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期貨看盤 > 早期貨幣商品

早期貨幣商品

發布時間:2021-04-08 16:41:43

❶ 貨幣是如何從商品中形成的及幾個階段

論貨幣的本質及貨幣發展的兩個階段
--------------------------------------------------------------------------------

作者:王彥國 (中國經濟史論壇於2004-6-2 0:14:18發布) 閱讀7406次

貨幣"商品論"曾剝下了貨幣神秘的外衣,但在不兌換紙幣和其它現代貨幣形式出現之後,人們又在貨幣的"迷宮"中徘徊。如果象貨幣"商品論"那樣,將貨幣的本質最終歸結為"商品",我們發現那些不是商品的東西可以完全獨立執行貨幣的職能;如果象貨幣"工具論"那樣,把貨幣的本質歸結為一種流通工具,顯然又沒有揭示出決定貨幣成為價值流通工具的本質屬性,它不過是對貨幣功能的描述而已。據對諸種貨幣現象的綜合分析,我們認為:就本質而言,貨幣從來都不是商品,它只不過是在一定歷史階段採取了商品的形式;貨幣發展過程中,按幣值的形成機制劃分,可將其分為兩大階段,第一是商品貨幣階段;第二是貨幣不附依於商品而獨立存在的階段。在第一階段,貨幣基本上採取商品貨幣的形式存在;第二階段貨幣以獨立的形式存在。不兌換紙幣的產生標志著貨幣從第一階段發展到第二階段。為敘述方便,下文用紙幣代表不兌換紙幣和存款貨幣。

一、紙幣可以完全獨立執行貨幣職能,說明貨幣的本質不是商品

同一事物的本質,在該事物的存在期間是不改變的,改變的只能是它的表現形式或存在形式;當一種事物的本質發生變化,便說明該事物已轉變為另外一種事物。這一原理在我們認識貨幣本質的過程中告訴我們,若能證明紙幣或任何一種貨幣形式在本質上不是商品,便是證明貨幣的本質不是商品。因貨幣的本質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必須是一樣的。

要證明紙幣是能夠獨立執行貨幣職能的貨幣,而不僅僅是一種價值符號,這就需要它自身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這兩個貨幣的基本職能。紙幣具有流通手段職能,這已被人們普遍認識。因此,剩下的問題只是看紙自身有沒有價值尺度、能否獨立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我們認為:紙幣的價值尺度是客觀存在的,並由其自身運動規律直接決定,不需要也不可能由外部規定;紙幣的價值尺度是可知的,完全可獨立將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其中紙幣的價格尺度的內在性是決定紙幣自身具有價值尺度職能的最主要因素。

(一)紙幣的價值尺度是客觀存在的

紙幣價值尺度的客觀性,就是紙幣代表商品價值的客觀性。紙幣與商品的交換,是遵循紙幣代表的價值量與商品的價值量相等的原則進行的。

當紙幣與商品交換之後,賣方所持有的紙幣就代表著他出售商品的價值,並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在紙幣被國家收回退出流通之前,無論被任何人持有,它都客觀地代表著一定的商品價值量,它可以和其它商品直接交換。即使它被丟失或被持有人損壞,也不會改變紙幣的這種客觀性。紙幣被丟失若被拾到人佔有,說明紙幣代表的商品價值從原持有人手中無償轉移到拾到人手中;紙幣被丟失後無人拾到或被持有人損壞,這些被丟失或損壞的紙幣代表的價值,就會通過減少流通中紙幣量--增加流通中紙幣單位幣值的機制,將其代表的價值均勻地轉移到流通中的其它紙幣上。正因為紙幣代表的商品價值量是客觀的,紙幣又正是用它代表的價值量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因此說紙幣的價值尺度是客觀的、真實存在的。盡管與金幣相比,紙幣幣值的穩定性要差的多,但它的客觀性是不能否認的。

(二)紙幣的價值尺度是貨幣流通過程的內在規律直接決定的

在紙幣和商品的交換過程中,一般說來,紙幣代表的商品價值量必然等於和紙幣交換的商品價值量。因為,如果不等,紙幣所"媒介"的商品之間就不能實現等價交換,這是價值規律所決定的。這種關系採用等式表示即為:

與紙幣交換的商品價值量=紙幣代表的商品價值量



與紙幣交換的商品價值量=紙幣單位幣值×紙幣數量

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這種等量關系只能在個別交換行為中可能被破壞,而在全社會的交換過程中是必然存在的,也是不允許失衡的,因此就有:

一定時期和紙幣交換的商品價值總量=單位紙幣代表的商品價值量×同期流通中的平均紙幣量×紙幣平均流通次數

單位紙幣代表的商品價值量=(一定時期和紙幣交換的商品價值總量)÷(同期流通中的平均紙幣量×紙幣平均流通次數)

上式說明,單位紙幣幣值的大小是由貨幣流通過程中的商品價值總量、紙幣流通量、紙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系直接決定的,除此之外的其它因素對幣值的影響都是通過影響這三個因素而間接實現的。

由貨幣流通過程的內在規律直接決定的紙幣幣值,是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社會唯一普遍承認的價值尺度。因為只有按這個幣值交換才能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是堅持等價交換原則,除此之外其它任何人為規定的幣值,都是不真實的,都會在紙幣和商品的交換過程中損害某一方的利益。例如,國家雖然可以用規定含金量的辦法來規定紙幣代表的價值量,但是在不兌換金的條件下,這種規定是毫無意義的。若國家通過向市場投入商品的辦法來維護其規定的紙幣含金量,這也不表明國家能規定紙幣代表的價值量,而是表明國家可通過自覺運用紙幣幣值決定規律來控制紙幣幣值。因此,由其內在規律決定的紙幣幣值,才是社會唯一普遍承認並在商品交換中實際使用的價值尺度。

(三)紙幣的價值尺度是可以認識的

紙幣的價值尺度,即單位紙幣所代表的商品價值量是否可知,這是紙幣自身能否執行價值尺度職能的重要條件之一。這一點對金屬貨幣和其它任何形式的貨幣來說都是如此。因為對紙幣代表的價值量只有被認識後,人們才能在交換中與商品的價值量進行比較,也才能知道交換後是否合算。

盡管人們都很難回答1元紙幣此時代表幾小時的社會必要勞動,但是人們對單位紙幣代表的價值量的表現形式--單位紙幣的商品購買力是可知的。也就是說人們是通過認識紙幣的購買力來認識紙幣的價值尺度的。

人們認識紙幣購買力的過程,也就是人們核算商品成本和在交易中討價還價的過程。

(四)紙幣自身能夠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

紙幣能否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取決於紙幣與商品之間是否具有質的統一性。按商品的科學概念,紙幣顯然不是商品,在交換中它自身的那點價值也是不予考慮的。這是否說明紙幣與商品之間不具有質的統一性,或者說它沒有能力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呢。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因在現實生活中紙幣並沒遇到這類困難。

那麼紙幣和商品之間質的統一性表現在什麼地方呢?這就是紙幣代表的價值量和商品的價值量之間的統一。這種統一性便成為紙幣將商品價值表現為價格的基礎。

若僅僅認識紙幣與商品之間這種質的統一性對全面解決紙幣自身能夠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這個問題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紙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大小的內在決定性。前面我們已闡明紙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是由貨幣流通過程的內在規律直接決定的,人們也不可能直接賦予紙幣代表的價值量。

紙幣與商品在價值這一點上建立起來的統一性和紙幣幣值的內在決定性,構成了紙幣自身能夠把商品價值表現為價格的完全必要條件。因紙幣具有內在決定的價值尺度,就完全能夠獨立地將商品的價值用自己的單位表現為價格。

上述分析表明,紙幣能夠獨立執行價值尺度職能,而它能夠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又是無需再證明的。它能夠執行貨幣的這兩個基本職能,便說明紙幣是貨幣〔①〕,並不是什麼"貨幣符號"。同時,紙幣又不是商品,在與商品交換中,它自身的價值與商品的價值並不相等,相等的只是代表的價值。即紙幣是貨幣,但它又不是商品,根據同一事物本質的一致性原則,便說明貨幣的本質不可能是商品。

二、貨幣是代表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

按照"貨幣商品論"的觀點,認為"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在這個定義中,將貨幣的本質屬性最終歸結為"商品"。

我們通過對不兌換紙幣、存款貨幣及其它現代貨幣形式的分析,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代表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其中,貨幣代表商品價值是它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基礎。我們在這里所講的"物",指的是一種客觀存在。貨幣這種客觀存在的物在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表現為不同的存在形式。但無論貨幣形式如何變化,也不論是金幣還是紙幣,它們在本質上都是代表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

在貨幣採取紙幣形式和存款貨幣的條件下,認識貨幣的本質是不困難的。因這些自身無價值的物可以獨立行使貨幣的職能,人們在進行貨幣和商品的交換時,考慮的僅僅是貨幣代表的價值。現在之所以絕大部分人還認為貨幣是"商品",只不過是受人類曾長期使用商品貨幣(即商品形式的貨幣)的習慣影響和傳統的"貨幣商品論"的影響。

