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6月16日當周貨幣供給m1是什麼m2是什麼對黃金期貨有沒有影響
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有些影響
但不是很明顯
Ⅱ m2平穩增長對於房地產帶來哪些影響
貨幣供給量m2,包括了定期存款,因此並不像m1那樣可以直接影響房地產價格或增加泡沫,但若貨幣總量增加太多會導致m2與房屋總量的比例發生重大變化,即使定期存款不一定直接轉化為購房資金,但從貨幣總量上也會構成助長房地產價格上升的因素。
Ⅲ 全球各種指數對期貨的影響
各品種之間是有一定的相關性的。
但並非絕對相關性。
銅期貨作為一種製造業消費品,其相關性主要和產出國及消費國有關系,而非和所有品種都相關。
比如,銅牛市的出現,前提必須是消費大國經濟向好,有刺激消費的計劃。
而銅熊市的開始,也必須是消費大國的相關產業泡沫粉碎,才會反應在銅期貨上。
所以如果你想通過道氏理論中的一致性原則來驗證銅期貨,最好參照上證,深證的工業相關指數,道瓊斯三十種工業指數這一類消費國指數來進行驗證。
Ⅳ 人民幣貶值對中國國內期貨的影響幾何
貶值有助於出口。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內很多出口小企業訂單大幅減少,而金融危機前它們又飽受人民幣升值之害,現在讓人民幣貶值,至少是有利於這些出口企業,讓他們不至於一下死太多。保證了企業不死 ,保證了就業,也算是促進內需。
一般情況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人民幣貶值分為對內貶值和在國際上對美元匯率。
貨幣價值表示為與外國貨幣的兌換能力,它具體反映在匯率的變動上,這時貨幣貶值就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能力的降低,而本國貨幣對外匯價的下降。
匯率工具常用於調節一國國際收支失衡,各國政府都希望使用匯率工具使失衡的國際收支恢復平衡,特別是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多使用本幣貶值的策略,希望通過本幣的貶值,一方面降低本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增強本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從而促進出口,增加出口額。
人民幣對內貶值意思是人民幣在國內購買力降低了。這意味著在國內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物價穩定是宏觀經濟的四大目標之一。
這和中國的貨幣投放量有關,到2013年第一季度為止,廣義貨幣(M2)已經超過100萬億元,2002年年初為16萬億元,10多年中增長超過5倍。中國的貨幣總量與GDP之比已超過200%,中國的經濟總量為世界第二,而貨幣投放量位居世界第一。
貨幣數量與物價總水平有著水漲船高般的對應關系。但在實際當中,貨幣超發後,往往不是表現為市場上所有物品都同時、同比例地漲價,而是表現為有的商品漲價堪稱兇猛,有些會漲得相對平穩,有些則會呈價格下降的趨勢。
Ⅳ 期貨市場上 平倉對於期貨價格是否會照成影響
當然會。 買入平倉 等與 買入 賣出平倉等於賣出 在不同的情況下會對價格造成不同的影響。例如:在價格下跌的時候買入平倉 會使價格止跌。 賣出平倉會使價格進一步下跌。反之亦然。
Ⅵ 庫存量的多少對期貨市場的走勢有什麼影響
供求關系是影響價格上下波動的根本原因
供應量=本期供應量+庫存量
可見庫存就是供應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庫存對價格波動有比較明顯影響
Ⅶ M2的量對經濟有怎樣的影響
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Ⅷ 研究「M1、M2」有什麼意義
貨幣供應量
Money Supply
貨幣和准貨幣(M2)
Money & Quasi-money
貨幣(M1)
Money
流通中現金(M0)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M0=流通中現金
M1= 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 M1+企事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存款+其它存款
市場貨幣供應量:M0、M1、M2
貨幣供應量是指某一時點一個國家流通中的貨幣量。它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貸系統、企事業單位金庫中的貨幣總計。貨幣供應量是影響宏觀經濟的一個重要變數。它同收入、消費、投資、價格、國際收支都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是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依據。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從需求方面看,主要決定於貨幣供應量是否適度。
現金(M0):就是一定時點上單位和個人所持有的現金,它隨時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領域,是最直接和最活躍的購買力。
狹義貨幣供應量(M1):就是現金(M0)加上企事業單位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隨時簽發支票和變現,所以它類同現金具有較強的流動性。
