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普羅匯外匯和國際期貨的區別在哪裡
外匯和國際期貨最大的區別就是就是交割日。外匯屬於現貨產品,沒有具體的交割日限制,投資人只要想的話就可以無限期的持有,而國際期貨產品則有具體的交割日限制,如果到期還沒有平倉的話,就會被強制平倉。
『貳』 外匯期貨交易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叄』 國際期貨和外匯相比哪個更好賺錢期貨與外匯哪個風險大
外匯
外匯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日交易量達5.3萬億美元,它囊括了全球所有貨幣的交易。外匯市場沒有中央交易所,所有的交易都是在「場外」進行。
外匯市場一周7天都處於運轉中。當一個國家所在時區交易結束時,地球另一邊可能才開市。比如,澳大利亞悉尼在美國東部時間(EST)下午時間5:00開市,日本東京在EST下午時間7:00開市,英國倫敦在EST凌晨時間3:00開市,美國紐約則在EST上午時間8:00開市。而紐約市場閉市的時間又銜接悉尼開市時間。因此說,外匯交易者隨時都能進行交易。
外匯交易對執行速度的要求很高,而且交易可以即時進行。也因此,交易者可以根據市場的行情變化隨時調整交易,你獲得的報價都是根據即時市場行情來決定的。
外匯交易沒有最低傭金。交易者通常只需支付點差費用。目前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大多數經紀商都能提供相當低的點差。
期貨
期貨合約是金融合約的一種。買賣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交割某種商品,買方買入一種期貨合約,意味著他同意將來以固定的價格買入一種商品,而賣方必須以約定的價格賣出這種商品。交割日期可以是一周、一個月、一季度甚至一年。期貨市場的交易者也可以進行雙向交易。
與外匯市場相比,期貨市場的規模要小得多,日均交易量約500億美元左右。因此,期貨市場的流動性相比外匯市場也要小得多,盡管如此,這部分流動性已經能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投資者的需求。
與外匯不同的是,期貨交易必須在交易所進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期貨合約交易量最大。除此之外,洲際交易所(ICE)和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也是交易量相當龐大的交易所。
期貨交易的交割價是無法確定的。期貨交易通常不會立刻進行,因此交易者很難確切知道自己能夠買入或者賣出多少商品。
期貨交易不僅需要支付點差,而且還要支付傭金費、結算及兌換費用等。這些費用能夠迅速累積,最終消耗交易者的盈利。
『肆』 國際期貨市場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簡單,明確)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過程。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誕生;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期貨品種出現。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所誕生在英國倫敦,1876年成立;1933年,紐約商品交易成立,1974年推出黃金期貨合約,在70~80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經濟市場帶巨大的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的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 1972年5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部分(IMM)首次推出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 1982年10月1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新天地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目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伍』 外匯期貨的問題
貨幣是經濟的基礎,而政治又是經濟的延續,而政治的延續又包括外交以及軍事等,所以想要了解所有可以影響貨幣價值的因素很難,因為這個東西涉及的領域太多了。
而在單純經濟上影響貨幣匯率的經濟數字可以分為:先行指標、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具體包括:
1.先行指標(Leading Indicator)
先行指標是對未來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的經濟指標的統計。市場分析者常參考這些指標分析未來經濟發展的狀況及其對今後匯率發展方向的影響。
2.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Concurrent Indicator and Lagging Indicator)
同步指標的變動時間與一般經濟情況基本一致,滯後指標的變動時間則往往落後於一般經濟情況的變動。這兩類指標可以顯示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並確定或否定先行指標預示的經濟發展趨勢,而且通過它們還可以看出經濟變化的深度。較重要的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有:
(1)國民生產總值(GD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年、季)以貨幣表示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它是整個國民經濟的概括,是全面反映一國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程度的綜合指標體系。通常美國GDP越高意味著經濟發展越好,利率趨升,美元匯率趨強。
(2)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也是代表經濟發展好壞的標志。失業率的上升,意味著經濟受阻;失業率降低,則意味著經濟發展勢頭增強。
(3)零售指數(Retail Sales Index)
零售指數是一個包括現金購買和信用賒購的指標,它反映社會消費狀況及總體經濟活動。較高的零售指數表明社會消費充分,經濟發展潛力大,利率趨升,美元匯率趨升。
(4)個人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個人消費支出包括個人購買商品和勞務兩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指標。
(5)工業生產指數(Instrial Proction)
工業生產指數反映美國生產和製造業的總生產,通常與國家經濟發展相一致。工業生產水平越高,經濟發展勢頭越好,資本投資也更多,從而帶動美元匯率上升。
(6)全國采購經理協會指數(NAPM)
NAPM指數一般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公布,反映製造業的活躍程度,常比失業率更早地顯露出上個月經濟活動發展變化的端倪。該指數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的擴張,低於50%則意味著經濟的萎縮。
(7)商業庫存(Business Inventory)
商業庫存反映商業部門對短期信貸的需求。商業庫存增加,可能帶動短期利率上升,使經濟發展減緩,表明經濟可能進入停滯狀態,嚴重者可能表明經濟開始衰退。
(8)設備開工率(Housing Starts)
用於衡量現存的工廠和設備閑置的情況。開工率上升,預示著經濟擴張的開始。通常80%的設備開工率被認為是工廠和設備的正常閑置,83%-85%以上則意味著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利率趨升的壓力也變大。
