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元升值,大宗商品的價格到底是上漲還是下跌
首先,當美元指數走強時,大宗商品將普遍表現疲軟,而當美元指數走弱時,大宗商品將表現強勁。這背後的邏輯可能存在兩個方面:第一,美元是大宗商品的標價貨幣。在商品基本供求不變的情況下,美元將會走強,以美元計價的商品肯定會貶值。這僅僅反映在貨幣上,也就是說,美元的升值意味著美元的購買力將會增加,同樣多的美元能購買更多的商品反之,則相反。
第二,美元指數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美元資產吸引力的變化,這將導致商品和美元資產之間的資金轉換:當美元走強時,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偏好將會增加,導致一些資金流出商品市場,導致價格回落,反之相反。
最後,大宗商品的變化也會對美元產生反作用。當大宗商品回落時,這將有助於降低通脹壓力,幫助美國經濟復甦。這對美元來說也是一個好兆頭。相反,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時,通脹壓力增大,這給美國經濟帶來壓力,不利於美元的升值。
總的來說,大宗商品和美元是相互支持和相互促進的。當預期美元會下跌時,人們開始預期商品會上漲,然後賣出美元並購買商品。與此同時,這一過程加強了對大宗商品的上漲預期,增加了美元的供給和需求。
以上就是小編的一些基本介紹,相信大家看完上面介紹後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您可以到外匯天眼交易社區查看更多知識。
B. 今年年底到明年,大宗商品價格,原材料還會上漲嗎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業績一路上揚。據巴克萊銀行公布的最新報告,迄今為止,今年大宗商品市場的總投資額已達到508億美元,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同期最高水平,而2009年同期的總流入也只不過比這個數字高出10億美元。大宗商品價格多年不景氣,在全球經濟依舊復甦乏力的情況下,價格持續高企,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演化?現狀——大宗商品價格呈現全面上漲「大宗商品進入牛市」。這是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的標題。報道指出,在過去的幾年間,大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都「跌跌不休」,尤其是黃金、銅礦石、煤炭、銅和原油等,但現在看來大宗商品市場已經「走出熊市」。巴克萊銀行的報告顯示,新流入的資金推動大宗商品資產管理總額從2015年底的低點1610億美元增至2350億美元。世界銀行近日的報告也指出,今年以來,從大豆到鑽石等所有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實現了重要復甦,大宗商品「最糟糕的日子已經過去」。英國媒體報道說,自2011年從高位回落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在低位徘徊。但從今年伊始,情況發生逆轉,繼鋼材等「黑色系」原材料價格率先上漲以來,包括飼料類原材料、石油化工類以及有色金屬類等原材料價格輪番走高。經過今年6月、7月相對的小幅回落後,進入8月,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大面積飆升。其中,「黑色系」商品價格全面提升,有色金屬商品、能源化工商品也幾乎全線上漲,不過農產品走勢分化,貴金屬則顯現出弱勢。如果今年全年大宗商品市場都能實現資金凈流入的話,那將是4年以來的第一次。
C. 期貨中的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都與那些主要的因素有關
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這是大宗商品投資和交易的人員都是非常關心的話題,同時大宗商品的價格也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世界經濟中大宗商品無處不在,每天的吃穿住行都包含大宗商品,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面給進行具體說明:
一、供需因素是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首要因素
供需因素是影響大宗商品的根本性因素,也是起決定性的影響因素,例如自然災害,金融危機等會導致需求的增減。但進入信息化時代之後,供需矛盾的信息經常被操縱者別有用心的人為放大,而且放大的程度往往是n多倍,進而造成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暴跌。
二、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因素之美元及匯率:
美元匯率與大宗商品呈現負相關關系,且美元匯率與大宗商品呈正相關關系多發生在美元升值的時候。一般而言,銅、Brent原油與美元匯率波動關系較為接近,而黃金與美元匯率負相關關系較其他大宗商品強的多。
(3)期貨大宗商品2021年是否上漲擴展閱讀:
趨勢:根據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最新發布的《2012年2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數(BCI)數據報告》顯示,在其跟蹤的100種大宗商品中有55種上漲,其中,能源漲幅居前,最高為2.14%。
這反映出國際油價對我國的影響深遠,但是耗能比重超70%的煤炭價格連續下跌,表明大宗商品市場虛熱仍在,下游回暖仍待時日。
在生意社跟蹤的100種大宗商品中,有55種在2月份出現上漲,100種商品的平均漲幅在0.35%。能源和有色成為2月份的兩個亮點板塊,其中能源平均漲幅最高,為2.14%,有色平均漲幅最低,為-1.87%。
環鏈:石油、農產品和貴金屬價格在全球性的連鎖反應中彼此借力不斷被推高,由此人們擔心,價格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將引發長期的通貨膨脹。
D. 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存在有什麼意義
期貨存在的意義主要是:價格發現功能,規避風險功能
發現價格
由於期貨交易是公開進行的對遠期交割商品的一種合約交易,在這個市場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點,對各種信息的不同理解,通過公開競價形式產生對遠期價格的不同看法。期貨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反映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預期性的特點,有利於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迴避風險
期貨交易的產生,為現貨市場提供了一個迴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使期現貨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迴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
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現貨價格同時受共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動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於有交割機制的存在,在臨近期貨合約交割期,期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
交割:期貨交易的了結(即平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對沖平倉;二是實物交割。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機制的存在,使期貨價格變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交易的兩大功能使期貨市場兩種交易模式有了運用的舞台和基礎,價格發現功能需要有眾多的投機者參與,集中大量的市場信息和充沛的流動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為迴避風險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時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價格的波動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過合約的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E. 今年期貨中的那幾個品種都漲了不少,如大豆糖玉米等不知道它們是否還會繼續漲
1.實際供需關系
價格是圍繞價值波動,價值是實際供需關系決定的.經濟景氣時需求旺盛,商品價格上漲,反之下跌.
