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具備發展外匯期貨的條件嘛條件是什麼
硬體設施都具備,但是投資者風險意識、觀念、和不切實際的高回報要求將導致外匯在中國成為投資者的墳墓。
其次中國大多數的投資者不具備交易的能力,也沒有時間去研究,而國外是散戶把錢交給外匯基金從事外匯交易,自然有效的規劃風險。
真的要說條件,那就是等中國國富民強之時,便是交易市場活躍之時。
『貳』 外匯期貨是什麼在生活中有什麼意義嗎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叄』 外匯期貨的發展歷程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肆』 我國外匯期貨現狀
你找不到的原因是因為本來就沒有。我國的期貨業務中目前沒有外匯的品種,股指期貨已經算是非常新的期貨產品了,我國的期貨交易品種基本沒有什麼重大的更新。
個人可以參與境外的外匯期貨的交易,國家對於個人境外投資是不鼓勵也不反對的態度,公民投資人自行決定。
黃金期貨,上海黃金交易所有黃金交割品種,具體的投資方式是在上期所的會員單位進行開戶,入金進行交易即可。
『伍』 外匯期貨的發展前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一方面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匯率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我國迫切需要有效管理匯率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工具。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匯率對沖工具有外匯遠期合同、掉期和外匯期貨,而我國的人民幣匯率衍生品目前只有遠期和掉期,將來外匯期貨的上市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近期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人民幣自由兌換不再是一個空想,如果沒有大的不確定性發生,未來5年人民幣將基本成為可兌換貨幣。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後,匯率將更加穩定,中國資產也成為更重要的金融工具,屆時對外匯期貨的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
『陸』 外匯期貨在中國怎樣,有人知道嗎
外匯期貨是外匯投資的一種方式。
外匯投資可以分為即期與遠期,而期貨就是一種標准化的遠期合同。
目前,我國已經有銀行間的即期和遠期外匯市場,但是還沒有外匯期貨市場。
我國居民可以因特定事由,如出國旅遊、國際貿易等,在外匯指定銀行進行人民幣與外匯的即期兌換業務。也可以憑借自有外匯通過網上銀行進行外匯即期業務,也就是俗稱的「炒匯」。
樓上的兄弟:我國目前只有商品期貨,還沒有外匯期貨。
『柒』 描述一下中國外匯投資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
若從交易技術層面、從市場交易規模等角度考察,10年來中國外匯市場的發展確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和國際外匯市場的新發展相比,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方式由交易員分別報價,系統按照時間優先、價格優先原則集中撮合成交,從技術層面應當說是符合國際外匯市場發展的趨勢的;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規模也是連年翻番。但是,如果從市場制度發展的角度看、從市場結構的角度來考察,中國外匯市場依然處於起步階段,在新產品的創新等領域基本上沒有新的進展,這種趨勢尤其表現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定位等方面。
從市場交易平台的角度看,外匯市場的平台應當是市場化的,目前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市場定位有待明確。在整個外匯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究竟應當如何定位、承擔什麼職能,直接影響到下一步外匯交易中心本身的發展,也影響到下一步外匯市場的發展。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成立初期採取的是會員制的組織體制,會員交納會員費,並成立理事會,實際上是具有一定市場中介色彩的自律性組織。隨著10年來的發展,外匯交易中心的這種市場色彩反而在淡化,成為監管機構的直接下屬機構。從市場發展的角度看,起碼這不能視為一種進步。
從國際經驗看,如何合理界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這類市場主體的職能和定位,往往成為影響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從韓國外匯市場的發展看,韓國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金融機構成立的一個自治委員會——漢城外匯市場委員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自律性組織,韓國的外匯經紀商、韓國銀行和政府也參加了這個委員會,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推動了韓國外匯市場的發展。在中國台灣省的外匯市場發展中,初期也有定位不清晰的外匯交易中心,成立後一直沒有獲得法律地位,這個交易中心由五家台灣的商業銀行(台銀、中國、第一、華南、彰化)組成,其他銀行可以會員身份參加;隨著台灣外匯市場的發展,交易中心的地位進一步明確了經紀商的功能,促進了交易中心的發展和台灣外匯市場的發展。可見,一個市場化的、定位明確的交易平台對於外匯市場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匯市場上,商業銀行等市場主體更為了解市場的需求,能夠對市場作出更為靈敏的反應,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將商業銀行引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運作,無疑有利於外匯市場的發展。
從市場的交易競爭程度看,中央銀行應當逐步降低大規模的持續直接市場干預,著手提高外匯市場的市場競爭程度中央銀行的大規模入市干預,此時市場的監管者和調控者被動地直接成為最大的交易主體,從中長期看不利於外匯市場效率的提高,也降低了外匯市場的市場競爭程度,也降低了中央銀行進行外匯市場進行間接調控的靈活性和迴旋的餘地。
從技術層面看,盡管近兩年來外匯市場推出了歐元/人民幣交易和外幣拆借中介服務,交易時間延長,結售匯統計數據上網,但是在匯率政策方面事實上的釘住美元以及穩定的匯價、央行的大規模直接干預,使得市場參與者認為人民幣匯率有政府擔保,直接制約了外匯市場的發展。
從市場主體的結構看,當前外匯市場存在的一個明顯缺陷,就是交易量在交易主體中的分布過於集中,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300多家會員中,只有少數幾家銀行占據高度壟斷地位,這種市場主體的同質性、交易分布的集中性可能有利於監管機構的直接監管,但是,因為商業銀行交易行為的趨同性,以及占據主導地位的商業銀行的交易的集中性,一方面使得中央銀行有較大的被動入市干預的壓力,同時也使得匯率形成的市場彈性有待提高。