(9)工廠訂單(Factory Order)
工廠訂單反映了消費者、廠商或政府對未來產出的需求。
(10)住房開工率(Housing Starts)
住房開工率是衡量建築業活躍程度的指標,而建築業又常常是經濟周期變化中的先導產業。住房開工率的上升,預示著經濟趨於擴張。
(11)消費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或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即通貨膨脹水平的變化情況。如果CPI大幅度上升,從短期看,有助於利率上升,從而支持匯價堅挺;從長期看,實質上是通貨貶值。
消費物價指數由美國勞工部每月公布。它有兩種不同的消費物價指數:一種是職工和工人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W;另一種是城市居民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U。由於CPIU指數統計的范圍是CPIW的兩倍,它反映消費物價的參考性更高,因而深受市場人士的重視。
(12)生產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
生產物價指數反映上個月的商品生產成本,顯示生產原料價格變化狀況,從而可以據此預料未來消費價格變化的趨勢。該指數的上升意味著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大。當然,由於指標未能包括一切商品折扣,所以有時會誇大物價上升的速度。
『陸』 外匯期貨的發展歷程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柒』 國際期貨市場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過程。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誕生;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期貨品種出現。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所誕生在英國倫敦,1876年成立;1933年,紐約商品交易成立,1974年推出黃金期貨合約,在70~80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給世界經濟市場帶巨大的沖擊,石油等能源產品的價格劇烈波動,直接導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貨的產生。 1972年5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部分(IMM)首次推出外匯期貨合約。1975年10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 1982年10月1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長期國債期貨期權合約,為其他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交易開辟了新天地引發了期貨交易的又一場革命。目前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權交易所。 1
『捌』 國際市場上最早出現的期貨品種是
⒈商品期貨市場的發展
商品期貨是指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主要包括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和能源期貨。
⑴農產品期貨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誕生。
⑵金屬期貨
最早的金屬期貨交易誕生於英國。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至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依然是國際有色金屬市場的晴雨表。目前其主要經營品種有銅、錫、鉛、鋅、鋁、鎳、白銀等。
美國金屬期貨的出現晚於英國。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Commodity Exchange,簡稱COMEX順)成立於1933年,由經營皮革、生絲、橡膠和金屬的交易所合並而成,交易品種由黃金、白銀、銅、鋁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黃金期貨合約在七八十年代的國際期貨市場上有一定影響。
⑶能源期貨
目前,紐約商業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簡稱NYMEX)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能源產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種有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等。
⒉金融期貨的出現和發展
率先出現的是外匯期貨。1972年5月,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簡稱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鎊、加拿大元、西德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內的外匯期貨合約。
1975年10月,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期貨合約,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推出了利率期貨合約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上市,是迄今為止國際期貨市場上交易量最大的金融期貨合約。
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ansas City Board of Trade,簡稱KCBT)開發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使股票價格指數也成為期貨交易的對象。
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並且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玖』 外匯和國際期貨的區別在哪裡
第一,流動性。外匯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外匯市場每天的資金流動量在4兆美元之上。流動性高造就了外匯交易成交塊,波動大,容易獲利等特點。而期貨市場每天成交量在五百億之上,雖然成交量也很大,但是相比於外匯還是要遜色的多。
第二,交易時間。外匯市場由於是全球性的金融市場,雖然各個地區都有休市的時間,但是整個全球串聯起來,造就了外匯可以二十四小時進行交易的優勢。而期貨市場由於都是一些期貨交易所之內的交易,所有交易經常是比較簡短的,時間也比較的短,投資人在進行交易的時候難以找到合適的時間進行交易,而外匯市場可以隨時進行交易。
第三,成交情況。上面我們介紹外匯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高的市場,其在成交速度和質量上絕對優於期貨市場。而另一方面,外匯交易屬於現貨交易,投資人只要想的話,就可以無限期的持有外匯。而期貨市場屬於期貨,交易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投資人在期貨交割日之前,必須要平倉,否則就會被強平。因此,外匯市場相較於期貨市場各家容易獲利一些。
第四,傭金方面。目前外匯市場投資人已經沒有傭金了,而是全部以點差來作為計費方面,而期貨市場還是以傭金做為主要的手續費的,因此外匯交易的成本要比期貨方面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