2.貨幣政策
寬松的貨幣政策,使貨幣貶值(也叫通貨膨脹),以貨幣計價的商品漲價.
緊縮的貨幣政策起相反作用.
3.美元因素
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是以美元計價,如果美元貶值,很多國家的商品期貨漲價,反之下跌.
4.資金推動
大部分資金都是順勢操作,所以有的時候基本面和技術面出現背離也不奇怪.
5.其他因素
政治因素,國際軍事因素等等,比如原油期貨品種受很多復雜因素
是否繼續漲不清楚,我也不預測今天以後的走勢,我只看昨天的走勢,順今天的走勢,不預測明天的走勢.
對於散戶而言,分析這些因素沒有實際指導意義,即使你認為判斷對了,但可能實際上是錯誤的判斷,所以也得按照技術分析把握建倉機會.即使不考慮這些因素,只要出現建倉信號,它的可靠性肯定優與你一個人的判斷得出的結論.因為這個信號是集合了所有消息後給出的信號.
豆油如果能突破6月2日箱體頂部,可能會繼續上漲
補充以下針對樓上兄弟的觀點:
所謂大資金推動是有因的,有因才有果.
F. 軟性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漲,上漲之後有什麼後果
軟性大宗商品指的是可被廣泛交易,並且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料的商品。軟性大宗商品包括可可,咖啡,糖,農副產品,像活豬,活牛,小牛等也屬於軟性大宗商品。
G. 有關大宗商品、期貨合約的交易
你平時聽到的就是那份合約的價格波動,比如棉花2011年9月的合約,cf1109的價格是2萬5,價格上漲到2萬6,實際就是未來2011年9月棉花價格從2萬5漲到2萬6了。
H. 期貨 關於通貨膨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問題
通脹時期避險資金會流入商品市場,尤其是流入黃金市場進行保值。另外通脹時期由於貨幣貶值,所以商品就會顯得便宜,而存在了一定的上漲空間。
通脹之後,通常都面臨著貨幣緊縮問題。央行通過再貼現,窗口指導和在資本市場的操作回籠多餘的資金。另外避險資金這時候也會投資到經過通脹之後顯得十分便宜的甚至破產的優質資產,也就是投資實業。這樣的話商品市場就會面臨資金短缺問題,面臨調整。
自1971年開始,大宗商品出現過兩輪大幅上漲行情。一輪是在1971-1980年,當時資本主義世界處在二戰後最嚴重的「滯脹」時期,經濟停滯不前,增長緩慢,而通貨膨脹嚴重,導致商品暴漲。CRB指數由1971年9月30日的96.80點上漲到1980年11月28日的334.8,上漲幅度246%。其中原油由3美元/桶上漲到1980年的40美元/桶,黃金由35美元/盎司上漲到850美元/盎司。
而2003年以來,大宗商品再次出現暴漲,尤其是龍頭品種原油,從1998年底的10.72美元/桶,上漲到2008年7月11日的147美元/桶,上漲幅度巨大。表面上看是全球經濟大幅增長帶動需求增長引發商品上漲,經濟增長確實是商品上漲的一大重要因素,實際上更重大動力就是全球資金泛濫導致的通貨膨脹,這主要是由於在「9.11」之後,美聯儲長期將利率長期維持在1%,相當於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2003以來,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同時美元處於貶值之中,經濟增長與美元貶值是商品大幅上漲的兩大動力。
導致通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信用貨幣,比如信用卡,貸款等,相當於把未來的錢拿到現在消費,無形中就增加了當前的貨幣流通量,而央行為了彌補未來的缺口,則在當前要發行大量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過多,不值錢了。
I. 通貨膨脹了這么多年,為什麼從94到現在近20年,期貨商品價格指數只漲了2倍不到呢
統計口徑不一致。通脹一般是說CPI指數,比如在經濟學上超過6%就是通脹,而這個CPI統計的商品一般是最終消費品,例如饅頭、自行車等等。而期貨商品價格指數,統計的是初級原材料或大宗商品,就是小麥或者鋼鐵價格。一般來說,原材料價格上漲一點,通過幾個工序和流通渠道成為最終消費品到消費者手上,會成倍漲價。
總體來說,通脹是經濟學定義或者民生感覺,甚至是新聞媒體用語,反應了現象,但不太精確反應價格上漲幅度及速度。而期貨商品價格指數,則是精確反應了價格變動的時間和幅度,兩者不一致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