳。
4)商品期貨市場上的投資者
那些原本就在商品期貨市場上搏擊的投資者,他們熟悉期貨行業,了解期貨知識,手中不乏資金,將會有相當部分會進入股指期貨市場。
股指期貨投資者必須關注的風險差異
期貨投資交易是一項技術性強、風險大的交易,因此,投資者需要有極強的風險意識。在從事期貨投資前,必須做好一系列的前期准備工作,需要系統了解和認知所要操作的期貨合約並設計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投資策略,如預期收益目標、入市技巧、資金管理方案、交易金額、合約份數、止損離場等。3、 股指期貨與證券市場的風險差異:
1)較高的杠桿率:股票是全額交易,股指期貨屬於保證金交易,具有較高的杠桿率。保證金交易一方面可以使投資者以小博大,獲得放大效應;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高風險。因為股指期貨的標的物——滬深300指數的波動經過保證金的放大作用,會使得投資者風險急劇放大。
2)摒棄只做多不做空思路:股票市場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對於股票來說,只有先買入才可能再賣出;而股指期貨.
3)強行平倉制度:在股市中,股價即使下跌,但只要不賣出,還是浮虧。但期貨市場在保證金不足時會強行平倉。強行平倉是指當會員、客戶違規時,交易所對其有關持倉實行平倉的一種強制性措施。
4)合約的交易時限:一個很容易被忽視卻很可能導致巨大虧損的風險點,就是股指期貨的交易時限。用極端一點的理解來說,在對股票的持有上,一旦發生市場變化情況與預測不一致時,我們可以通過不計時間的長期持有來等待盈利的產生,但在股指期貨里,這一點將變得不可能。因為股指期貨合約均有一定的交易時間期限,達到期限,就必須交割了結。當然投機者也可以通過轉換下一個更遠期的合約來繼續堅持自己的預測,但一來這將會產生一定的轉換費用,二來由於股指期貨「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的存在,對每日虧損的結算所不斷追加的保證金總數可能會遠遠超過當時用於開倉的保證金數額。
(二)影響股指期貨投資的主要因素:股指期貨是以股票指數為標的物,所以做股指期貨必須研究股指走勢,而股票指數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股指期貨的走勢同樣也會受到這些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主要包括:1.宏觀經濟狀況:當國內經濟處於快速發展時期,企業的效益普遍較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也會節節上升;反之,當經濟步入低谷時,股市也會陷入蕭條。因此,國家宏觀經濟狀況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證券市場從而影響股指期貨的走勢。我們應密切關注一些敏感宏觀經濟數據,如GDP、工業指數、CPI等。2.宏觀經濟政策:即使在宏觀經濟運行良好的情況下,如果行業結構發展不合理,或者出於改革的需要等等,國家往往會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利率變動,增加匯率變動幅度等,這些會對整個經濟特別是某些行業板塊造成較大的沖擊。即使這些行業板塊中每一家企業規模較小,在滬深300指數成分股中所佔的市值比重並不大,但是板塊內股票的聯動足以對股指走勢產生較大的影響。3.國際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下,對我國這樣一個對外依存度高、開放程度日益增強的國家來說,必須關注世界經濟整體形勢和國際金融市場走勢,例如道瓊斯指數價格的變動、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價格變動、美元匯率等。4.成分股企業相關的各種信息:滬深300指數是由成分股組成的,對於這些上市公司的各種信息,應多加留意,尤其是權重股企業的信息更需關注。權重個股由於在股指中所佔比重較大,當所代表的企業經營狀況發生變化時或者與投資者預期不符時,價格可能發生明顯波動,從而影響股指走勢。我們要關注這些企業進行的分紅、增發、配售等活動,尤其是並購、重組、資產注入等信息更要關注,還要分析其中利弊,從而做出研判。5.成分股的替換:根據滬深300指數的編制原則,成分股的替換原則是每半年一次,而對於流通市值較大的股票則不同。比如中行上市第10個交易日結束後就進入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更換當日一般說來不會對股指期貨造成影響,但需要及時留意並對更換後新的成分股權重、經營狀況等方面進行跟蹤、評估。三 控制股指期貨交易風險的三要素:(一)趨勢判斷:
趨勢判斷是一個容易理解,容易判斷,但難以堅持的工作。趨勢判斷的最簡單的方法,是遵循均線系統的趨勢,但投資者往往是看清趨勢,卻短線操作,從而導致趨勢走完後,自己不僅沒賺到錢,反而交了不少手續費,甚至出現較大的虧損。改變這種結局的唯一方法是,趨勢判斷確認後,制定科學的投資方案,對建倉過程、建倉比例和可能遇到的虧損幅度制定相應的策略和應對方案。一旦進入市場,就要嚴格執行按照趨勢判斷所制定的投資方案,在趨勢系統沒有發出拐點信號前,不要輕易平倉,要讓自己的持倉充分地拓展利潤空間,這也是所謂時間與利潤成正比的道理。要使自己的投資能夠獲得趨勢運行所帶來的大部分利潤,不僅取決於投資者對趨勢的判斷正確與否,還取決於資金管理。
(二)資金管理:
資金管理在期貨交易中極其重要,尤其是對於中小投資者,投入交易的資金最好不要超過保證金的50%,日內交易若滿倉操作,應快進快出,短線(持倉幾天),中線(持倉幾周)投資者投入資金的比例最好不超過保證金的30%。
在具體的資金管理上,可以根據所投資品種歷史走勢中逆向波動的最大幅度、各種調整幅度出現的概率,以及自己後續資金的跟進能力,合理地設置倉位。例如,假設期貨公司收取的保證金為10%,如果統計數據顯示,在一波上漲行情中,某品種逆向最大波動幅度為4%,則在要求風險率始終大於100%的情況下,允許的最大建倉比例為71.43%。不過這種情況下其資金的最大虧損率達到28.57%。如果客戶允許風險率下降到80%,即接近強平點,則合理的最大建倉比例為83.33%。但這種情況下資金的最大虧損率達到33.34%。
一般情況下止損並不是在虧損達到接近30%的時候才實施,上面的持倉比例是預防在隔夜大幅反向跳空情況下,使自己能夠承受的最大虧損的建倉比例。事實上,根據不同的投資者的資金實力和風險的偏好程度,以及統計上的最大反向波動率,可以計算出不同的建倉比例,按照這個比例建倉,能夠保證資金持有的倉位能夠飄到行情結束發出扭轉信號為止。
(三)及時止損:
我國證券市場上的中小散戶養成了死捂股票的習慣,因為他們相信管理層不會坐視股票市場長期低迷。但期貨市場是保證金交易,盈虧都有杠桿放大作用,死捂期貨的話,實際的虧損可能超出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因此,止損是初入期貨市場上的投資者需要克服的關鍵一環。及時止損,可以保存實力,避免遭受釜底抽薪的損失。期貨交易不怕錯就怕拖,拖延不但損兵折將還可能導致全軍覆沒。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資金多寡,心理承受能力,所交易品種波幅大小,設立合理的止損位。
⑷ 證券市場的國民經濟中有哪些作用
證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市場體系中居重要地位。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中國證券市場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從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從監管缺位到監管逐步完善,從初具規模到發展壯大,證券業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行業,對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證券行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
1、第一階段:中國證券市場的建立
20世紀80年代,中國國庫券開始發行。1986年9月26日,上海建立了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辦理由其代理發行的延中實業和飛樂音響兩家股票的代購、代銷業務,這是新中國證券正規化交易市場的開端。1990年12月,新中國第一家經批准成立的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4月,經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以滬深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中國證券市場開始其發展歷程。
2、第二階段:全國統一監管市場的形成
1992年中國證監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開始逐步納入全國統一監管框架,全國性市場由此開始發展。中國證券市場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建立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證券市場的法規體系。1993年國務院先後頒布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和《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此後又陸續出台若干法規和行政規章,初步構建了最基本的證券法律法規體系。1993年以後,B股、H股發行出台,債券市場品種呈現多樣化,發債規模逐年遞增。與此同時,證券中介機構在種類、數量和規模上迅速擴大。1998年,國務院證券委撤銷,中國證監會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並在全國設立了派出機構,建立了集中統一的證券期貨市場監管框架,證券市場由局部地區試點試驗轉向全國性市場發展階段。
3、第三階段:依法治市和市場結構改革
1999年至2004年是證券市場依法治市和規范發展的過渡階段。1999年7月《證券法》實施,以法律形式確認了證券市場的地位,奠定了我國證券市場基本的法律框架,使我國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2001年,證券業協會設立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這一階段,證券監管機構制定了包括《證券投資基金法》(2003年)在內的一系列的法規和政策措施,推進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改善,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不斷改革完善股票發行和交易制度,促進了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對外開放。
4、第四階段:深化改革和規范發展
2004年至2008年是改革深化發展和規范發展階段,以券商綜合治理和股權分置改革為代表事件。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相關政策,2004年8月,中國證監會在證券監管系統內全面部署和啟動了綜合治理工作,包括證券公司綜合治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發展機構投資者在內的一系列重大變革由此展開。2004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證券市場的發展目標、任務和工作要求,是資本市場定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是證券市場制度創新的一大舉措。
200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股權分置改革後A股進入全流通時代,大小股東利益趨於一致。2006年1月,修訂後的《證券法》、《公司法》正式施行。同月,中關村高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制企業開始進入代辦轉讓系統掛牌交易。2006年9月,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批准成立,有力推進了中國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完善了中國資本市場體系結構。2007年7月,中國證監會下發了《證券公司分類監管工作指引(試行)》和相關通知,這是對證券公司風險監管的新舉措。
5、第五階段: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發展