從國際經驗看,中央銀行對於外匯市場的干預應當是間接地通過商業銀行等市場主體進行的,持續的大規模直接干預的成本實際上趨於上升。因此,中央銀行逐步減少持續的直接干預,引入多元化的市場主體,讓商業銀行等中介機構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是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中央銀行入市干預,應當是在全面掌握市場交易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影響商業銀行的交易行為來進行更有效率。
市場競爭程度不高,同樣還表現在市場流動性的缺乏方面。當前,中國外匯市場上除美元之外的交易品種缺乏流動性,直接制約了市場的發展。外匯市場中的一個規律是,流動性創造流動性。一個流動性好的產品會吸引更多的機構參與交易,機構的參與反過來又增加了該產品的流動性。從當前的市場環境看,提高市場的競爭程度、進而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是推動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要逐步引入做市商制度,在放開雙邊交易的條件下,有條件引入做市商制度。經過批準的做市商銀行在規定的做市限額內,根據自己的判斷,連續報出願意買賣外匯的價格和金額,提供市場流動性,而不必強調有真實的結售匯背景。同時,還應當吸收更多的市場主體,如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進入市場,嘗試進行貨幣經紀公司的試點;逐步放開實需原則的限制,在增加具有不同交易動機的交易主體基礎上,允許市場參與者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進行無實需背景的金融交易。
從市場主體結構看,應當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交易選擇,改變中小金融機構在當前的外匯市場結構中的被動地位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外匯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交易的集中化和非中介化,大型的銀行越來越主導整個外匯市場的運作過程。與此同時,一大批中小金融機構的市場參與程度在提高,這些客戶在國內的網路較小,但是因為其參與國際業務的經驗較少,信用評級較低,難以通過國際外匯市場進行買賣,希望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構建的平台進行交易來軋平頭寸。
目前,對應於銀行結售匯櫃台的主要交易品種,銀行間市場有四種貨幣,都是外幣兌人民幣報價。此時容易出現不同外幣之間的交叉匯率、和國際外匯市場之間匯率的差別,一些能夠參與國際外匯市場交易的大銀行,往往會把國內市場流動性較高的美元的交易放在國內的銀行間市場交易,而把相應的歐元、日元和港幣頭寸都通過國外市場轉換為美元的頭寸,中小金融機構則只能被動地接受國內外市場之間的價格差異。因此,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應當在控制中小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的前提下,積極將中小金融機構作為服務的主要對象之一。
當前,為了改變中小金融機構的這種被動的市場格局,既可以考慮推出美元兌歐元等交叉盤的報價,也可以改變現有的報價方式,將四種貨幣的交易基準價格統一為美元的基準價格,其他主要貨幣和人民幣之間的價格由美元基準價格和國際外匯市場美元和主要國際貨幣之間的價格進行套算。
從市場功能定位看,應當推動當前的外匯市場從以實需為基礎的結售匯頭寸的平補市場,逐步轉化為同時覆蓋實需交易和金融性交易的外匯市場在當前的資本管制條件下,基於交易的實需原則,中國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實際上更多的是一種結售匯頭寸的平補市場,主要是配合結售匯制度下外匯指定銀行平衡結售匯交易產生的頭寸。在這種市場格局下,商業銀行不是基於商業需要或贏利的目的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其交易行為是為了履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結售匯周轉頭寸的管理規定。當市場供求出現不平衡時,中央銀行只能被動入市買賣外匯。反觀國際外匯市場的發展,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大型跨國企業和中央銀行基於不同的交易目的,進入外匯市場交易,實需性需求的比率實際上趨於下降,而金融性交易的交易量占市場總的交易量已經超過70%,因此,逐步改革結售匯制度,謹慎地放鬆資本項目管制,擴大外匯市場的金融性交易,是提高當前外匯市場活躍程度的重要方向之一。
與市場功能定位相對應的一個問題是,當前從市場產品結構看,應逐步推出以銀行間遠期交易為代表的新交易品種。目前國內外匯市場只有四個即期交易品種,缺乏遠期交易等交易品種。開展遠期結售匯的四家銀行只能通過即期市場和拆借市場進行平盤,銀行間外匯市場缺乏遠期交易市場,匯率形成僅基於當前的外匯供求,難以迅速反映市場對未來匯率的預期。因此,應積極拓展包括遠期和外幣貨幣對在內的新的交易品種。
有關國際經驗表明,只要有現實的避險交易的需求,就必然會產生相應的避險交易的品種,只不過在不同的管制條件下,這些新品種究竟是在在岸的市場,還是在離岸的市場而已。目前在香港以及海外市場,有關人民幣的遠期交易十分活躍,對於中國在岸市場的遠期交易的發展也是一個外部的推動力。目前我國遠期外匯市場的發展僅限於零售市場上的遠期外匯業務,內容僅包括進出口貿易避險和還本付息避險,完全以實需為原則。應當逐步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遠期外匯交易,並為未來退出調期、期貨、期權等業務提供經驗。與此相對照,也可以推出商業銀行的遠期頭寸管理,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建立相應的遠期業務平盤機制,為金融機構提供遠期外匯避險機制。
『捌』 目前國內有推出外匯期貨嗎
目前國內還沒有推出外匯期貨,根據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及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規定,外匯、期貨、貴金屬等交易屬於特許經營。要想從事相關業務須獲得有權機關批准。不過你可以在香港投資外匯期貨,像香港本地券商艾德證券在這一塊就做得很不錯,值得你考慮考慮
『玖』 中國現在有外匯期貨市場嗎
中國的金融期貨交易所只有一家,全稱是: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簡稱:中金所。中國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共有三家,分別是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大連商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