在金屬貨幣形式或其它商品貨幣形式下,認識貨幣的本質都是比較困難的。因這時貨幣代表的價值和充當幣材的商品的價值基本上是一致的,越是早期的貨幣形式,這種一致性越高。正是由於這時貨幣和商品合為一體,這種商品形式的貨幣,就將貨幣的本質深深地掩藏起來。就貨幣這一事物來看,它的本質是隨著貨幣形式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暴露出來的,人們對貨幣本質的認識也只能隨貨幣形式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深化。"貨幣商品論"的產生,正是人們對早期貨幣形式認識的階段性成果。

盡管在商品貨幣形式下,認識貨幣的本質比較困難,但這時貨幣的本質特徵也是經常表現出來的,這就是貨幣代表的價值量和充當幣材的商品的價值量經常出現的不一致現象。例如金幣,假如一枚金幣在開始鑄造時是足價的,在經過多次流通後,即使不考慮其它因素,單是在流通中的磨損也會多少降低它的價值,但這時絕大多數人仍會毫不猶豫地按它鑄定的面值交換商品。人們不在乎金幣的面值和金幣自身價值的差異,不是因這種差異較小,也不是因人們都具有慷慨的性格,而是因為人們仍可用它換回與其面值等值的商品。這便說明金幣也始終是按它代表的價值量與商品交換的。在金塊充當貨幣的條件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和充當幣材的金塊的價值量也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由於金會隨生產它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降低它的單位價量,即使早先生產的金,它的單位價值量也會隨之降低,這與不同時期生產的完全相同的產品,在同一時間只能賣相同的價錢道理是一樣的。但是金的產地相對集中,而金塊做為貨幣則是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流通。金的價值變動,只有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能被人們普遍認識。這就使得金塊執行價值尺度職能的幣值--它代表的價值和它的實際幣值之間也會有一定差距。馬克思曾解釋過這一現象,他說:"如果價值尺度本身的價值降低了,那麼,這首先會在貴金屬產地直接同作為商品的貴金屬交換的那些商品的價格變化中表現出來。而很大一部分商品會在一個較長的時期繼續按照價值尺度已變得虛幻的舊有的價值來估價。"(《資本論》第一卷,第137頁)。其實這里所指的"已變的虛幻的舊有的價值"就是金作為貨幣所代表的價值,"虛幻"的程度也就是貨幣代表的價值與作為幣材的金自身價值的偏離程度。另外,在商品貨幣形式下,出現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是貨幣本質所決定的一種必然現象。

假如說貨幣是商品,那麼對商品貨幣形式下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的價值量與貨幣自身的價值量可以偏離這種現象,就無法做出科學的解釋,因為它違背了商品交換的最基本原則--等價交換原則,即破壞了W-G和G-W兩個交換過程的等價關系。按照"貨幣商品論"的解釋,是貨幣這種商品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在與其它商品交換時可以是不足價的,甚至可以用自身沒有價值的東西代替。其實這等於說,貨幣是商品,但它在和其它商品交換時又可以不是商品,這是自相矛盾的解釋。

價值規律作為一種自然法則,它絕不會"偏愛"商品家族中的任何一員,任何一種商品,不論它有什麼樣的特殊性也都必須遵守等價交換原則。在實踐中,之所以允許貨幣自身的價值可以低於與其交換的商品的價值,正是因為貨幣不是商品,只要它代表的價值量和與其交換的商品價值量相等,就能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即W-G-W中實現W與W的等價交換。

三、貨幣發展的兩階段

在貨幣發展史上曾存在過眾多的貨幣形式,如貝幣、銅幣、銀幣、金幣、可兌換紙幣、不兌換紙幣、存款貨幣等等。這些貨幣形式的變化是由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我們依據幣值(即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形成機制將各種貨幣形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商品貨幣形式,即由某種商品固定充當幣材的貨幣形式;另一類是獨立的貨幣形式,即貨幣不依附於任何商品而獨立存在的價值形式。這兩大類貨幣形式也分別代表者幣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在貨幣產生和發展的早期,貨幣主要以商品貨幣形式存在,不兌換紙幣的產生標志著貨幣發展進入第二個階段,即貨幣獨立存在的階段。

(一)商品貨幣階段

1、商品貨幣階段的貨幣形式及發展

在各種貨幣形式中,可兌換紙幣及以前的各種貨幣形式,均屬商品貨幣階段的貨幣形式。在這個階段的貨幣,除可兌換紙幣外,其它形式的貨幣都是固定以某種商品充當幣材。正因為在這階段的貨幣從形式上看是商品,故稱其為商品貨幣。可兌換紙幣,盡管它本身不是商品,但因可兌換金,它代表的價值量就可穩定等於規定含金量的貨幣價值量,它真正是金這種商品貨幣的代表,因此也可把它算做商品貨幣形式。