2009年10月創業板的推出標志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框架基本建成。進入2010年,證券市場制度創新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3月融資融券、4月股指期貨的推出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雙向交易機制,這是中國證券市場金融創新的又一重大舉措。2012年8月、2013年2月轉融資、轉融券業務陸續推出,有效的擴大了融資融券發展所需的資金和證券來源。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提出對金融領域的改革,將為證券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11月3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新一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正式啟動。2013年12月,新三板准入條件進一步放開,新三板市場正式擴容至全國。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深化,新三板、股指期權等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推進,中國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證券市場為中國經濟提供投融資服務等功能將日益突出和體現。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不論是從上市公司的數量,還是從融資金額、投資者數量等方面,中國資本市場均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其在融資、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1990年證券市場形成,截至2013年末,中國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A、B股)2,489家,總市值達到23.91萬億元,流通市值19.96萬億元。證券市場投資者規模日益壯大,其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截至2013年末滬、深股票投資者開戶數達1.75億戶,基金投資賬戶0.465億戶。證券中介機構和機構投資者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13年末,中國共有證券公司115家,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89家。中國證券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企業轉制、改善融資結構、加速經濟發展等方面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⑸ 期貨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所謂期貨,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
期貨市場的基本經濟功能是轉移風險,套期保值以及發現價格,由於自然與人為因素的變化,商品價格會發生波動,經常對買賣雙方其中之一方發生不利影響。如在國際市場上,乾旱、洪水、戰爭、政治動亂、暴風雨等等各種情況變化直接影響著商品價格。擁有大量相關商品的個人或公司將會很快發現,幾乎一夜之間,其存貨的價值已大幅上升或下降。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導致價格在較短時期內大幅度波動。與供求相關的風險因素還包括一些商品需求的周期性以及農產品收獲的季節性。由供求的不可預測所帶來的潛在價格風險是市場經濟所固有的,也是買主和賣主無法抵禦的。為轉移價格風險,交易者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隨時轉售或補進期貨合約,將價格風險轉移給第三者以達到保值的目的。參與期貨交易者眾多,都按照各自認為最合適的價格成交,因此期貨價格可以綜合反映出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的供求關系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增加了市場的透明度,有助於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期貨市場中所形成的價格已成為生產者、經營者和投資者決策的主要參考依據。國內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的價格都已成為國內外的行業指導價格
商品期貨交易的基本功能是發現價格和規避價格風險,參與期貨交易者眾多,都按照各自認為最合適的價格成交,因此期貨價格可以綜合反映出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的供求關系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增加了市場的透明度,有助於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作者:walkinnet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商品,使兩個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的價格波動起伏,投資者可以利用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期貨市場通過發現價格來指導生產與貿易,農民在生產和銷售的時候,常常困惑於種什麼、種多少、種出來以後能夠賣多少錢。我國大豆期貨市場發展比較成熟,它所提供的大豆期貨價格信息,可以用來指導生產和銷售。通過傳播大豆期貨信息,可促進農民增收。大豆期貨市場推動了訂單農業的發展。國內很多省份和地區都在推行訂單農業,收到了一定效果。通過大豆期貨市場,訂單企業可以根據相應期貨合約月份的價格,准確判斷農產品未來價格走勢,科學制定訂單合約的約定收購價格,避免因價格大幅波動導致的市場風險,為訂單合約的履行提供了保障,有力促進了訂單農業的發展
參與期貨交易的各類投資者包括套期保值者和投機商。套期保值者是從事商品生產、儲運、加工以及金融投資活動的主體。他們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 機制來完成對現貨市場交易的套期保值,同時放棄在期貨市場贏利的目的。
投機商是以自己在期貨市場的頻繁交易,低買高賣賺取差價利潤的主體。他們是期貨市場的潤滑劑 和風險承擔者,沒有投機商的參與就無法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在現實市場中,投機商與套期保值者並 不是截然可分的。
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期貨市場對經濟生活也產生了影響,國家在通貨膨脹情況下,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物價上漲,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來進行風險的轉移。
