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外匯期貨我都搞混了,外匯還有期貨
外匯期貨簡稱為FxFut,是「Forex Futures」的縮寫,是在集中形式的期貨交易所內,交易雙方通過公開叫價,以某種非本國貨幣買進或賣出另一種非本國貨幣,並簽訂一個在未來的某一日期根據協議價格交割標准數量外匯的合約。為了說明方便,我們先把廣義的外匯期貨交易與狹義的外匯期貨交易區別開來。廣義的外匯期貨交易,包括外匯期貨合約交易和外匯期權合約交易二種方式,而狹義的外匯期貨則專指外匯期貨合約。外匯期貨的主要的內容包括: ①交易單位。②最小變動價位。③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④合約月份。⑤交易時間。⑥最後交易日。⑦交割日期。⑧交割地點。
② 外匯期貨合約的內容有哪些
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設計,經國家監管機構審批上市的標准化的合約。期貨合約可借交收現貨或進行對沖交易來履行或解除合約義務。合約組成要素:
A.交易品種
B.交易數量和單位
C.最小變動價位,報價須是最小變動價位的整倍數。
D.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即漲跌停板。當市場價格漲到最大漲幅時,我們稱"漲停板",反之,稱"跌停板"。
E.合約月份
F.交易時間
G.最後交易日
H.交割時間
I.交割標准和等級
J.交割地點
K.保證金
L.交易手續費
什麼是外匯風險?它有哪些類型?
由於匯率變動致使外匯交易的一方,以及外匯資產持有者或負有債務的政府,企業或個人,有遭受經濟損失或喪失預期利益的可能性。
(1)交易風險。交易風險是指在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國貨幣和本國貨幣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損失回盈利的可能性.
(2)轉換風險。轉換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進行會計處理中,功能貨幣即交易貨幣(一般是海外分公司所在國貨幣)轉換成計賬貨幣(一般是總公司所在國貨幣)的過程中,因匯率變動而呈現賬面損失的可能.。
(3)經濟風險。經濟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是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③ 期貨中外匯匯率美元牌價、歐元牌價等等 是什麼意思
有賣出牌價和買入牌價。那是100美元能換多少人民幣的標准相當於匯率。但是不同於匯率哦!
④ 那些東西會影響到貨幣的匯率
一、 外匯基本知識
外匯概念
外匯(Foreign Exchange,或Forex )是國際匯兌的簡稱,從本質上講是以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國貨幣,從而相應地把這部分資金轉移到國外。
作為國際支付手段的外匯必須具備三性:可支付性、可獲得性和可換性。
我國的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具體包括以下五項內容:⑴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
⑵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⑶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⑷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⑸其他外匯資產。
根據外匯的來源和用途不同,劃分為:
⑴貿易外匯。它是指進出口貿易所收付的外匯,包括貨物及相關的從屬費用,是一個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與用途。
⑵非貿易外匯。它是指除進出口貿易和資本輸出入以外的其他各方面所收付的外匯,包括勞務外匯、僑匯、捐贈外匯和援助外匯等。
根據外匯的交割期限,劃分為:
⑴即期外匯,又稱現匯。是指外匯買賣成交後,在當日或在兩個營業日內辦理交割的外匯。
⑵遠期外匯,又稱期匯。是指買賣雙方不需即時交割,而僅僅簽訂一紙買賣合同,預定將來在某一時間(在兩個營業日以後)進行交割的外匯。
外匯常識
外匯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 )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或比價,也可以說是用一國貨幣所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的標價方法(Exchange Quotation):
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它是以一定單位(1個或100個、萬個單位等)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成若干數額的本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即用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基準來計算應付多少本國貨幣,所以又叫應付標價法。如人民幣市場匯價。
間標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它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折算為若干數額的外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即用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基準來計算應收入多少外國貨幣。所以又叫應收標價法。如紐約外匯行市。