在這一階段貨幣的發展趨勢是:商品經濟越是發展,社會財富和商品交易規模越是擴大,就越是由單位價值量大的商品充當幣材。其中金幣可謂是這一階段最完善的貨幣形式。但隨著商品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由於金的稀缺性,當人們不能再用金提供足夠的交易"籌碼"時,金充當幣材的歷史使命必然要結束。從貨幣發展史來看,隨著金退出貨幣舞台,商品貨幣階段便基本上終結了。

可兌換紙幣作為商品貨幣階段的最後一種貨幣形式,其實它是一種殘缺的商品貨幣形式,也是一種由商品貨幣形式向獨立的貨幣形式過渡的形式。如果用幣材為標准劃分貨幣形式的種類,它屬於獨立的貨幣形式;如果按幣值的形成機制劃分,它屬於商品貨幣形式。我們認為按後者分類對認識貨幣的本質更有意義。盡管可兌換紙幣是一種殘缺的商品貨幣形式,但它都是比任何商品貨幣形式更高級的貨幣形式,因為它能夠滿足其它商品貨幣形式都無力滿足的日益擴大的商品經濟對貨幣的需要。

如果說不兌換紙幣的產生是貨幣史上的一次革命的話,那麼可兌換紙幣對實現這次革命是功不可沒的,它至少在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提供管理經驗和技術條件等方面為後來的革命做了准備。

2、商品貨幣階段的幣值形成機制

在商品貨幣階段,貨幣的單位幣值,即代表的價值主要隨充當幣材的商品的價值變動而變動。盡管貨幣流通規律對幣值形成也起作用,但由於商品貨幣自身存在著穩定幣值的機制,它實際起作用的范圍較小,只有在幣值和幣材價值偏離時,它的作用才被表現出來。

對可兌換紙幣來說,盡管它代表的價值量不是隨幣材的價值變動而變動,但卻主要隨它兌換的那種貨幣商品的價值變動而變動,貨幣流通規律對幣值形成的影響也不佔主要地位。因此說可兌換紙幣的幣值形成機制與其它商品貨幣形式是基本相同的。

(二)獨立的貨幣階段

所謂獨立的貨幣階段,指在這個階段的各種貨幣形式,不再依附於任何一種商品而獨立存在的階段。也可將其稱為信用貨幣階段。這階段的主要貨幣形式是不兌換紙幣和存款貨幣。另外根據印製現鈔的材料不同,又可區分為不同的貨幣形式。在存款貨幣中,根據記錄的技術條件不同,又可分出許多細類。

各種獨立的貨幣形式,其幣值的形成機制是相同的,即單位貨幣代表的價值量直接由貨幣流通過程中的內在規律決定。

獨立的貨幣形式與商品貨幣形式相比,它最大的優點是適應大規模商品流通的需要,適應現代化結算手段的需要;最大的缺點是自身沒有穩定幣值的機制,因而幣值易出現較大的波動,進而影響經濟的正常運行。但是它畢竟是與當前商品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是任何商品貨幣形式都無力取代的、對於它的缺點,只能靠人們提高駕馭貨幣的能力來克服。

(作者單位:保定金融高等專科學校)

①因為貨幣的形成過程,就是伴隨著商品內在矛盾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里,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就可以"基本"解決商品內在矛盾,即做為價值尺度,能夠表現、衡量商品的價值,便於商品的交換;做為流通手段則實現了商品的交換。

參考資料:http://www.guoxue.com/economics/ReadNews.asp?NewsID=3390&BigClassName=&BigClassID=16&SmallClassID=16&SmallClassName=%BE%AD%BC%C3%CA%B7%CD%A8%C2%DB&SpecialID=66

❷ 我國最早的貨幣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一種由天然海貝加工而成的貝類貨幣;