因此,期貨市場對於經濟生活來說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規避風險和套期保值,我們應更好地利用好期貨的這一特點。
⑹ 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存在有什麼意義
期貨存在的意義主要是:價格發現功能,規避風險功能
發現價格
由於期貨交易是公開進行的對遠期交割商品的一種合約交易,在這個市場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點,對各種信息的不同理解,通過公開競價形式產生對遠期價格的不同看法。期貨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反映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預期性的特點,有利於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迴避風險
期貨交易的產生,為現貨市場提供了一個迴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使期現貨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迴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
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現貨價格同時受共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動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於有交割機制的存在,在臨近期貨合約交割期,期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
交割:期貨交易的了結(即平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對沖平倉;二是實物交割。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機制的存在,使期貨價格變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交易的兩大功能使期貨市場兩種交易模式有了運用的舞台和基礎,價格發現功能需要有眾多的投機者參與,集中大量的市場信息和充沛的流動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為迴避風險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時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價格的波動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過合約的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⑺ 什麼是期貨有什麼作用對國民經濟有什麼影響
期貨與現貨相對。期貨是現在進行買賣,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收或交割的標的物。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對期貨的不恰當投機行為,例如無貨沽空,可以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
⑻ 中國期貨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作用及其前景
目前中國的金融市場不很完善,所以應該發展期貨市場.從不完善到完善.經過市場的大浪淘沙,把優秀的留下來.
⑼ 中國期貨發展的意義(作業)
世紀之交,中國期貨市場面對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性契機,在「穩步發展期貨市場」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終於擺脫持續數年的低靡,迎來了市場發展的重大轉機。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直接對話,無疑加劇了市場波動的風險。期貨市場發現價格、規避風險、溝通產銷、鎖定成本利潤、節約交易費用、營造市場競爭秩序等多種功能勿庸置疑地說明:只有建立起以期貨及衍生金融工具為中心的風險管理機制,才能有效化解國民經濟運行的內在風險。1
不可否認,制約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法律瓶頸依然存在,檢討有關法律法規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其在治理整頓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的否定。由於《期貨法》尚處於起草和研究階段,目前規范國內期貨市場的法規體系主要包括國務院於1999年制定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期貨經紀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探討期貨法規特別是條例的修訂,我們不能脫離當時期貨市場高速、盲目和不規范運作的背景,時過境遷,從治理整頓的效果、市場經濟的改革、入世帶來的風險、風險管理的需求角度重新審視法規的部分條款,我們也同樣不能否認法規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有些條款難以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已經不符合期貨市場規范發展新階段的要求,甚至制約了期貨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天我們思考期貨法規的清理與修訂,正是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對歷史的「揚棄」。「法製作為經濟生活的記載,總是植根於一定的經濟生活而又落後於變化的經濟生活。」(馬克思語)通過法制創新從而推動經濟增長,已經成為法治國家格外關注的課題,期貨市場法制完善只是法制落後於眾多現實需要的縮影而已。本文擬從期貨市場發展的角度闡述我國期貨立法的完善。
一、期貨市場的三級管理制度
無論歐美還是亞洲國家,對於期貨市場的監管,分為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為交易所的一線監管。……第二個層次為期貨業協會的自律管理。……第三個層次為國家的宏觀管理。……2
