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期貨種類 > 外匯期貨產生的背景

外匯期貨產生的背景

發布時間:2021-04-14 20:02:49

外匯期貨的發展前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一方面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匯率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我國迫切需要有效管理匯率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工具。目前國際上流行的匯率對沖工具有外匯遠期合同、掉期和外匯期貨,而我國的人民幣匯率衍生品目前只有遠期和掉期,將來外匯期貨的上市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近期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人民幣自由兌換不再是一個空想,如果沒有大的不確定性發生,未來5年人民幣將基本成為可兌換貨幣。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後,匯率將更加穩定,中國資產也成為更重要的金融工具,屆時對外匯期貨的需求將呈爆發式增長。

❷ 外匯期貨的發展歷程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❸ 外匯期貨是什麼在生活中有什麼意義嗎

‍‍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

❹ 美元指數的產生背景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後英美兩國達成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會議,簽訂了《布雷頓森林協定》,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這一體系的核心是「雙掛鉤」制度,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而美國則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實際是一種新的金匯兌本位制,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在流通和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這導致市場機制難以有效地發揮作用。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否能順利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到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爆發了多次美元危機。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20世紀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Gold Pool)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開始了市價和官價並存的黃金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僅維持了三年的時間。歐洲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它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
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1971年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聯儲拒絕向國外中央銀行出售黃金。至此,美元與黃金掛鉤的體制名存實亡。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浮動匯率製取代了固定匯率制。從此,福匯環球金匯外匯交易進入市場化階段,進而外匯市場發展成為全球最大而且最活躍的金融市場,也是當今世界上流動性最強的市場。美元是當今所有貨幣中最強的強勢貨幣,各國的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外匯是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絕大多數商品是以美元標價的。因此,美元的動向和漲跌是所有交易者最關心的事項。這時就需要一個反映美元在外匯市場上整體強弱的指標,即美元指數。
美元指數並非來自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或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而是出自紐約棉花交易所(NYCE)。紐約棉花交易所建立於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中介商組成,是紐約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貨與期權交易所。在1985年,紐約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門,正式進軍全球金融商品市場,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數期貨。1986年,又推出了美元指數期貨期權。盡管比外匯期貨晚出現13年,但由於迎合了市場需要,獲得了成功,並使美元指數成為市場人士十分關注的一個重要經濟指標。

❺ 外匯期貨交易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❻ 外匯期貨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外匯期貨的波動給人們的經濟生活帶來的影響

外匯期貨的產生主要是為了避險,給個人居民帶來的影響不大,如果您抄匯影響就大了,影響到您的錢帶子了.

❼ 外匯期貨的介紹

外匯期貨簡稱為FxFut,又稱為貨幣期貨,FxFut是「Forex Futures」的縮寫,是一種在最終交易日按照當時的匯率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外一種貨幣的期貨合約。一般來說,兩種貨幣中的一種貨幣為美元,這種情況下,期貨價格將以「x美元每另一貨幣」的形式表現。一些貨幣的期貨價格的表示形式可能與對應的外匯現貨匯率的表示形式不同。

❽ 期貨合約的產生背景及其發展

1、商品期貨的產生
一般認為,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現貨及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並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及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第一,他們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第二,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願意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另外,一些非穀物商認為其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贏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貿易商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不過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須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幣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❾ 外匯期貨的簡介

外匯期貨交易是指在約定的日期,按照已經確定的匯率,用美元買賣一定數量的另一種貨幣。外匯期貨買賣與合約現貨買賣有共同點亦有不同點。合約現貨外匯的買賣是通過銀行或外匯交易公司來進行的,外匯期貨的買賣是在專門的期貨市場進行的。全世界的期貨交易所主要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悉尼期貨交易所、新加坡期貨交易所、倫敦期貨交易所。期貨市場至少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交易市場,另一個是清算中心。期貨的買方或賣方在交易所成交後,清算中心就成為其交易對方,直至期貨合同實際交割為止。外匯期貨和合約外匯交易既有一定的聯系,在具體運作方式也有一定的區別。