出土於河南殷墟婦好墓等地,年代為公元前19至前16世紀,距今約3500年以上。

經過加工的天然貝幣形體一面有槽齒,貝幣光潔美觀,小巧玲瓏,堅固耐磨,便於攜帶。

這類海幣主要出產於我國的東海、南海等地海域,反映了商代商業交流的情況。

拓展資料: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

先秦時期的貨幣,各諸侯國實行不同的貨幣制度:在不同地區使用形制各異的刀幣、布幣、環錢。秦統一中國後,中國貨幣主要以環錢為主要形制。

到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❸ 中國古代最早的貨幣是什麼幣求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
中國古錢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如:貴、資、貪、貧、財、購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至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錠等金屬稱量貨幣,這在考古發掘中也有出土。
綜上所述,原始社會後期至夏、商、周時代主要貨幣形態是實物貨幣,流通較廣的是天然貝。後期出現少量金屬稱量貨幣、鑄幣,屬貨幣萌芽與形成時期。
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或特殊商品)。在貨幣產生之前,人們之間為獲得某種商品,主要通過物物交換的途徑,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物物交換的過程太過死板,人們逐步發現市場上有某種商品,或是堅固耐用的青銅器,或是色彩斑斕的陶器,或者其它什麼東西是大家願意接受的,這樣這種商品就成了原始實物形態的貨幣。那麼古代哪些東西或者材料成為過貨幣呢?
貝類貨幣:貝殼、貝幣可以說是我國使用時間最早而且延續時間最長的一種實物貨幣,直到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還在沿用這種貨幣。貝殼成為貨幣的條件有以下幾個:第一是本身有實用的功能(如其裝飾品的用途);第二具有天然的單位;第三是堅固耐用;第四是便於攜帶。尤其是其天然的單位,在熔解金屬技術尚不發達的古代,具有他獨到的天然優勢。古代人民使用貝幣,多用繩索將它們穿成一串,所以一串也成一單位。貝幣最早的貨幣單位為「朋」,即十枚成一串,兩串為一朋。在我國古代的甲骨文中,貝朋兩字常連在一起,貝字的意義,和現在的「財」字差不多。至今中國的文字中,許多與貨幣意義有關的字,象財、貴、貧、賤等等,都是以貝字作為偏旁。
金屬貨幣:(一)青銅工具:自西周到春秋,由於青銅器製作技術不斷提高,青銅製作的生產工具大量出現,青銅工具的重要性已經在於作為裝飾品用途的貝殼,所以在交換、貿易的過程中,有些生產工具如刀、鏟、紗輪就成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發展成為一般等價物。青銅工具取代貝殼成為貨幣,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為用作貨幣的貝殼實際數量並不多,已不能應付日益增加的市場需要。第二是因為生產工具的實用價值要比僅能用作裝飾品的貝殼要大。
(二)青銅貨幣:從春秋到戰國時期,那些青銅製作的工具漸漸演變成為青銅貨幣,因為把工具當作市場流通的一般等價物,畢竟太過笨重了,交換太不方便。人們開始接受形似工具的青銅貨幣。戰國時期的貨幣主要有三大體系:布幣、刀幣、環錢。
布幣不是用布製作的貨幣,那時沒有布,而是仿農具鏟類演進而成一種金屬鑄幣。最早的布幣,完全保留著鏟的形狀。布幣的流通區域非常廣泛,春秋時的晉國,戰國時的趙、韓、魏等國都使用布幣。
刀幣一看知是實用的刀演變過來的,是當時的一種漁獵工具。刀幣的流通范圍沒有布幣廣,偏於東部的齊、燕等國。這是因為古代西部地區的人多以農殖為主,所以用農具為貨幣。東部地區為近海,河流亦多,人民多從事漁獵生活,所以用刀幣為貨幣。
環錢是圓形的,中間有一圓孔。舊石器時期有過鑽孔的石珠,新石器時代有石環、石珠。在我國仰韶古文化遺址上,曾發掘出許多土製、石制的紡輪,都是圓形中間穿孔,和早期的環錢相似,所以,環錢極可能是由紡輪演變而來的。古代的璧就是玉環。環錢大小不等,上面的文字有多有少,它流通的范圍比起布幣、刀幣要小得多,據專家們考證,環錢是秦國早期的貨幣。
刀幣、布幣、環錢都是有形的金屬貨幣,信形貨幣最初是減其重量而存其形態,到後來則改變形態而僅存其名,這類貨幣是從貝幣等自然形態貨幣向金屬鑄幣過渡的一種傾向體系。在我國,它們的出現,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作用。