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為:
⑴買入匯率,又稱為買入價。
⑵賣出匯率,又稱為賣出價。
⑶中間匯率,又稱中間價,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
⑷現鈔匯率,它是指銀行買賣外匯現鈔所使用的匯率,也有買入價與賣出價之分。
按銀行外匯匯付方式劃分為:電匯匯率(T/T RATE); 信匯匯率 (M/T RATE);票匯匯(D/D RATE)
二、 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外匯管理
外匯管理,亦稱為外匯管制,是指對外匯的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所實施的一種限制性的政策措施。
目前,我國外匯管理體制基本上屬於部分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的外匯交易不實行或基實行外匯管制,但對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進行一定的限制。
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的基上,創造條件,逐步放開,推進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從而實施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
一、 經常項目外匯管理
主要包括:經常項目可兌換、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管理和進出口核銷制度。
(一) 經常項目可兌換
指對屬於經常項目下的各類交易,包括進出貨物、支付運輸費、保險費、勞務服務、出境旅遊、投資利潤、借債利息、股息、紅利等,在向銀行購匯或從外匯帳戶上支付時不受限制。
1997年,國務院通過立法形式,明確了我國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其中增加規定,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
(二) 銀行結匯制
目前,我國對外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實行銀行結匯制。97年10月起,逐步允許中資企業開立外匯帳戶,保留一定限額的外匯收入。
外商投資企業經常項目范圍的外匯收入,可以開立外匯結算帳戶,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局,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結算帳戶核定可保留外匯的最高金額,最高金額之內的外匯可以保留,也可以賣給外匯指定銀行或外匯調劑中心,超過最高金額的部分則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或外匯調劑中心。
(三) 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核銷制度
出口收匯核銷,指貨物出口後,對相應的收匯進行核銷。
進口付匯核銷,指進口貨款付出後,對相應的到貨進行核銷。
實行這兩項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監督企業出口貨物後必須及時、足額地收回貨款,付出貨款後必須及時、足額地收到貨物,從而堵塞套匯和逃匯等非法活動。
二、 資本項目外匯管理
現階段我國國際收支中的資本項目主要是外商來華直接投資、對境外直接投資和借用外債三種形式。此處主要介紹前兩種形式:
(一) 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外匯管理
分為外匯收入和支出管理兩個方面
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項目外匯收入,主要是外匯投資款、國內外外匯貸款或境外發行外幣債券等,對其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外匯登記制度
二是外匯專用帳戶管理
三是外債登記
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項目下的外匯支出主要是投資款的匯回和償還外債本金。投資款要轉移或匯出,須經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批准。償還外債本金,需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核准後方可在銀行或外匯調劑中心辦理。
(二) 對境外投資的外匯管理
目前,負責境外投資項目審批的主管部門是國家計委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及其授權的部門;境外投資的外匯管理機關是國家外匯管理局
在境內機構提出向境外投資的立項申請前,外匯管理部門要對以下內容進行審查:
一、 審查投資者的資格
二、 審查境外投資的投資風險
三、 審查境外投資的外匯來源
境外投資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投資者要到國家外匯管理局登記建檔,並繳存境外投資利潤匯回保證金。
三、 外債管理
我國的外債管理范圍包括:向國外借款、發行外幣債券、國際金融租賃、貿易項目中的延期付款、買方信貸、境內金融機構吸收境外存款、補償貿易中以現匯償還的債務;向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借入外匯資金。
一國對外舉債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首先必須保持適度的規模和增長速度,並非越多越好。衡量一國外債是否適宜,國際上通常用償債率、債務率、負債率、長短期債務比例等經濟指標作判斷。
外債風險管理