❿ 滬深300股指期貨產生的背景

二、滬深300指數的介紹分析

股指期貨標的指數的選取原則主要是:指數有較好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指數成份股的流動性較好,具有較好的抗操縱性,套期保值效果較好以及指數編制與管理方法較為科學等。滬深300指數有較好的市場覆蓋率、行業代表性、市場流動性、投資性和抗操縱性,很好地具備作為股指期貨標的指數的必備條件。

1.滬深300指數和市場整體的相關性

截至2006年10月13日,滬深300指數的總市值為35219.27億元,流通市值為10231.01億元,而滬深兩市的A股總市值為51343.92億元,A股流通市值為16873.02億元,滬深300指數的總市值覆蓋率為68.59%,流通市值覆蓋率為60.64%,因此滬深300指數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

根據統計,按照每日收盤價計算,從2005年1月4日至2006年10月13日,滬深300指數和上證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9962,和深圳綜指的相關系數為0.9942,表明了滬深300指數和市場整體的高度相關性。按每日收盤價的漲跌點數計算,滬深300指數和上證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9650,和深綜指的相關系數為0.9748,在漲跌點數上,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相關性低於深綜指和滬深300指數的相關性的原因在於上證指數在新股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而造成了指數失真,因為在新股上市時,上證指數漲跌幅度與其均值的偏離度明顯大於深圳指和滬深300指數相應的偏離度。

2.滬深300指數的行業代表性

截至2006年10月13日,在滬深300指數中,成份股數量最多的前三個行業是製造業、交通運輸和倉儲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分別為156、28和22家,製造業在300家成份股中占的比例超過了50%。

從成份股所屬行業在指數中的權重來看,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製造業、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分別佔41.93%、15.05%和8.16%。盡管指數中製造業無論在成份股數量還是權重上都占絕對優勢,但由於製造業中子行業很多,其經營環境、景氣周期等相差很大,從而使其在股市中的走勢有較大差異。因此從市場的行業板塊來看,金融保險業、交通運輸倉儲業的板塊效應更強。考慮到滬深300指數中金融保險業的成份股一共只有9家,因此,金融保險業的整體走勢對指數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從滬深300指數的行業分布可以看出,製造業、交通運輸和倉儲業的比重遠遠高於這類行業在S&P500指數中的比重,而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又遠遠小於S&P500指數。這一特點較為准確地反映了我國正處於工業化進程前期的產業特徵。

3.主要財務特徵

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具有良好的投資性,市盈率與市凈率等估值指標明顯低於市場平均水平。2006年三季報顯示,滬深300指數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和成長性均優於市場平均水平。2006年前8個月滬深300指數成份股分紅超過市場分紅總額的80%,明顯高於同期滬深300成份股總市值的市場佔比。

從個股來看對滬深300指數的影響程度,上市公司流通A股市場比例佔300家成份股流通市值比例在1%以上的有15家。其中金融股所佔比重較大,其中又以銀行股表現突出。滬深300成份股中6家銀行股的流通A股市值為1197.54億元,占滬深300成份股流通市值比例為11.66%。招商銀行(600036)所佔比例最高為4.67%,起到一發千鈞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外匯期貨產生的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疫情對國內期貨的影響 瀏覽:596
期貨交易的紀律 瀏覽:252
買一手現貨油期貨多少錢 瀏覽:70
網上期貨開戶時證件過期 瀏覽:599
期貨軟體下載期貨下載 瀏覽:434
商品期貨收益任何計算 瀏覽:686
原油與原油期貨區別 瀏覽:789
國內上市的股指期貨合約包括 瀏覽:351
外匯股指期貨成交量排名 瀏覽:256
期貨商品交易技巧 瀏覽:629
外匯期貨有沒有騙局 瀏覽:931
炒外匯炒期貨差別 瀏覽:456
有沒有期貨資管公司 瀏覽:414
黔南長順縣豆二期貨開戶 瀏覽:750
期貨豆粕什麼時間交割時間 瀏覽:344
期貨交割日與現貨接近 瀏覽:823
個人借期貨公司發產品 瀏覽:891
上海東證期貨有限公司網址 瀏覽:775
焦炭期貨主力合約 瀏覽:452
期貨公司200怎麼取 瀏覽:72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