(一)政府對市場的宏觀調控。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作為經濟學古老而常新的課題,經歷了國家干預與自由放任兩大截然對立的興衰交替史。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爭論的已不是國家是否可以干預市場的問題,需要回答的是干預什麼,如何干預的難題。作為後發國家,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市場經濟的改革呼喚有限政府的建立。3打破政府全能的權力結構,把微觀經濟活動交由市場調節,是「有限政府」第一要義;重視政府的作用,但不讓政府取代市場,而是要求國家在市場經濟穩定運行這一更廣泛的意義上提供良好的社會法律環境。4黨的十五大有關「政府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主張事實上為我們理解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問題上提供了很好的注腳。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證券期貨監管部門奉行「市場化改革」的清晰思路,明確提出按市場化原則加快期貨市場立法,及時調整法規、政策,以適應期貨市場規范化發展的需要,從這一角度來看,市場化有助於政府職能的合理定位和監管層明晰改革重點。5
因此,在期貨市場發展的問題上,一方面,有必要強化中國證監會作為監管部門的許可權,減少因部門協調造成的低效,在國務院領導下,授予證監會在期貨市場發展問題上的決策權,通過政府制度創新推動市場化進程,把工作的重心由對期貨市場消極作用的防範和限制轉變為側重對市場的培育和引導。另一方面,如果說期貨市場建立初期維護公共利益是期貨市場管理的首要目標的話,那麼在期貨市場整頓規范後,保護投資者利益就成為期貨市場管理的首要目標。證監會既然定位於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而非主管部門,決心把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作為重中之重,並上升到關系期貨市場存在、發展前提和基礎的重要高度來認識,那麼在期貨立法問題上亦應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優先的指導思想。6對此,可參照證券立法,將《條例》第一條表述為:為了規范期貨交易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期貨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製定本條例。畢竟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是期貨市場的基石,是期貨市場秩序穩定的保證,次序的位移旨在說明期貨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格外優位保護的必要。
(二)期貨業協會的自律管理。政府廣泛監管許可權的行使,並不凡妨礙行業自律功能的發揮。「需要加深認識的是,協會對其會員的監督和自律管理是政府監管的重要補充,其作用是監管部門無法代替的。」7國外期貨市場管理體系中,行業的自我管理占據著重要地位,它主要以「協會」或「聯合會」的形式出現,專注於行業自治、協調和自我管理。譬如美國的全國期貨協會(NFA)即是由美國期貨行業和市場用戶共同支持、共同參加的自我管理組織。中國期貨市場從1995年7月20日著手籌備期貨業協會到2000年12月底正式成立,整整歷經六年時光,期間期貨市場的不規范無不與第二層次――協會自律管理體系的缺失緊密相連。盡管期貨業協會已經成立,但在立法上還存在空白,其法律地位急待肯定;此外,為加強協會的作用,建議在現有的8項職責許可權外,賦予其以下權力:①提出期貨交易管理新規則的修正方案,請求政府批准實施;②有權要求對會員進行財務監察和業務監察;③基於期貨行業特殊的專業性,參照國際慣例,探索仲裁法的修訂,賦予協會獨立的仲裁權。8
(三)期貨交易所的一線監管。「商業道德對人們的約束,從根本上說是市場長期利益對人們的約束」。9期貨交易所的第一線監管,是期貨市場管理的靈魂。交易所日常自我管理主要通過章程、規則和辦法來進行,譬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規則多達3314條,10 看似繁瑣卻有效地維系著期貨市場的生存。從當前我國有關期貨交易所的規定來看,有必要從以下方面入手改善自我管理能力:①網路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投資活動的自由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傳統會員制交易所面對的壟斷市場和交易非自動化的基礎不復存在,公司制已成為越來越多交易所的選擇。11期貨交易所長期以來雖然作為企業看待,但一直受非盈利的限制,嚴重削弱了企業提升技術手段、改進自身服務質量的內在動力。因此,有必要重新界定期貨交易所,在建立真正的會員制的基礎上,俟條件成熟時明確交易所的盈利性,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適時選擇上市募集資本,應對全球金融一體化帶來的挑戰。12同時,期貨交易所在市場監管的核心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可比照證券交易所,賦予其享有更廣泛的監管權力和相機處理許可權。②從結算體系來看,順應期貨市場發展趨勢,引進統一結算制度迫在眉睫。完整、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有賴於獨立於交易所的清算公司和擔保公司(或合而為一)的建立,形成交易所、清算公司和會員三者之間的三角制衡模式,使其承擔結算、風險管理和履約擔保功能。③根據現實情況和發展需求,適當時機將交易所會員分為結算會員和非結算會員,增加風險分擔的層級。在吸納、批准結算會員的標准上,綜合考察信譽優良、資本雄厚、組織機構健全、經營業績上乘的會員的基本情況,按結算保證金制度的規定向結算所繳納保證金。通過結算會員制的實施,使交易所直接面對眾多會員進行交易風險控制變成只對少數會員進行資金控制和結算,既降低交易系統的運作風險,又可有效提高交易系統效率,強化市場監管,防止違規行為,期貨市場的健康運作就得到了保證。13《條例》第8條有關期貨交易所經紀會員和非經紀會員的簡單劃分亟待改進。
⑽ 期貨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有以下幾點: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三)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