(一) 外債風險種類: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會計風險
(二) 如何控制和防範外債風險
在籌資階段:
1.從總體講,盡量使外債貨幣幣別與本國出口收匯、外匯儲備的幣別相一致。
2.選擇流通性較強的可兌換貨幣
3.原則上選擇「軟貨幣」,籌資貨幣應多樣化
4.把匯率和利率結合起來綜合考慮
5.合理安排籌資利率結構
6.應爭取將提前償還貸款的條款列入貸款協議
7.注意在借款協議中加入保護性條款
8.注意使籌資的市場結構和國別結構多元化
9.注意期限結構合理,控制中長期和短期外債的比例,避免借入
大批期限相同的外債,以防止還債過於集中,出現償債高峰。
(三) 運用金融工具化解外債風險
常用的有債務互換(利率互換、貨幣和利率交叉互換)、遠期合約(遠期外匯合約和遠期利率合約)、期貨(利率期貨和外
匯期貨)、期權(利率期權和外匯期權)、貨幣指數化和負債幣種多元化。
四、 外匯存貸款業務管理
金融機構經營外匯存貸款業務,必須另外申請,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才可辦理,非銀行金融機構經批准可以吸收外匯信託存款或特定企業的外匯存款。
外匯貸款除了與人民幣貸款一樣具有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之外,還有以下特殊要求:
1.借什麼貨幣,還什麼貨幣
2.實行浮動利率和收取承擔費
3.貸款發放的重點應為出口創匯的技術改造項目
4.貸款項目必須按程序保有關部門批准
5.國內配套設備和資金要落實
6.借款單位必須有可靠的外匯來源和按期償還本息的能力,並提
出有依據的歸還貸款本息的計劃。
目前,我國銀行辦理的外匯貸款業務有:現匯貸款、特種外
匯貸款、「三資」外匯貸款(買方信貸、政府貸款和混合貸款的
簡稱)、國際商業貸款和國際銀團貸款。
五、 人民幣匯率管理
1973-1980年,人民幣實行「一籃子貨幣」釘住匯率制度。
1973年按「一籃子貨幣」原則,確定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價,即選擇我國在對外經濟貿易往來中經常使用的若干種貨幣,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確定權重,根據這些貨幣在國際市場的升降幅度,加權計算出人民幣匯率。從1973-1984年,選用的貨幣和權重曾作過七次調整。由於我國對外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的目的是為了保值,所以在制訂人民幣匯價的指導思想上人民幣定值較高。
1981-1984年,實行貿易內部結算價
從1981年起,我國實行兩種匯價:一種是使用於非貿易外匯收支的對外公布的匯價;另一種是使用於貿易外匯收支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
在此期間,我國實際存在著三種匯率:一是對外的,並適用於非貿易收支的官方牌價;二是適用於貿易收支的貿易內部結算價;三是調劑外匯市場的外匯調劑價。
1985-1993年底,實行以美元為基準的有限彈性匯率制
1985年1月1日,我國停止貿易內部結算價的使用,貿易收支與非貿易收支均按官方牌價結算。內部結算價雖然與官方牌價並軌,但調劑外匯市場仍然存在,實際上除官方牌價外,仍存在一個調劑外匯價。
1991年4月以後,外匯管理局根據國內物價上漲水平與美元匯率的漲落情況,經常進行微調,1992-1993年,大約保持在1美元=5.8元左右的水平。
在此期間,由於需求的加大與其他因素的影響,到1993年底,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相差3元,即官方牌價1美元=5.8元左右,調劑外匯價1美元=8.7元左右。
1994年起,我國實行新的外匯管理體制。在這種新的體制下,人民幣匯率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人民幣匯率不再由官方行政當局直接制定,而是由中國人
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當日人民幣匯率,各外匯指定銀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匯率和規定的浮動范圍,自行確定和調整對客戶的買賣價格。
⑵由外匯指定銀行制訂出的匯率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這
是因為:第一,新體制實行外匯收入結匯制,所有經常項目項下的外匯供給均進入外匯市場;第二,實行銀行售匯制,取消經常項目支付用匯的經常性計劃審批,同時取消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這意味著經常項目的絕大部分外匯需求可以也必須通過外匯市場來滿足。
⑶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所形成的匯率是統一的。新的體制實施後,同時在結匯制和售匯制下,外匯的供求均以外匯指定銀行為中介,企業之間不得直接相互買賣外匯,外匯調劑市場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外匯調劑價也相應地演變成市場匯率,此即「匯率並軌」。由於匯率是各外匯指定銀行自行確定的,但外匯供求在各銀行的業務范圍內的分布又是不一致的,人民幣匯率的全國統一性就必須通過建立全國銀行同行業間的外匯交易市場來實現。
六、 外匯和黃金儲備管理 相關話題
一、 外匯儲備管理
外匯儲備,指由各國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兌換的儲備貨幣,是一國國際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國家宏觀調控實力的重要標志。中國人民銀行履行持有、管理和經營我國外匯儲備的職責。
外匯儲備的主要功能:
1. 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2. 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3. 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4. 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外匯儲備的經營原則是要考慮安全性、流動性、增值性。但是,此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一般來說,應盡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採用「投資組合」、「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的策略,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
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由外匯經營中心負責投資增值,其投資策略以往比較保守,主要投資在美國的債券,直至近年,我國才有對外匯儲備進行投資增值業務, 側重於風險低的美國債券市場,而較高風險的外匯買賣的投資比例很低。
目前,中國是美國債券市場的第二大買家,僅次日本。九七年,中國在美國市場大量拋售美國長期債券,轉而大量買入短期債券,中國這次行動在美國債券市場引起矚目,反映了其投資策略愈趨靈活進取。 同時,隨著中國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增加,中國近年亦培養了一批經營國際業務人才,對瞬息萬變的國際金融市場的掌握增加,從而投資策略變得更加靈活。
二、 黃金儲備管理
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黃金儲
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確定黃金儲備規模的參考因素:
1. 國際收支狀況
2. 外債水平
3. 外匯儲備水平
運用黃金儲備的形式主要分為:直接營運、間接周轉、資產組合
1.直接營運——一國貨幣當局利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種契機,採用各種營運手段,直接參與黃金市場的交易活動。
2.間接周轉——一國貨幣當局通過制售金幣,開展黃金租賃,辦理黃金借貸等業務,間接地實現黃金儲備增值、保值的目的。
3.資產組合——將一定的黃金儲備按照流動性、收益性的原則,及時轉換成收益性高、流動性比較強的外匯儲備,並根據市場匯率的變動情況,再進行適當調整。
我國對黃金儲備的運用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通過國際黃金市場,採取現貨、期貨以及選擇權等交易方式,提高黃金儲備營運的收益率。
(二)通過發行、經銷各種金幣,實現庫存黃金的增值。
⑤ 適合做外匯期貨買入套期保值的情形主要包括哪些
適合做外匯期貨買人套期保值的情形主要包括:
(1)外匯短期負債者擔心未來貨幣升值。
(2)國際貿易中的進口商擔心付匯時外匯匯率上升造成損失。
⑥ 外匯期貨市場的主要構成要素包括哪些
外匯構成的三要素包括了:本幣,外幣,匯率。
本幣:本幣指的是某個國家或地區法定的貨幣,除了法定貨幣之外其他的貨幣都不能在這個國家流通。如中國大陸唯一法定貨幣為人民幣,所以這時我們也把人民幣稱為本幣,但這種概念大多是用在匯市上的。除了本幣之外其他的都統稱外幣。
外幣:外幣是「外國貨幣」的簡稱,是指本國貨幣以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它常用於企業因貿易、投資等經濟活動引起的對外結算業務中。外幣是指在一個官方的貨幣區域內所使用的一種其它貨幣或者利用一種其它貨幣所提出的付款要求。
匯率:「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⑦ 外匯期貨交易題~~急~急~急
買入瑞士法郎看漲期權,到期時瑞士法郎的市場匯率高於協定匯率時執行期權,低於協定匯率時放棄期權。
(1)瑞士法郎市場匯率低於期權協定價,放棄期權,損失費為期權費:12.5萬*50*0.02=12.5萬美元
(2)匯率高於協定價,執行期權,即以協定價買入50*12.5萬瑞士法郎,再從市場出售,減去期權費即為收益:
50*12.5萬*(0.57-0.55)-12.5萬*50*0.02=0
由於市場價與協定價差價正好是期權費,為期權交易的盈虧平衡點,損益為零
(3)同(2),執行期權,損益:50*12.5萬*(0.59-0.55)-12.5萬*50*0.02=12.5萬美元,獲利12.5萬美元
⑧ 外匯期貨交易的經濟功能又哪些
1、套期保值
外匯期貨的套期保值分為賣出套期保值和買入套期保值兩種。它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價格走勢一致的規律 , 在期貨市場和現匯市場上做幣種相同、數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交易。不管匯率如何變動 , 利用期貨市場上盈與虧和現貨市場上的虧與盈相補平 , 使其價值保持不變 , 實現保值。
出口商和從事國際業務的銀行預計未來某一時間會得到一筆外匯 , 為了避免外匯匯率下浮造成的損失 , 一般採用賣出套期保值。賣出套期保值又稱空頭套期保值 , 即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後再買進。
買入套期保值,又稱多頭套期保值 , 即先在期貨市場上買入而後賣出。進口商或需要付匯的人因擔心付匯時本國貨幣匯率下浮, 往往採用買入套期保值。
2、外匯投機
投機者往往無具體的外匯需求 , 而是借匯率漲落波動之機 , 進行冒險性的期貨交易從中獲利。由於外匯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交易 , 投機者能用較小資本做較大外匯交易 , 體現以小博大的投機特點。國際金融市場正是由於投機者的參與 , 保值者的願望才便於實現 , 才使外匯期貨市場有了更大的流動性。期貨市場的投機活動分為多頭投機和空頭投機兩種。
多頭投機是指投機者預測某種貨幣匯率上升 , 先買後賣 , 將先前設立的多頭地位了結 , 從中謀取盈利行為。進行多頭投機的前提是預測某種貨幣匯率上升 , 先進行買入 , 如果匯率果然按其預測方向變動 , 交割之前進行賣出 , 他就會盈利;反之 , 不管他是做對沖結束還是進行實際交割 , 他都會虧損。