(三)秦半兩錢: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將秦國的幣制推行於全國,以黃金為上幣,單位為鎰,即二十兩,以銅錢為下幣,即「半兩」錢。黃金之所以為上幣,是限於大數目的支付,如帝王的賞賜。而日常的民間交易,則用「半兩」錢,秦代「半兩」錢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金屬貨幣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即重量名稱和貨幣名稱統一的記重貨幣。
(四)漢代五銖錢:漢王朝建立以後,於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鑄五銖錢。一直到隋滅唐興,五銖錢才消亡。五銖錢是中國歷史上使用得最久、最成功的一種錢幣。就其重量來說,五銖錢是標准貨幣,即使在唐武德四年宣布停止五銖的使用後,新錢的重量仍以五銖為標准。
(五)唐代開元通寶:《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錢」從此成為重量單位,十錢一兩的進位制由此誕生了。「開元」通寶常讓我們望文生義,認為唐太宗開元年間鑄造,其實「開元」的意思是「開創新紀元」的意思;「通寶」是「在國內通行寶貨」的意思。開元通寶錢的問世,結束了自西漢以來延續七百餘年以重量五銖命名鑄幣的傳統,開創了通寶、元寶錢體系,自唐朝起,錢幣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了,而改稱「寶」,或通寶、或元寶、或重寶、或其他什麼寶。自武德四年鑄行開元通寶錢起,至1916年「洪憲通寶」止,通寶、元寶錢體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長久,在世界貨幣史上罕見。
(六)明朝白銀成為法定貨幣。隨著商品經濟的恢復和高漲,加上明中後期以來巨額貿易順差,海外白銀大量流入,白銀的使用日益廣泛,成為主要的法定貨幣,形成了以銀為主,以錢為輔的錢、銀並行的貨幣流通制度。銀鑄幣有銀兩和銀元兩種。我國長期使用銀兩,屬稱量貨幣,有銀餅、銀錠、銀元寶和零碎銀子等各種形制,使用時要看成色、稱重量。海外流入的白銀多為銀元,價值穩定,受到沿海各省商人的歡迎和廣泛使用。鴉片戰爭後,各省紛紛鑄造龍洋——帶龍圖案的銀元。白銀價格適中而穩定,它的廣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貿易,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積聚。
紙幣:北宋初年,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發展,貿易也隨之增加,「每一交易,動即十萬」,這樣貨幣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當時市場上流行的貨幣是銅錢、白銀和鐵錢,個別地區還盛行鐵錢,由於鐵錢非常笨重(大的一千個錢重二十五斤,中等的也有十三斤),攜帶使用極不方便,嚴重影響了貨幣的流通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宋真宗初年,四川成都的十六家富商聯合印發了一種比金屬幣攜帶方便的紙幣──「交子」。「交子」是四川方言,「子」是川語慣用的尾音,「交」是相會、相合的意思,指兩張券合起來,就可兌換現錢。它是在一張小紙片上,印上房屋、樹木和人物的圖畫,並作上暗號以防別人仿印:交子的出現代替了鐵錢。這是我國使用紙幣的開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我國貨幣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交子既可以在市場上使用,也可以到「交子鋪」兌換現錢,新舊交子三年兌換一次。宋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交子改由政府統一發行,每次發行的數額有限,用鐵錢做後備金。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改名為「錢引」,用來代替貶值的「交子」。南宋時,交子改稱」關子」、「會子」。元朝時更將紙幣作為主要貨幣推行,是中國歷史上紙幣流通空前興盛的時期,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純紙幣流通的政權。元朝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第一次出現了不兌換的紙幣「中統寶鈔」,並在元朝長期使用。公元1294年,這種「中統寶鈔」傳到了波斯,並由波斯傳到其他國家。明清時期,紙幣仍在發行,但與金屬幣同時使用,流通不廣。到了近代紙幣得到了廣泛的流通,並逐漸代替了金屬幣。
由以上可總結出我國古代貨幣的演變規律如下: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有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北宋時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❹ 貨幣的發展歷程