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M1加上准貨幣。其中准貨幣包括企事業單位的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及其他存款。准貨幣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直接變為現金。
M0、M1、M2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可以從以下關系中體現:
M0=流通中現金
M1= 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 M1+企事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存款+其它存款
股市的最大規律就是很難把握其規律,所有的關於股市預測的學問都非「放之四海皆準」。但若因此否認股市規律的存在,難免陷入「不可知」論。起碼有一個現象在中國股市至少重復出現了三次,時間跨度十餘年,這姑且可以算作一個「規律」吧。
這個規律是:股指漲跌與貨幣供應量之間有高度的相關性,每當M2與M1的差超過5個百分點時,指數即開始走入牛市,而當差逐漸縮小,股市就開始見頂,尤其當M1達到22%左右高度時,指數就開始下跌。
例如: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周期始於1992年,1995年後經濟開始步入調整。在此過程中,M1和M2的增長速度的差距開始收窄,而後又擴大。1992年二者之間的差距是6個百分點,1993年收窄為1個百分點,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使M1和M2的差距開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別快7.7個百分點和12.8個百分點。隨後是1996年之後的大牛市,股票指數連續2年上漲,上證綜指從1996年初的500點上漲到1997年5月份的1500點,漲幅近2倍。
分析中國的股票指數,不能不提「5.19」行情。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樣出現了這樣的背離走勢,最大差距達到6個百分點。「5.19」行情之所以在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被市場津津樂道,其重要原因是上證綜指短時間內漲幅巨大。
有意思的是,根據貨幣供應量數據的變化,不僅可以預測股指的低點,而且可以預測其高點。當M1增長速度超過22%以後,股指一般會步入熊市。2007年12月11日,筆者撰文指出:M1已經在20%之上持續了數月時間,儲蓄搬家的情況即將減緩,股市的持續上漲已經難以為繼。10月份銀行存款減少約4500億元和上證綜指的6124點將一起成為一個新的歷史紀錄。
轉眼來到2008年下半年,當上證綜指在2008年底跌到1700點附近時,貨幣供應量指標M2和M1再次出現較大的背離,當時的M2比M1高10多個百分點。之後「規律」再次被應驗,截止到2009年5月底,上證綜指反彈了40%多。
為什麼我國股市運行呈現這樣的「規律」?背後的制度性基礎更值得我們關注。一般而論,當M2增長速度超過M1時,經濟增長處在走下坡路的狀態,經濟活躍程度在下降。此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應該是下降的,1996年、1999年、2005年都是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什麼會出現股指大幅度上漲呢?原因在於政策的干預,每當經濟出現疲態,政府即會出現放鬆貨幣,多餘的貨幣首先選擇進入股市,推動股市大幅度上漲。
正因如此,在中國股市還存在其他一些比較「另類」的邏輯。並且在中國股市演進的過程中,隨著市場結構的變化,一些規律在減弱以及消失,另一些新的規律取而代之。面對這種情況,投資者何以自處?如果以自身的變化來追逐市場的變化,就會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這方面,盡管中美股市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巴菲特的做法仍然可以給我們很大啟示。巴菲特以堅持價值投資的不變來應萬變,這看起來不夠聰明,但卻是真正的智慧。一個人內心如果沒有一些不可改變的價值准則,就無法把握自己,更何談把握股市。莊子的道家學說是一種形而上學,「外化內不化」的核心思想為中國人指明了人格成熟不可或缺的修煉目標。股市作為人生實踐的一個場所自然也不例外。
Ⅸ 通脹對期貨的影響有多大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最初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徵地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此種現象。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代表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不變,而紙幣發行量超過了金銀貨幣量的一倍,單位紙幣就只能代表單位金銀貨幣價值量的1/2,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紙幣來計量物價,物價就上漲了一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貨幣貶值。此時,流通中的紙幣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銀貨幣量增加了一倍,這就是通貨膨脹。在宏觀經濟學中,通貨膨脹主要是指價格和工資的普遍上漲。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