空頭投機與多頭投機相反。空頭投機是預測某種貨幣匯率下跌 , 先賣後買,了結先前的空頭地位 , 從中謀取盈利。進行空頭投機的前提是匯率下跌。在預測匯率下跌的前提下 , 投機者先進行賣出期貨 , 匯率果然按其所預料的下跌了 , 在交割日到來之前進行買入 , 他就會盈利 ; 否則不管他是做對沖結束還是進行實際交割 , 他都會虧損。
3、價格發現功能
所謂價格發現是指形成競爭性價格的過程。外匯期貨市場由於它的透明度高和流動性強,因而成為更有效的價格發現制度。在外匯期貨市場上 , 通過參與者各方有序的公開競爭和討價還價 , 形成的匯率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
⑨ 外匯哪幾個指標組合的系統在哪個周期 最好用
1.向市場經濟轉軌初期(1979-1993年)
第一階段是人民幣內部結算價與官方匯率並存時期(1981~1984年)。改革以前,人民幣匯率長期低於出口創匯成本,但高於國內外消費物價之比。為了擴大出口,人民幣需要貶值,不過人民幣貶值對非貿易外匯收入不利。從兼顧貿易和非貿易兩方面的需要出發,1979年8月政府決定自1981年1月1日起在官方匯率之外實行貿易內部結算匯率,它以全國出口平均換匯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潤計算出來,明顯低於官方匯率。
第二階段是取消內部結算匯率,進入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市場匯率並存時期(1985~1993年)。雙重匯率體制明顯調動了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國家外匯儲備也有所增加。但是這種安排存在明顯的問題:第一,從對外關系來看,IMF將雙重匯率看作是政府對出口的補貼,發達國家威脅要對我國出口商品徵收補貼稅。第二,從國內角度來看,雙重匯率造成外匯管理工作中的混亂,而且它在外貿部門仍然吃大鍋飯的情況下不能有效抑制進口。所以,從1985年1月1日起取消了內部結算價,人民幣又恢復到單一匯價。
為了配合外貿改革和推行承包制,我國逐步取消財政補貼,從1988年起增加外匯留成比例,普遍設立外匯調劑中心,放開調劑市場匯率,形成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的局面。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1994年至今)
第一階段是匯率並軌與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時期(1994~2005年7月)。1994年國家外匯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改革外匯管理體制,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的貨幣」。具體措施包括,第一,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1994年1月1日實行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並軌。第二,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第三,建立全國統一的、規菹的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央行通過參與該市場交易管理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對外公布的匯率即為該市場所形成的匯率。1996年12月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從而實現了人民幣自由兌換的重要一步。
1994年以後,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但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除了在1994年1月到1995年8月期間小幅度升值外,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亞洲金融危機以後,由於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可能導致人民幣升值,不利於出口增長,中國政府進一步收窄了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1999年,IMF對中國匯率制度的劃分也從「管理浮動」轉為「釘住單一貨幣的固定釘住制」。
第二階段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至今)。釘住製成功地保持了人民幣匯率水平的穩定,有力地促進了外貿和投資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第一,對外貿易不平衡狀況加劇。自1994年以來(1998年除外),中國一直保持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格局,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後,雙順差規模持續擴大,2004年經常賬戶盈餘已達到當年GDP的4.2%。第二,雙順差造成中國的外匯儲備迅速增加並帶來了貨幣沖銷操作的壓力,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挑戰。第三,粗放的出口增長方式使我國出口品的技術含量低,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部分出口產品的資源和能源消耗大、對環境破壞嚴重,不利於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