中國使用貨幣已有四千年歷史,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商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

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一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圓錢:圓形圓孔、圓形方孔。

秦圓錢:以兩為單位,一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11、漢代的貨幣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

東魏:沿永安五銖;

北齊:常平五銖;

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漢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兌現的信用憑證,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銀鑄幣:銀鑄幣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形態有銀錠、銀元寶等。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對付西方銀元流入,自鑄銀元。光緒十三年,鑄造光緒元寶,又稱「龍洋」,分單龍和雙龍,另外還有光緒帝半身像銀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有時因為特殊原因,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自治體可能也會發行不同版本的貨幣,例如在英國,包括英格蘭、蘇格蘭或甚至偏遠離島的澤西島、根西島都擁有各自發行的不同版本英鎊,

並且互相可在英國境內的其他地區交易,但唯有英格蘭英鎊才是國際承認的交易貨幣,其他版本的英鎊在英國境外後可能會被拒絕收受。

由於歷史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三種不同的法定貨幣,大陸地區使用人民幣,港澳地區因為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法定貨幣是港元,澳門則是澳門元;此二者並直接或間接與美元掛鉤。

中國台灣地區使用新台幣。

每個基本貨幣單位通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輔幣。最常用的比例是輔幣為主幣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

在法國大革命推廣公制以前,歐洲歷史上曾經長期採用1/20/240進制,例如在英國,1英鎊等於20先令、240便士;法國的情況是12個但尼爾(denier)為1蘇(Sol),20個蘇為1里弗爾(livre,又稱鋰)。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進位制也曾被使用。

18、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

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19、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

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生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生是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

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

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

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20、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

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21、紙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

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中國宋朝年間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4)早期貨幣商品擴展閱讀:

由於貨幣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當處在不同形式的價值運動中的時候,貨幣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

1、價值尺度

價值尺度是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即貨幣充當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尺度。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取決於它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長短。在這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商品價值的內在尺度。

但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價值量的大小無法用勞動時間來直接表現,而只能通過作為價值代表的貨幣來簡介表現。可見,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實際上是充當商品價值的外在價值尺度。而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就是商品的價格。

換句話說,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也具有價值,從而可以用來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是通過價格標准來實現的。為了衡量各種商品的大小,貨幣自身必須先確定一個計量單位,即在技術上把一定重量的金或銀確定為一個貨幣單位,如斤、兩、錢、分等。這種包含一定金屬重量的貨幣單位就叫做價格標准。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貨幣計量單位,從而有不同的價格標准。如在我國歷史上,「兩」、「銖」、「文」成為主要的貨幣單位,即價格標准。而在英國,貨幣單位則主要是「鎊」。

價格標准不是貨幣的一個獨立職能,而是從價值尺度職能派生出來的一種技術規定。雖然貨幣的價值尺度的職能要藉助價格標准來實現,但二者是不同的范疇。區別在於:作為價值尺度,貨幣是價值即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勞動的化身,而價格標准則是貨幣的計量單位。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就是指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媒介的職能。在貨幣出現之前,商品交換是物物直接交換,即商品-商品。貨幣出現後,商品交換就通過貨幣作為媒介來進行,即商品-貨幣-商品。在這里,貨幣在兩種商品交換關系中起著媒介物的作用,執行著流通手段的職能。

作為價值尺度,可以是觀念上的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則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貨幣。這是因為,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每次都只是轉瞬即逝的事情,人們關心的是它是否能起到交換媒介的作用,而並不關心它的實足價值是多少。

只要社會公認它能代表一定數量的貨幣,代表一定的價值就行。這就產生了不足值貨幣代替足值貨幣,以及紙幣代替鑄幣作為流通手段的可能性。相對地說,紙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是按照它所代表的金或銀的價值,即代表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一方面克服了物物交換中搜尋的困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使交換分成了買和賣兩個獨立的行為。二者在時間、空間上的脫節包含了危機的可能性。

3、貯藏手段

含義:貯藏財富(財富的象徵),不是觀念上的貨幣,而必須是足值的金銀條(如金屬條塊等)。

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即貨幣退出流通領域作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來的職能。貨幣作為貯藏手段能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減少時,多餘的貨幣就退出流通;當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增加時,部分被貯存的貨幣就進入流通。

充當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足值的金銀貨幣。只有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才能發揮貨幣的貯藏手段職能。

紙幣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只有當紙幣幣值長期保持穩定的條件下,人們才會儲藏紙幣。紙幣有儲存手段(在銀行)的職能,不具備貯藏手段的職能。

4、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貨幣在執行清償債務時所執行的職能。在商品交換中,商品買賣可以不用現款,採用賒賬的方式,到一定時期後再付現款。由於先購買,後支付,賣者成為債權人,買者成為債務人。到約定期限後,買者以貨幣清償對賣者的債務。

在這里,貨幣就起著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先是在商品流通的范圍內,後來擴展到商品流通領域之外。

賒賬買賣實際上是一種借貸活動。隨著賒賬買賣的發展,產生了各種信用貨幣,如期票、支票、匯票、銀行券等。各種信用貨幣也發揮著支付手段的職能,同時,它們所代表的債務可以相互抵消,這就大大減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支付手段是在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礎上進一步產生的。由於貨幣作為價值尺度,才能使商品與貨幣相交換;由於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才能產生商品買和賣的行為;

只有在買賣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買賣商品時的賒銷方式,支付手段的職能才會產生。為了到期支付,必須進行貨幣貯藏。可見,支付手段必須以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貨幣貯藏職能的存在為前提。

5、世界貨幣

含義:貨幣在世界市場作為一般等價物發揮作用時,我們稱其為世界貨幣。作為世界貨幣,必須有十足的價值,並且是貴金屬塊,按其實際重量來發揮其職能。實際上,發揮世界貨幣職能的就是金塊,銀塊。紙幣不能充當世界貨幣。

作用: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國外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需要現實的貨幣,是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在國與國之間轉移時產生的。

❺ 中國史上最早出現的貨幣是什麼

中國史上最早出現的貨幣是貨貝,它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貨幣。

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都與「貝」有關。

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

銅幣的出現,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5)早期貨幣商品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

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以後又經歷了秦、唐、漢、魏晉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❻ 人類早期活動中的貨貝是什麼,和貨幣什麼關系

貨貝是一種小型的海洋貝類生物,它只有古錢幣那樣大小。在古代,人類文明的搖籃時期,貨貝曾長期被作為貨幣來使用。

文物考古發現,商代墓葬中的隨葬貝非常普遍,自一枚至數千枚者皆有。在商王武丁的諸婦之一婦墓中,隨葬的貝有6680餘枚之多。甲骨文(「卜辭」)中提到「貝」字的地方相當多,有些「貝」字的含義,幾乎和現代的「財」字差不多。「朋」是貝的計算單位,「五貝一系,二系一折」(也有說一朋為二貝或五貝)。《詩經・小雅・菁菁者莪》中有「既見君子,錫(賜)我百朋。」如果一朋是十貝,「百朋」則是千貝,可見西周用貝數量之多。

❼ 貨幣起源過程中經歷的四個階段是什麼

貨幣經歷的四個階段:

1、偶然的物物交換

偶然的物物交換指在原始社會未期,產生了人類最初的商品交換,它是在部落雙方都有剩餘產品這種極其偶然的情況下發生的,這時的商品交換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叫偶然的物物交換。

2、擴大的物物交換

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物物交換的次數頻繁了,參加交換的商品種類也增加了,這時的商品交換就是擴大的物物交換。

3、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

在交易的范圍擴大、品種增加時,物物交換就顯得非常困難,即使能夠成立,也要耗費過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交換效率的低下嚴重阻礙了商品生產的發展。

於是,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作為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統一表現的特殊商品。這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4、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

用什麼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不一樣,這種情況客觀上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因為金銀自身稀有,而且易分割儲存,所以就漸漸將它們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貨幣也就產生了。

(7)早期貨幣商品擴展閱讀: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它反映的是個體與社會的經濟協作關系。

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貨幣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准和記帳單位。

貨幣以發行者來分類,可分為公錢(法定貨幣)、私營貨幣和區域貨幣(社區貨幣)。公錢一般說來由政府來發行,當它存在的時候,一般說來佔主導地位。私錢和區域貨幣則由非政府機構來發行。

按材資來分類,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使用不同的物品作為貨幣。可分為貝殼、珠子、棍子、金屬貨幣(參見商品貨幣)、紙幣以及數字貨幣。就性質來分,可分為真實貨幣和虛擬貨幣。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

❽ 早期的貨幣是金屬的嗎

最早期貨幣是「貝」
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商朝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❾ 什麼是早期好貨幣 是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

金銀是早期最好的貨幣,自身具有價值,易於分割和攜帶,金銀成為貨幣是商品交換必然的產物。

❿ 世界上最早出現貨幣形式是什麼

貝幣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貨幣形式,也是我國最早使用的貨幣。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9%92%B1%E5%B8%81 - 45k 這里有長細。

閱讀全文

與早期貨幣商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疫情對國內期貨的影響 瀏覽:596
期貨交易的紀律 瀏覽:252
買一手現貨油期貨多少錢 瀏覽:70
網上期貨開戶時證件過期 瀏覽:599
期貨軟體下載期貨下載 瀏覽:434
商品期貨收益任何計算 瀏覽:686
原油與原油期貨區別 瀏覽:789
國內上市的股指期貨合約包括 瀏覽:351
外匯股指期貨成交量排名 瀏覽:256
期貨商品交易技巧 瀏覽:629
外匯期貨有沒有騙局 瀏覽:931
炒外匯炒期貨差別 瀏覽:456
有沒有期貨資管公司 瀏覽:414
黔南長順縣豆二期貨開戶 瀏覽:750
期貨豆粕什麼時間交割時間 瀏覽:344
期貨交割日與現貨接近 瀏覽:823
個人借期貨公司發產品 瀏覽:891
上海東證期貨有限公司網址 瀏覽:775
焦炭期貨主力合約 瀏覽:452
期貨公司200怎麼取 瀏覽:726

友情鏈接